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你收藏到底图个啥

一提到江湖,我们可能会觉得低别的东西一等似的。传统观点认为,江湖的东西,多是不好的东西,野路子、野狐禅总是这样定义那些不入流的东西。

江湖气、俗气也尽是些为文人雅士不齿的。曾经有朋友问我:江湖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我没有办法回答他,因为那个时候我似乎和传统的观点一致,认为江湖的套路都是野狐禅,也尽些不好的东西。我曾经以为,所谓的好的书法,必须是文人气息浓郁的东西,虽然不至于到惊天动地、鬼斧神工的地步,但仍然需要有一点文人的雅趣。

文物收藏,你收藏到底图个啥

所以,单纯以雅俗来分书法,似乎江湖的东西就是俗,是不为人齿的东西。

但究竟什么是雅的东西,什么是俗的东西呢?

譬如,一个人手上戴着一颗顶级钻石戒指,人们觉得这个人必定是非常高雅、品味非常好的人吧。

但是假若,他五根手指全部都是钻戒,戴的满满当当,便是觉得这个人恶俗至极,犹如暴发户一般。

而追根溯源,也仅仅是带的多了些,便俗了。那似乎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东西一旦多了,超过度了,就是俗的?

这样下论断,未免太过武断,然而,也不全无道理。

文物收藏,你收藏到底图个啥

古代文人眼中的雅物,一般是这这样的特点,第一他必然非常贵,非常难以获得,甚至是需要你去伺候。

比如文人雅士的字画、古董,也必然是花了大价钱获取的,而且他必然是小心翼翼的存着,不允许一丝毁坏。

第二,它必然非常稀有,不会遍地都是。文人雅士不会去收藏那些遍地都是的东西,或者说不会去收藏那些价格虽然非常昂贵,也极具投资前景的东西。它必然要找一件有着小趣味的东西,代表他的品味和价值。

所以,少、贵似乎就是雅物的象征了。

文物收藏,你收藏到底图个啥

你看那些鉴定专家、鉴宝专家,有些没有看走眼的东西,他一眼认出来这是现代的仿品,便像是给文物下了判决一样,哪个是假的,那个是现代仿的,没有价值。甚至还有专门抡大锤砸东西的。

为什么?为什么现代仿的东西就是假物,就是没有价值的东西?

现代工业技术,以假乱真,是让收藏者头疼不已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声音:你那个不是稀缺的、不是稀世珍宝,我可以仿造出来。一模一样、你甚至完全看不出来,像是真的一样花了大价钱买来,当着宝贝似的。

所以,仿品的多,会让本来少而贵的东西变得很普通了,也就不是雅物了。

所以,收藏就像挤公交,原先持有贵重物品的人挤上了公交,便不能体会没有挤上公交的心情,倘若一人抱着现代仿品,和古文物相差无几的东西上来,要加入这趟收藏大军。上面的人便一起把它赶下去,砸碎他的破烂,把他踢出这个圈子。

然而仿品也有自己的命运归属,千百年后,若是只有仿品流传于世,也是和珍品一样宝贵。你看拍卖行里成千上万的拍卖品,往往是某某年代的仿品。许多著名画家的画作,当时只是他临摹别人的作品的“赝品”,在这方面,最出名的是米芾和张大千,然而他们的仿品到现在一样卖的非常贵。

所以,是仿品还是真品,是价格高的东西还是白菜价的东西,全凭一样判断,它稀有不稀有,它少不少。

文物收藏,你收藏到底图个啥

收藏家们往往说,古物、文物。之所以价值高,是因为在他身上积淀了时间、积淀了千百年的历史沧桑、人物故事。好像弄得非常有情怀似的、了不起似的。

卖弄情怀多么容易,情怀最有效,情怀最廉价,情怀是万金油。一位乞丐也能讲出情怀,一位好吃懒做的人也有情怀。

不管什么东西,加点情怀就高端多了,就高大全、光伟正。

所以仿品没有价值,不是因为它的花纹没有真品好看,它的颜色不如真品鲜艳,它的制作方法没有新品高妙。相反,赝品比真品肯定好看太多了。但问题是,您这个是有大量量产的可能的,只要工厂愿意,明天大街小巷都能买到这玩意,可是这个却世间独此一份。您呐,要想这东西之前,也简单,就等到一万年之后,保证值钱啊!

所以,曹雪芹说得很在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或许江湖书法之所以被认为俗,也是因为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