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能否沐浴城市教育的阳光雨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在蓝天下,我们共同成长,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可是,现实很让人郁闷,很多在城市务工人员的子女,其实无法沐浴城市教育的阳光雨露。

城市的学校,有很多的理由,设了许多的门槛,将城市务工者的子女拒之门外。比如,一些城市,对于城市务工者子女入学,就设置了缴交社保年限这个硬性条件。说白了,就是城市学校,不接受务工者子女入学,因为他们是低端人口。

农民工子女能否沐浴城市教育的阳光雨露

2017年,中国的流动人口是2.44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是1.72亿,在这个庞大的人口数据后面,就是数量达到近亿的留守儿童,他们大部分是渴望来到父母务工的城市读书上学,却被城市学校拒之门外的孩子。

透过留守儿童,我们不难看到背后的迁徙自由之惑,教育平权之困。迁徙自由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谈教育平权,就难免会隔靴搔痒,得不一切实有效的解决。

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显而易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这些农民工。可是,因为城乡二元治理结构依旧在延续,这些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后,他们的许多权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就是其中之一。

农民工子女能否沐浴城市教育的阳光雨露

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即五四《宪法》,在其第9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然而,此后中国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彻底架空了《宪法》中“居住迁徙自由”的条款,中国公民并没有享受到这一《宪法》规定的权利。也正因为如此,在1975年修改《宪法》时,“居住迁徙自由”这一条款被取消。在此后修订的82《宪法》中,同样没有恢复“居住迁徙自由”这一条款。

改革开放之后,尽管《宪法》没有明确公民的“居住迁徙自由”权,但城乡人口流动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中国公民的迁徙自由度明显提高,毫无疑问,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

农民工子女能否沐浴城市教育的阳光雨露

随着民众拥有越来越多的迁徙自由,社会人口流动速度明显加快,农村进城务工生活者急剧增加。然而,现今的户籍管理制度还还停留在原先的城乡二元治理的基础之上,人口管理制度的滞后,与流动人口的增加,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明显。从城市管理的理念来看,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依然被视之为低端人口,虽然城市需要这些低端人口来从事各种繁重艰苦工作,但这些低端人口的各种权利,却往往被忽视,成为被简单粗暴的城市管理肆意损害的对象。

农民工子女能否沐浴城市教育的阳光雨露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而受教育权是发展权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向来是牵动社会敏感神经的重要问题,也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征。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在城乡二元治理结构下,城乡之间的孩子享受的教育权利,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上,都难谈公平。也正因为如此,呼吁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能够享受城市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教育平权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农民工子女能否沐浴城市教育的阳光雨露

教育平权,虽然是美好愿望;让农村孩子跟随随农村进城务工的父母到城市接受良好教育,虽然非常理想,但会让当前的城市资源无法承受这种压力。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农民工的孩子就在付出这种痛苦代价。

同在蓝天下,我为什么不能享受城市的美好,为什么偏偏就是我要付出痛苦的代价?被城市学校拒之门外的孩子,有理由感到社会不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