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的回報率高的驚人,爲什麼有100W的人不都去私募而是要去做其他的事?

飯哆


私募分為:股權類私募和證券類私募,前者參與股權類項目投資,收益一般為提前約定收益,後者主要是參與二級市場股票投資,利用多種投資策略去獲取市場回報。題目中所說的私募回報率驚人,應該指的是證券類私募。



私募目前總規模超12萬億,其中證券類私募存量規模大概在2.5萬億左右。私募最火爆是在2014-2015年期間,一波牛市造就了很多私募大佬傳奇,“私募一哥”就是徐翔,徐翔當年成立的私募產品,年化收益在200%-300%以上。

市場上也有很多私募基金管理人業績優秀,很多大佬都是從公募轉到私募。 私募對於大多數高淨值投資人群來講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投資方式,但是由於私募的特性是不能公開宣稱、只能向特定的人群講解,而且單隻產品購買會有200人限制,至於起點不等,有的私募產品100萬起,有的300萬,甚至高達500萬,1000萬都有!



但是由於15年大量購買私募,私募風險也集中爆發,很多客戶有錢就買私募,大部分私募起點100萬,不夠的就通過借錢或者拼單購買,股災期間大部分私募照樣沒躲過去,同樣虧損嚴重。私募一般會設置警戒線及平倉線,這是一把雙刃劍,比如某隻產品設定警戒線為0.9,平倉線0.8,也就是該只產品最多會虧20%就會清盤,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況,系統性風險,有可能平倉後不足80%。

總體來講一些大的私募公司水平還可以,千合資本、高毅資產、淡水泉、拾貝等都是市場排名前幾名的私募公司,行情好時候可以獲得超越大盤收益,行情不好時回撤也小於大盤。比如今年市場,上半年大盤迴撤超15%,優秀的私募公司回撤一般也就是5%以內,運作還是不錯的。 私募也是一個長線投資產品,大部分都是半年封閉期,有的一年,因此,如果購買私募的客戶就不要在乎短期產品的盈利與虧損,只要你選的私募公司還可以,持有兩三年,年化20%左右水平是非常有可能的。

雖然私募相對不錯,但是也並不都是所有高淨值客戶都能接受,首先私募不會承諾收益,也有虧損情況,只不過相對於普通散戶,私募經理從各方面都要比散戶更專業,能力更強、在市場中賺錢概率更大。另外,大部分人是不滿足購買私募條件的,現在購買私募必須是屬於合格投資者,金融資產滿300萬,很多人是不滿足資格的。

還有就是大部分散戶投資者即使滿足條件也不相信私募經理,不相信別人會比他水平強,不放心。 你有100萬炒股,如果今年交給私募,一般情況就是虧損5%-6%,如果選擇自己炒股,有可能虧損已經超30%了。當然特殊情況也存在!



最後感謝大家閱讀答,認為對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點贊,也希望大家可以將自己觀點表達出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你把你瞭解的分享給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訴大家,一起學習一塊進步!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信交流,歡迎大家


股海無涯


我也曾經是一傢俬募基金的管理人員,對這行還是有了解的。
實際上,買私募賺錢也需要很強的辨別能力,說實話,一點也不比自己選股票要容易。
熊市裡,大部分私募也是虧錢的,很難分辨賺錢到底是因為股市好還是基金經理能力強。
6年前,巴菲特和一個私募基金經理打賭,巴菲特認為大部分經理很難跑贏標普500指數。賭局以5年為期限。
去年,結果已經出來了,別說,巴菲特又“蒙對了”😚,那個基金經理果然讓我們失望了,5年裡跑輸了標普500指數。
由此可見,除非你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辨別基金好壞,否則買指數基金,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啊,投資就是賭國運,巴菲特人家都說了,自己的幸運,很大一部分要歸因於投胎投的好,如果他生在非洲,恐怕很難有這樣的成就。

在中國投資,也要賭國運,大部分國際投資者都很看好中國資本市場,比如巴菲特和他的好基友芒格,後者對中國研究很深,尤其喜歡老子和孔子的智慧。
在今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明確表示,未來要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已經有目標了,相信不久後就會有消息。
另外,全球最大對沖基金也已經進入中國,還有很多,也備案了。
我也對中國非常看好,我覺得,如果你覺得自己投資水平一般,不如定投指數基金,這樣起碼能跟上大盤。
大部分人,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包括基金經理。

趙冰峰


誰說私募回報率高的驚人的?吹牛不上稅吧,一派胡言!

首先,私募基金跟其他投資品種屬性是一樣的,預期收益越高,風險越大,簡單來說,就是收益和風險是呈正比的。你要高的驚人的回報,也意味著可能會跌的毛都不剩,你能承受這樣的風險嗎?

其次,私募資金的投向,所謂100萬起投,我猜題主所指的應該是私募證券吧。私募證券投什麼呢?投股票,期權等為主要品種,主要是二級市場。股票跌的很慘,已經快要跌破2700點了,請問,如果重倉股票的話,能獨善其身嗎?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恐怕是欲哭無淚吧。

再次,已經註冊備案私募證券基金產品高達上萬只,還不包括未備案的。A股幾千只股票都夠你選擇困難了,更何況是幾萬只私募基金?你怎麼就能保證自己選的私募基金產品收益高,風險低?在選擇上就夠你死掉一批腦細胞了。況且,這麼多隻私募證券基金,真正收益為正的極少,收益高的更是鳳毛麟角,其他絕大部分都是不賺錢和虧損的,不過是在割韭菜而已。如果你不幸成了投資的大多數,大概率事件是虧損甚至血本無歸!

最後,有100萬幹什麼不好,有很多投資品種可以選擇,從分散風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的角度,也未必要買私募,至少買房比買私募靠譜多了,跌不跌,不動產還是在那裡,具體有形可感,雖然流動性差一點,但可靠安全很多。買私募雖有可能大賺,但是極小概率事件。人們總是鍾情小概率事件,豈不知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而已。

綜上所述,有100萬不買私募實屬正常,沒有什麼好驚訝的。

我是喻派胡言,愛財如命的人力大叔,如果你覺得回答的不錯可點贊、評論、轉發,也可關注我瞭解更多內容!


喻派胡言


私募基金投資回報率高昂,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牛市市場環境,但私募基金准入門檻較高,有不少規則約束,100萬元也似乎成為了一道重要門檻,但在牛市環境下,投資私募基金追求利益最大化,應該是一種比較好的策略,但如果處於震盪市場或熊市市場環境,那麼私募基金的投資回報率有時候不如普通投資者,而私募基金波動風險不少,熊市環境下可能私募基金虧損幅度更大,甚至形成清盤格局,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私募基金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但如果私募基金表現疲軟,甚至比普通投資者還要遜色,那麼投資私募基金的意義也就驟然下降,看似投資回報率較高的渠道,最終並未給投資者帶來應有的投資回報預期。


郭施亮


題主已經說出了原因之一:私募雖然回報率驚人,但是潛在的風險也大。

而且還有一點,私募是所有資產配置工具中,風險揭示最直接的。無論是100萬的起點,風險調查問卷,產品說明書,清盤預警線等等。任何一個購買了私募產品的人,99%是知道這個產品的具體風險的。而不像某些投資人購買公募基金是報著必賺的想法的。

這種明確的,強調性的跟投資者說明風險這一點,會讓大多數人放棄購買私募。因為他們無法徹底理解題主所說的:我知道私募是有風險的,但是這樣的風險相對於可能的高回報率,我認為仍然是值得一搏的。

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很多人之所以不選私募,而選擇題主所說的自己去幹某些實體行業,或許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不願意相信別人,而選擇相信自己。

因為信任的建立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自己承擔風險,讓別人去交易。這種信任感的難度就更難建立了。雖然實體的風險也很大,但是好歹是自己親自上手,自己看得見摸得著,或許還有人覺得自己做實體的成功率很高,對自己有信心,不願意承擔私募的風險等等

總而言之,只是一種選擇,私募不一定好,實體也不一定差,沒有什麼優劣之分。


天啟量投


私募的回報率高的驚人,為什麼有100萬元的人不投資私募而選擇做其他事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私募的高回報率存在不確定性和偶然性,這種回報率沒有任何協議可以保證本金安全。在高回報率的背後隱藏著虧損的巨大風險。


假設投入100萬元本金參與私募投資,我們有可能在一年內賺取100萬元,也有可能虧損60萬元。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參加私募先盈利100%,賺取100萬元後本金變為200萬元,後來虧損60%,此時本金減少為80萬元。或者是先虧損60%再賺取100%,同樣也是本金減少為80萬元。一次盈利100%加一次虧損60%,看起來回報率不錯,結果卻是虧損了20萬元。刺激不?


第二是私募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進入的門檻比較高,多數人沒有接觸私募的機會。除非一些起點較低的私募,大部分有實力的私募起點標準高於100萬元。成名的私募甚至投資門檻高達1000萬元,所以擁有100萬元的人不一定就可以參加私募。


第三是擁有100萬元的人自己有更好的賺錢能力。這一點也是最真實最主要的原因,我自己能夠利用100萬元賺取更多的錢,為什麼要交給其他人去冒險呢?對於多數人來說,就算自己利用100萬元每年只能賺取10萬元,也比交給其他人賺取不穩定的所謂高回報率更好。

別的不說,交給其他人投資除了可能賺錢之外,對於自己沒有其他更好的幫助。如果是自己利用100萬元投資賺錢,雖然辛苦一點,但在追求賺錢的過程中也充實了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成長。


白馬華菲特


回報率越是驚人,背後的風險越是大,在選擇的時候,不僅僅要看到高的回報率,還要看到背後的風險。


私募不會公開發售,也不能上市流通,投資的門檻很高,一般是100萬作為起點的投資,而且私募只是針對少數的投資者,投資人數少,單人投資額度高。

既然有了100萬,那麼肯定是比較會賺錢的,也可以是親人給的,有的人會選擇私募,有的人會選擇做其他的事情,不一定非要說去做私募。

不去私募而是做其他的事情,因為他更擅長做其他的事情,或者說做其他的投資可以得到更大的回報。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難接觸到私募,而其他的理財的平臺是很容易看到的,方便投資,所以還不如去投資其他的理財平臺呢,收益和風險成正比,不要想著追求高的收益卻忽視了背後的風險。


另外100萬也可以用來投入到熟悉的實體行業,對於做製造業的老闆來說,你和他說私募,他可能不懂,但是他會有自己的製造業的渠道啊,投資到自己的公司用來製造是老闆最熟悉的事情,所以他可以選擇這個投資,不一定非要去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私募。

打字不易,希望大家點贊支持一下,歡迎關注我,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回答。

科技小車


你問這個問題,說明你根本不懂金融,更不懂私募。

私募是相對於公募而言的,它只是一種募集手段,募集方式,並不是一種產品,也可以說它包含一大類產品,公募和私募典型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可以公開募集,起投10元或者100元,沒什麼門檻;而另一個要對特定人群募集(可投金融資產在300或500萬以上的合格人群),當然起投就是最低100萬。 私募有契約基金、股權基金,私募證券基金(也叫陽光私募基金),對沖基金....等很多很多種。

👈1.契約基金一般是固收類的比較多,或者固+浮。這類產品的風險相對其他兩類稍小些,按照當前的融資成本,市場收益介於7%-10%左右。

👈2.股權基金也叫PE/VC基金,主要是投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後期通過企業IPO上市退出或者投資的項目被併購收購退出,這類產品的風險很大,有可能虧損本金,而且流動性很差,一般都是5-10年,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承受的風險大,高收益的可能性也高。

👈3.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是投資股市的基金,炒股的你就知道股市投資風險的高低了,這裡不想解釋。

👈4.對沖基金,主要是投資大類資產的,股市,期貨,期權,債券都會配一些,當然也是浮動類產品,風險自然不言而喻。還有很多很多其他類的就不過多解釋了。

總之,投資要考慮是基本要素是:收益、安全、流動性。如果在這三者中能達到一個預期的平衡,那就不用想太多。賺錢也好,虧損也罷,風險自擔。



JD愛農社


其實現在購買私募基金的人還是挺多的,截至2016年10月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7271家。已備案私募基金42263只,認繳規模9.13萬億元,實繳規模7.26萬億元。私募基金從業人員27.79萬人。 兩個數據意味著,10月底私募基金總規模超過公募基金3900億元。

私募基金需要在證券基金協會備案,隨著近年來加大監管力度,備案難度也加大了不少。備案類型主要分為證券類、股權創投類、其他類,三種類型。證券類基本投向為二級市場,股權類顧名思義是股權類投資,其它類主要為信貸資產(不良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目前很多公募基金優秀的操盤手,都轉跳到了私募基金,大家也可以看到目前私募基金的蓬勃發展,未來幾年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基金公司也漸漸優勝劣汰,完善了的私募基金市場未來將有更大的發展!

但是私募基金也是有一定風險的,歷史數據和持續的回款來源,真實的項目和資產,也是關鍵,所以大家還是要謹慎投資!


蕾姐姐a


怎麼你覺得有1百萬,夠門檻就可以投了?正規的私募公司要給你做風險測評的,有的公司還要看你的負債率和徵信!有可投入資金在300萬以上,年淨收入在50萬以上的人,才符合規定!但說句實話上有規定,下有對策。私募公司還真沒幾個按規定做的!

提點和分紅比例過高,籤合同約定的與在真實操控中都有'貓膩' 。資金去向投入比例與實際操作都有出入,封閉期資金挪用的公司也不是沒有!而且有的公司拿到的可能是一級市場新三板的私募股權牌照,根本沒有二級市場交易的資格!有的可能募集封閉期私自延長(因為募集資金不足),導致你的大額資金時間成本增加!有的自己有錢發一期產品,順便吸納一些你們的炮灰資金,止損線風控沒控好也是先拿你的資金止損,實在賠不起,後果你也知道!好的私募公司太少,挖坑的太多!

作為一個合格的私募投資者,要懂得必要的金融知識,儘可量多的瞭解公司的基金投資去向和投資操作人員構成和來歷!深入的瞭解一下,曾經這公司有那些驕人的戰績,辨別一下他們胡吹的經歷中有那些是真實的,別被許諾的收益蒙的不知道姓什麼了。記住,誰也不是神!一定要徹底瞭解他們的風控預案!

當然,如果你只有100萬投陽光私募產品,你就別湊著熱鬧了!就算你衝著人家的名號去的,人家一筆募集資金500萬,1000萬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你拿那點資金,分紅利潤率太小,不夠人家花大量精力維護的費用呢!而且資金少,風險承受能力就低,投資忠誠度也差,人家有實力的公司真的看不上!!!

總而言之,投資私募需要你有良好的金融知識和風險評估能力!!如果是那些只會跟銀行打交道的有錢的土豪,歡迎你去撞大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