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24次重要会议知识点总结(下)

常与毛中特结合考察的24场重要会议知识点总结第二部分来啦!

考研政治:24次重要会议知识点总结(下)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24次重要会议的知识点。

1.七届二中(1949.3):

(1)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2)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

(3) 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4) 告诚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务必保持谦虚第一步。据此提出了“两个务必”-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

(5) 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后存在“两个矛盾”一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

2.七届三中(1950.6):

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

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 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按照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3.八大(1956.9):

(1)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 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3)在政治建设上, 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4) 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

(5) 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的思想,即:

第一,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第二,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第三,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4.十一届三中全会:

(1)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2)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

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題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5.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

(1)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及其毛泽东思想的地位

(2)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 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道路。

6.十二大(1982):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7.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地商品经济”新概念。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8.十三大(1987):

(1)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的基本路线。

(2)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

(4)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9.十四大(1992):

(1)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3)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0.十五大(1997):

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1.十八大(2012):

(1)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2)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两个百年目标等。

12.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首次提出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考研政治:24次重要会议知识点总结(下)

1300 390 30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