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浮躁”
文/張國棟
時下,浮躁一詞常見諸報端、網絡。何為浮躁?探其因由,析其危害,做好預防,實屬必要。
浮躁常常表現為心浮氣躁,喜怒無常,情緒過激;滿腹抱怨,自尋煩惱,焦慮不安;朝三暮四,患得患失,淺嘗輒止;不敬本職,頻繁跳槽,謀求暴富;輕信忽悠,盲目追風,缺乏思辨;好大喜功,追求表面,忙於應酬;不肯俯身,不行民主,擅自決斷;靜不下心來,耐不住寂寞,經不起挫折等等。浮躁往往使人煩躁難耐,情緒波動,甚至失去理智,大動干戈。浮者,根基不牢也;躁者,耐性不足也。浮躁之人,對人生信念不明晰,對生活真諦不瞭解。本質上看,浮躁乃是一種無所適從的生活狀態。
浮躁的人群,浮躁的社會心態,造就出“流行”和“走紅”,導致人們盲目追這個,趕那個,認為流行的東西是當下最好的。誰最能忽悠,誰就“紅”的快、“發”的快。有些人竟然相信花兩千元聽某“神醫”講五分鐘能完全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於是乎把自己的健康寄託於神醫,而不從自己的身體內部尋因由,很多人不願意花時間,就想知道如何一下子能把身體調理好。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和浮躁。
一段時間以來,浮躁確已深深地滲透並影響著國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少人熱衷於“政績”和“形象”,很少實實在在為公眾做些事情;不少地方的GDP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很多食物是違背甚至破壞生物的自然生長規律“製造”出來的。一些添加劑使許多動、植物縮短了生長週期,豬得以日增數斤,雞得以快速產蛋,菜得以快速出棚……但萬事都有利弊,這些“超時空”產的肉、蛋、菜沒有了原有的味道。於是乎很多人返璞歸真,吃起了不施化肥的“房前菜”,偏愛散養的“溜達雞”、“天然豬”等。
浮躁的產生有深刻的時代根源。社會整體節奏加快、人際關係日益淡漠和功利化、生活和工作不穩定、人生髮展沒有穩定的預期、競爭激烈和天災人禍,以及人們的健康狀態等等,都是浮躁的誘因。生產力的發展導致深刻的社會變革,並決定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環境下,尤其是在我國社會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障還不很完備的情勢下,老年人的後顧之憂增多,年輕人的生存壓力加大,加之事物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又使得人們物質利益的提高有先有後,有多有少,再加上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容易使人們變得浮躁起來。此外,一些社會現象和社會風氣的影響也容易使人們產生躁動,特別是貧富差距的拉大和官員貪腐對人們、對社會的影響,也很容易引發一些思潮和流言的浮出。
對於浮躁,我們應該像治病一樣對症下藥進行“治療”。浮躁在外,功利在內。“治療”的最好辦法還是“攻心為上”和練好內功。作為領導幹部,應注重練好內功,注重文化和道德的修養,切實學習和貫徹好中央精神,堅守淡泊和寧靜,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價值觀。作為組織部門,應注重那些淡泊和寧靜的幹部,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幹部要格外關注,對那些勇於擔當、不圖虛名、踏實幹事的幹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幹、善於作為、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幹部不能虧待。因為這樣的幹部大都是內功堅實、修養厚實、作風紮實、業績真實、不怕艱苦、不計得失、信念如磐的“老實人”。
怎樣拒絕浮躁,一是正氣定力。正氣來自心正,心正則有定力。有了這種定力,面對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競爭激烈、信息爆炸的多元世界,面對誘惑多多,就不會著急上火、神不守舍。任憑風浪起,任憑誘惑多,就是不走神、不走板,始終做到志存高遠、淡泊名利、遠離浮躁。二是涵養靜氣。這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緊張時空中,面對有形和無形壓力,靜下來,可使頭腦清醒,把握大勢。三是知識支撐。知識是戰勝愚昧最有力的武器,無論多忙,都要及時“充電”。越是博學的人,越是視野開闊,越是做事心中有底。四是放鬆身心。浮躁的產生大多數都是由於壓力太大、頭緒太多,或選擇太多、節奏太快所至。應主動到大自然中去放鬆身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
【作者簡介】張國棟(男),1956年出生,天津市人,研究生學歷,高級政工師,2016年底退休。曾任天津市委商業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天津市商務委開發區辦事處暨天津開發區商口商業管理處主任、南市食品街管委會主任。在市委、市政府機關從事宣傳和理論研究工作近10年,後下基層實踐,先後在國家級和市級報刊發表了數篇專論。愛好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
閱讀更多 真言貞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