專家說「搶跑」在浪費中國孩子的時間,你怎麼看?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現在中國教育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教育亂象:教育劃分等級、學區天價房、變相掐尖招生和通過“重點班”、“實驗班”分級管理、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教育功利化、提前教育和搶跑、孩子們變成了刷題和分數機器、媒體和公眾對“高考狀元”的追捧,不斷販賣焦慮的教育培訓……

為改變教育亂象,教育部也是三令五申:包括增加搖號環節促進教育均衡、停止奧數、英語等級等各種超前教育競賽亂象、整頓徹查在職教師輔導班市場、深入到培訓輔導班一線監督教學和教材環節……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超前教育、競相搶跑的現象仍然屢禁不止。那麼,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觀察中國教育的這個惡性循環,我不禁想到了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變革的步伐:遭受了先進技術支撐的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殖民之後,上自朝廷下自民間百姓,無不有一種變革的緊迫感和危機感。變革從器物層面,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洋務運動”開始,然後到學習西方制度的“制憲運動”,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最終,文人知識分子將關注和反思的焦點轉向了更深層面的文化層面,“國民性”的探討由此拉開了帷幕。

教育同樣如此。教育弊病的革除除了制度層面的改革,同時也需要文化層面的助力,比如,人們觀念層面的革新,包括:人們不再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君子勞心,小人勞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再在潛意識中將職業(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劃分“人上人和人下人”高低貴賤等級;全社會不再對職業的穩定抱有一種近乎變態似的偏好(比如對教師、公務員等四平八穩等穩定職業的趨之若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真正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成為全社會認同的核心理念;不同職業之間的收入差距趨平而且都享有同等健全的各種社會保障……只有到那個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看出教育改革的成效。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聊聊這個問題。

我同意張人利校長的觀點,孩子“搶跑”就是浪費時間。

所謂“搶跑”即是超前教育,是超越孩子年齡段的教育。比如:孩子上學前要求掌握多少漢字、多少英語單詞,學會100以內加減法,小學學習物理等等。

為什麼會出現“搶跑”現象呢?根源就是家長的教育焦慮症。

當今流行一個萬惡的教育名言: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知道這句話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我嚴重懷疑是那些課外培訓機構的傑作。

為了經濟利益,慫恿家長掏錢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

什麼胎教班、早教班、天才班,忽悠各位父母積極報班。

其實,略懂教育的人都知道,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年齡規律的。

而絕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可能是天才。

最糟糕的是,家長喜歡將自己孩子和別家孩子比較。

社會上確實有個別早慧的孩子,從小表現出超出常人的才華。

於是,不良媒體就無限的放大個案的光芒,讓眾多家長認為,越早培養孩子就越好。

因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是天才,都不甘心承認自己孩子是“普孩”。

在別人孩子參加超前教育的時候,就犯尷尬病:別人孩子都去學,自己孩子不學就跟不上了。

社會上的教育焦慮症象滾雪球,越滾越大。

“搶跑”教育,無視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狀況,往往是事倍功半。

既折騰了孩子,又打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

現在孩子犯罪及自殺越來越低齡化,多數是因為成人給了孩子,心靈無法承受的壓力。

事實證明,孩子在什麼年齡,就做什麼。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自然有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孩子的成長也是有規律的。

“搶跑”違反了孩子成長規律,必定會受到懲罰的。

——我是“小李滔滔”,感謝您的關注、點評、點贊、轉發!


小李滔滔


禁止搶跑,不許犯規

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

①對於提前教授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

②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③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

微信圖片_20180717113401.jpg

這一文件的印發,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其中一部分人就認為幼兒園就應該讓孩子玩,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什麼是真正的快樂童年?

說到童年,普遍定義就是玩,不玩就是不開心的。這是哪個人或者哪個部門規定的?還是說我大中華上下5000年都是這樣定義童年的?

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裡有一期嘉賓是童星張子楓,拍攝過《唐山大地震》《小別離》等諸多影視作品,受很多觀眾喜歡,然而網友們則評論她“沒童年,太悲哀”。

圖片1.png

圖片2.png

這時何炅說了一句話:“沒有人規定童年的方式,只要他有自己快樂的記憶,那就是童年。”

圖片3.png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樣的,都是在玩鬧度過的童年就是快樂的童年,在學習或者工作中度過童年就一定悲哀麼?

悲哀的不是沒有玩鬧的童年,也不是努力學習和工作的小童星,而是那些狹隘地認定某一種方式才是快樂的。

舉個例子吧。

我們80、90或者是70一代的父母,大多數是放養著長大的,簡單來說就是那個時候的父母不太注重教育,小學以前基本上都是愛怎麼玩就怎麼玩。所以看到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背個書包,四五歲就要學習認字認拼音,還有就是數學英語等等,我們就會覺得孩子好苦啊。

回到正題,關於起跑線,我們這一代的起點可以說基本是一樣的,學齡前基本沒血過什麼東西,但是我們的孩子,幾乎所有孩子在學齡前都學習,那我的孩子不學習是不是跟他們就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了呢?

醒醒吧,教學不搶跑,孩子一開始就會被落的遠遠的,這才是現實

沒有孩子以前,我也固執地認為我以後絕對不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揹負學習的重任,不會讓他三四歲就學習那些拼音、數學、英語、科學......現在學習條件這麼好根本就不用擔心,將來也一定過得比我們好。

可是,有孩子以後我又改變了我的想法。別人家家長都給孩子報這班那班,我不給孩子報的話,孩子不就落後了嘛,所以我也必須要給孩子報班。

不過就算我和老公盡所能給孩子報了各種班,與北京其他一些家長比,我家對孩子教育的投資也是差了一大截。

我和我丈夫都不是北京人,在這裡打拼十幾年好不容易在北京有一席之地。現在我倆的月收入加起來差不多60多K,於是我們就給孩子報了一個游泳興趣班,想讓孩子增強體質。

但我身邊朋友的孩子就沒我家孩子輕鬆了,跟她們聊天時,我們總會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每次我說到只給孩子報了一個班的時候,總能聽到她們給我傳授一堆關於“教育投資”的理念。

“現在孩子還小,記得快,你就得讓他多學點。”

“你對你家孩子要求太鬆了,現在不讓他學點知識,等以後真上小學,跟不上就後悔了。”

當然,也有心疼孩子的家長。

“報班也要問問孩子喜歡什麼,不能勉強他,所以咱們就儘可能地把他喜歡的都報了吧。”

和我說這些話的朋友基本上每家都會給自家孩子報上兩三個課外班,相比之下,我家還真是遜色了。

感受到這種差距了嗎?一山更比一山高,強中更有強中手!

家長們為啥願意投這麼多錢送孩子進各種班啊?還不就是想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至少成績不能差太多吧。如果不給孩子投資,那麼我的孩子憑著玩耍就能在這些孩子裡脫穎而出嗎?隨隨便便就能被人大附、海淀外給點招了?

顯然不能,我努力,別人比我更努力。有一天別人的孩子都是上市公司CEO了,而我的孩子只是給那個孩子打工的COO、CTO或者CFO,甚至只是個Team Lead。搞不好成為一個敗家子,我倆辛辛苦苦在北京打拼出來的小天地給敗得一乾二淨。不僅不能跨越階層,說不定降一個層次。

這些都扯遠了,還是說說臨近眼前的事情吧。

你不搶跑,小學課本都不答應

如果我家孩子在上小學前真的零基礎的話,小學一年級課本就不答應,隨便拍一張一年級語文上冊的內頁,現在就拿給孩子們看,能認識全乎麼?

圖片4.png

關於小學課本有多難這裡就不多說了,之前寫過的《上小學前要認識哪些字?測測看你家娃是牛娃還是普娃》點擊可查閱 已經詳細說過了。

不要抱希望學校會像我們那個年代一樣,光拼音就教半學期,現在的小學,恨不得一個星期把所有拼音教完。

圖片5.png

圖片6.png

學不會?家長回家自己教去......,這些家長用自己的辛酸史,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教訓,還不夠麼?

“搶跑什麼內容”是重點

最後一個關於搶跑的思考,就是——搶跑什麼內容,是學習知識麼?我認為不是,搶跑的是習慣。

小學三年級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每張試卷都得100分更重要。

朋友老A就是這方面的專家,自己是從事幼小銜接工作的,孩子已經10歲,除了接送上學和去補習班,學習這方面基本不用太操心,這全歸功於他那套三三法則。

三三法則是指小學一年級的前後三年,前三年注重培養專注力和生活習慣,後三年注重培養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思維,其次就是保持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

前三年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生活習慣?原則很簡單:

一是找到孩子的興趣點。老A愛玩益智玩具就全給他玩這類玩具,一週7天至少抽3天時間陪他玩,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保證環境絕對安靜不被打擾,然後用引導互動的形式去教學科類知識;

二是不干涉孩子做力手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衣穿鞋吃飯,偶爾會邀請他一起做家務手工。

這兩個原則看起來很簡單對不對,但是誰家有孩兒誰知道,執行起來困難重重。


首都父母學堂


一、到底是“傷仲永”這種事兒在我們生活中頻繁的上演的情況多,還是從小就一句領先的情況多?換句話說就是從小是學霸長大變廢柴的多還是從小學不好長大逆襲的多?

別總拿那些小概率的事情來說事!“舉反例”誰都會,不是隻是你們“磚家”的權利!

二、對“搶跑”的理解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很多人也包括那些所謂的各種磚家,對於“搶跑”、“起跑線”的定義還放在了小學階段的學習上,最多會提前到幼兒園階段的“超前學習”上。

而事實上,現如今是從孩子的出生就已經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在哪呢!有些家庭的孩子,從出生開始,那真的是含著金湯匙來到世上的!他們從小就可以享受到各種最優質的早教、興趣培養等等。還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只能在老一輩的溺愛下不斷成長……

當專家們在說小學超前學習這個話題的時候,實際上很多人已經完成了這個過渡。

“超前學習”的弊端,不是隻有專家才知道的,事實上,幾乎所有給孩子超前學習的家長,他們都會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問題!而超前學習的好處也有很多,為什麼磚家們對好處避而不談而只談壞處呢?

我認為這主要原因是因為專家們絕對不是怕那些普通的家庭的孩子這麼學下去會比他們的孩子更優秀,而是因為他們擔心,有些家長真的是隻會一味要求成績,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健康成長。

三、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

首先孩子和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這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說不同的孩子他們才接觸到不同的知識時候反應、吸收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拿最壞的情況來衡量所有的孩子,這是不對的!

然後不同的家庭,家長們的水平和能力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家長,他們的水平可能會比很多中小學老師的水平還要高。而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有可能更加的適合自己的孩子。一方面他們有這個知識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他們也對如何教育孩子做過很多的研究(關心和研究孩子的教育,不是專家們的獨有特權),所以根據自己孩子制定的學習計劃未必不合理!

我雖然不能說我會比絕大多數的老師水平高,但是當我拿到小學初中的教材,看完之後,我認為輔導孩子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事實上孩子也在我的引導之下,從三年級開始自己超前自學小學數學教材,截止到目前,四年級下學期已經完全把小學階段的數學全學完了。經過多套真題的檢驗,發現孩子基本上已經掌握的不錯了。只要稍加複習和鞏固,基本上是沒有大問題。而我家孩子絕對不是那種有天賦的。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只不過是在日常,只要有空閒的時間他會拿出書和教輔來自己學習研究,如果遇到不會的話,會來問我。

所以在我看來天賦不行,但是能夠做到勤奮,而且有方法的去學習,那麼也是可以較快的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

這學期最後的這段時間,我們會把整個小學階段的內容再進行一下總複習,然後從這個暑假開始,我們要開始初一的數學學習了。

上海市五四制

上海小學是五年,初中是四年,所以你把有理數那一部分放到小學來講,那麼就意味著你是在讓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有理數部分。而我們要知道,如果五年級要學習有理數部分,那麼就意味著四年級就要把我們這些六三制的,六年要學的知識學完。

其實這不就是我們家的學習方式嗎?

可是你要知道,很多城市都是六三制!!所以拿上海做例子是夠全面的!

興趣有差異化,學習同樣存在。

反對數學超前學習,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反對語文英語的超前學習呢?難道邏輯思維的學習和訓練還趕不上死記硬背來的有意義嗎?

所以專家的這些話,我從來都是呵呵一笑。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現在提到專家,有些真的學者都不好意思答應,但是這個觀點,我贊同。

  • 搶跑,不僅在浪費孩子們的時間,也在降低成年人的生產力。

絕大多數父母,生活在焦慮之中。焦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從兩三歲開始,就要報各類培訓班,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

  • 恐懼,是搶跑的起因。

上個星期,我們也面臨了這種狀況。我們的孩子還沒到兩歲,現在說話比較少,只會說爸爸媽媽阿姨哥哥姐姐。我老婆和我都比較擔心他的語言發育。尤其是前一天,聽說一個故事。

一個幼兒園裡面有記者來採訪,問到一個小朋友的名字,這個孩子沒說話,其他孩子馬上過來說:他是個奇怪的人,他不會說話。

真的,作為父母,心驚。

其實這個孩子可能就是語言發育遲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發育時間表。但是這樣的環境,不會讓這個小孩孤僻嗎?不會讓他自卑嗎?這才是最可怕的。

因此,我們不再心疼學費,去報了一個價格昂貴的早教班。

現在我們的“搶跑”,對於家長來說,還真的是迫不得已。


朱鐵平


道理都懂,可是在孩子們各種學業競爭的過程當中,提前學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比如在某些課外輔導機構,一年級的數學思維課程我教學的知識點,其實難度等同於二三年級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如果一個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參加了這些機構的課外輔導,在應試體制內的各種考試,他們的孩子就能夠獲得比較高的分數。

同時對更多的家長來說,他們會感慨的是,一旦孩子進入了某些課外輔導機構,就停不下來。一旦停下來孩子的成績就可能出現快速的下滑,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提前搶跑。

你搶我搶大家搶都在搶,導致我們的老師授課的節奏完全被打破。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真正能做到心平氣和的家長並不多,要麼是對自己的孩子有極大的信心,對自己陪伴孩子時間和方法上足夠的篤定,或者是對孩子的學習沒有時間和能力過多的關心和關注。

確實是浪費時間,很多孩子在一年級,學起來很難的知識點,其實到三年級時,學起來就輕鬆無比,孩子壓力山大,家長焦頭爛額,說到底,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很無助。

另外很多家長在幫助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強暴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陪伴是孩子的時間不夠飽滿,又怕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成績落後,所以才沒有辦法而為之。

捫心自問,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可是社會對於孩子的考評的機制,只有分數一項,哪個家長又敢拿孩子的未來做賭注呢?

但是對很多家庭來說,如果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早期投入更多的時間,幫助孩子建立對學習的正確的認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可真的比搶跑要來得更重要。


九鬥學生心理


我非常贊同張校長的觀點“人在什麼時間,學習什麼學科,是有規律可循的。搶跑了,也是白搭”。現在“搶跑”這種現象愈演愈烈,且不說社會上的浮躁風氣,互相攀比,對所謂“超常兒童”的各種不實宣傳,各種培訓機構誇大其詞的忽悠,但從家長層面來說,明明知道這種違背客觀規律的拔苗助長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益處,但卻在攀比中為孩子報了一堆培訓班,放棄了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有的去博物館、去親近大自然等等的好多機會。

1、”搶跑“造成了孩子暫時的領先,家長賺足了的面子,孩子失去的應有的快樂。我家門口有一家學前兒童英語培訓機構,週末經常看到家長帶著4、5歲的孩子揹著書包去學習,這家機構打的廣告是學習美國小學課本,讓孩子學會美式思維。一次在門口碰到了鄰居一位媽媽在拖著孩子進去,孩子哭著不去,等孩子進去後,我問這位媽媽:”你要移民?”她說:“沒有這個打算。”“那為什麼要讓母語還沒說利索的孩子去學英語,去培養美式思維,孩子不是要在國內讀小學中學嗎?”她不好意思的說“同事推薦的這個學校,人家那個孩子能識200多個單詞,能簡單對話。自己的孩子什麼也不會,丟人。”明明可以帶孩子去博物館,去圖書館,去植物園等等的時間,明明可以利用兩天的休息時間與孩子拉近親子關係,一起讀書一起玩的時間,卻因為你的面子統統失去了。

2、“搶跑”大部分是在校外的輔導班,這些機構良莠不齊,價格不菲。孩子學到的東西不紮實,也誤導了家長和老師。到真正上課時,孩子不認真聽講,認為自己都學了,上課做小動作,或幹其他的,結果在考試中成績還可以,家長誤認為是孩子都學會了,有時候一個假期回來,老師上課時,好多學生因為假期提前學了,所以老師也就不詳細講了。記得兒子剛上高一時,化學課上老師一看還沒講的的課程同學們作業都能做了,於是就很快的略過,我們因為從不上提前學的輔導班,結果孩子壓力很大,當時我跟孩子說,你紮紮實實的學,不會就去老師辦公室要求補課,不要在乎他們怎樣,暫時的考試落後不要緊。過了第一學期,提前學的也都用完了,而我兒子是跟著學校老師的進度,一步一步,紮紮實實走過來的,他的成績在期末考試時仍然名列前茅。我們假期去了青海旅遊,而且讀了自己喜歡的幾本書。

3、在有些問題上,我倒覺得“搶跑”的應該是家長,提前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譬如孩子到了青春期幹如何關心她,如何溝通,引導孩子順利度過。高考報志願考的是家長,可以提前瞭解政策變化,分析孩子心儀學校歷年高考錄取情況,提前做好數據收集。我是要求孩子確定自己

專業,確定要去的城市後,收集分析了20餘所高校的近三年的數據,最後孩子是被第一志願、第一專業錄取。

總之,孩子的成長要遵循自然規律,拔苗助長有害無利。


穀子8868


我從不在乎專家說什麼,但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孩子確實應該在合適的年齡做該做的事情。是否浪費時間,可能每個人理解不同。我家的兒子卻是完全按照學校的步調在一步步前進。從上幼兒園開始,孩子班上大多數同學就開始了各式各樣的培訓,我兒子沒有參加任何培訓。四年幼兒園輕鬆度過。上了小學,班上絕大多數同學都在上培訓班,我兒子沒有參加任何培訓班。當然小學的學習相當辛苦,因為我們家對於學校老師的要求是百分之百執行,做到這一點絕對不容易。平時學習太辛苦,那麼雙休日和寒暑假就痛快地玩。現在讀初中,還是僅有學校學習。孩子的成績在學校可以穩居前三,在全區處於前5%的位置。有人說我的孩子如果在外面培訓的話,成績會更好。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孩子的學習不僅在學校裡,更在生活中。原本屬於在生活中的學習卻轉移到了各種培訓班,這樣的學習是片面的。而且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不能僅在學校和培訓班獲得,更多的是在生活和實踐中獲得的。我兒子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非常有限,但掌握得非常好。大量的課餘時間他會看書,玩遊戲,看電影電視,玩各種棋類,以及旅行和發呆——也可能是冥想。所以,我認為也許從文化成績的角度看,他並不是很優秀,但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少年,能有這些廣泛的興趣愛好,以及高度自律的能力,他絕對是優秀的。而且有一點很重要,我們對於孩子的一切安排都是我們共同商量的結果,絕不會勉強他做不願意的事。所以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他發自內心的結果。從他四年級以後,我們就非常輕鬆了,每天只負責給他簽字即可。我的育兒原則是:在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之前告訴他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幫助他成為他所希望的那樣的人。


王欣194419693


非常贊同張校長的觀點。

現在兒童是被設計的一代。哪天受孕,何時出身,吃什麼、用什麼、學什麼、做什麼都被嚴格監控。於是,代孕、試管嬰兒不再稀奇,按書養的孩子越來越多,圍繞兒童教育的行業方興未艾。可是,問題孩子越來越多,有創造力的孩子越來越少,孩子的體能越來越差,這是為什麼呢?

舉一個例子:四歲孩子不會拿筷子的時候,有的會提供勺子,有的會跟著餵飯,有的則教孩子用筷子。可是,到了五六歲,孩子自己會用筷子,也不喜歡大人餵飯,對用勺子也不再感興趣。如果看到孩子用筷子的變化,就會明白成長需要等待。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確是很有蠱惑性的一句話。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講,看自己的孩子都是龍鳳,希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於是,商家充分利用家長的心理,為孩子設計了各種好玩有趣的課程,窮盡各手段種誘導家長為孩子報各種課程班。孩子參加的補課班、興趣班,其核心是提前學、多練習,具體表現就是短時間之內優於其他兒童。孩子的表象和成長不同步,當因為拔苗助長帶來負面影響的時候,孩子恐怕錯失了很多自然成長的機會。

靜待成長,用心澆灌,最好的教育還是家長的陪伴。所以,家長要自覺學習,享受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入青0601


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說。

實際上,初中和高中這種“搶跑”是勢在必行,必不可少的。初中生需要中考,在初三上冊,基本上所有的新課課程都學完了,初三下冊都是複習再複習,為中考而努力。高中更加誇張,高二下冊基本上就結束新課了,只有一些不是特別重要的課程留到高三,並且,高二暑假,提前一個月就開學了。

這些都是超前學習,是搶跑,但我相信沒有人敢否定它的必要性。學而時習之,真正能夠做到的很少,何況,初中內容比小學內容多了去了,更別提高中內容了。人生重大轉折點中考,人生最重大的挑戰和機遇高考,不得不慎重對待,為此,提前學習就能更早熟悉,等我們進行一輪二輪複習的時候,自然事半功倍。



至於小學生,太過於超跑沒有必要,小學的內容不多,是一個邊學習邊成長的過程,小學生都有愛玩的天性,一旦學業難度增大,就容易厭學,反而不好。

也不能按照這位專家說的,“自然而然就會了”,試問,誰有這種本事?無師自通,恐怕不可能吧。到合適的年紀學適合的內容,這是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對學生去放養,完全是在放縱他們,害了他們,我們需要引導他們去探究,去討論,去鑽研,而不是一位等著被灌輸,被教育。



所以,小學生的教育,需要掌握一個度,既要讓他們能夠愉快度過童年,又要給他們一點壓力,努力上進。

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