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還有人在玩古詩詞?有些人說古詩詞很難,主要是難在哪個地方?

燈見居士


題主的問題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在玩古詩詞?這個層面又隱含了兩個小問題,關鍵在一個“玩”字,值得玩味。“玩古詩詞”,第一種理解是僅僅從古詩詞本身做文章,讀也好,背也好,不涉及寫,也就是把古詩詞當作一種工具,如《中國詩詞大會》就是成功的“玩古詩詞”。這種玩法,我想目的無外乎有三:一者流傳下來的古詩詞都是經典之作,值得玩味,讀讀背背,腹有詩書氣自華,提升個人品味;二是對傳統文化尤其是詩詞的推崇,就是喜歡;三是有一定的利益關係,如可以事名,或者漁利。

“玩古詩詞”的第二種理解,是在學習推崇前人優秀作品的基礎上,自己也參與創作,且筆耕不輟。本人傾向於將題主的問題理解為這第二種。我們知道,古詩詞(主要指以古體詩、近體詩、詞、曲為代表的古典詩歌的總稱)是漢字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其優美的形式,怕是其他任何類型的文字都難以企及。同時,精煉的語言、深邃的意境、美妙的韻律,以及千變萬化的章法、靈活多樣的表達等等,不僅僅是駕馭文字的“技術”,完全可以稱之為“高妙的藝術”。我想這也是吸引一代又一代漢文化圈人孜孜不倦地學習並沉浸於創作的原因。第二個層面:有些人說古詩詞很難,主要是難在哪個地方?說古詩詞難,也對,也不對。俗話講,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實際上難不難,還是要看個人對詩詞的聚焦程度。當然,如果要找一些影響詩詞創作的客觀原因,也不是沒有,我說兩點:

一是社會的變遷,改變了寫作的語境。古人的語言環境、教育背景、社會風氣等“人文環境”和今天大不同,也就是說,古詩詞是在當時的人文環境中孕育出來的,這從唐詩、宋詞、元曲的變化可窺其一二。唐人以詩為主,偶爾填個詞,那叫詩餘;宋人填詞以外,也可以哼個小曲兒;元人只有唱曲了,若以詩、詞為主,怕是難有發展。就像今天,是現代漢語的天下,小說、散文、現代詩歌,自然比詩詞市場更大。

二是漢語的發展,改變了寫作的章法。文言文的語法和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可不僅僅是“之乎者也”到“的地得”的變化(比較複雜、也比較專業,此處不贅述),而是整個表達方式存在著根本的區別。用現代漢語的表達形式、修辭手法寫古體詩詞,那確實就難了。你要寫好古詩詞,就得學會用詩的語言表達,也就是說得學點古代漢語。但這是不是當前的主流,怕是得多付出。至於詩詞本身的特性可能造成的難度,如煉字、格律、用韻等等,個人認為不存在,這些通過努力能夠學習的東西,不存在多大難處,古詩詞的學習,一樣適用“一萬小時定律”,讀得多寫得多,自然難度就會小些。那麼,難處到底在哪裡?我想,應該難在“心”,即到底是不是真心想“玩好古詩詞”。


豫齋


唐詩宋詞是中國傳統文學的兩座高峰。古往今來詩詞都是高逼格的東西,想在名家雲集、高手林立的詩詞殿堂佔有立錐之地,其難度絲毫不遜於獲得諾貝爾獎。



或許正因為登堂入室不容易,詩書畫一直是至高至雅的東西,可謂智慧才華的絕學、文化藝術的巔峰。今人承學古詩詞,或執著於傳統文化之夢,視為自我挑戰和修行;或純粹當成興趣愛好,一酣風雅之娛,享受燒腦過程。當一首詩詞歷經千磨萬鑿橫空出世,那種山窮水盡之後的柳暗花明,讓人無比酣暢、十分滿足。

因此,儘管寫詩填詞是件苦差事,每朝每代總有數以萬計的文人孜孜不倦、趨之若婺。連齊白石這樣的大畫家,都自我評價“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說明啥,在大多數文人眼裡,詩書畫地位也是有區別的,簡言之詩才是王者,才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



古詩詞難在哪裡,是個很大的問題。抱庸不慚,以宋詞為例,淺說一二。

(1)格律。填宋詞是可以查照詞譜,因此不需要每篇詞譜都背記。但是常見的詞牌,詞譜要十分熟悉,甚至成誦。古人填詞,不用翻詞譜,應景隨性,靈感忽見,現場吟哦而成長短句(詩眼),再選擇歸入某合適的牌。宋詞是格律嚴格的長短句,每字都對應平仄,用韻也極其講究。新手填詞為啥特別難,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對詞譜不熟悉,機械生硬的對照詞譜,強行拼湊當然累。



(2)組構。也就是構思成型,就像雕塑的打胚。填詞不像畫畫,沒有固定的章法要求。但素材怎麼裁度取捨,如何區分主次、敘述鋪陳,圍繞主線、攢連脈絡,置關重要,也是填詞的難點之一。

(3)虛實。是景是情,是實是虛,是收是放,是作者必須思慮純熟之後的選擇。筆法上是宏觀寫意,如“山遠近、路橫斜”(辛棄疾·鷓鴣天),還是精刻工筆,如月洗高梧,露傳幽香,寶釵樓外秋深(張鎡·滿庭芳),要因情而異。另,詞宜虛實相間、宏微相偕,實多而意淺,虛多而詞空,拿捏上精準到位得心應手,絕非三日之功。



(4)用典。詩詞在用字上,極度推崇凝鍊,煉字尤其是硬功夫。因篇幅受限,又要豐富內涵,常使用一些典故。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共用了孫權、劉裕、宋文帝、北魏太武帝(佛狸)、廉頗五個典故。雖然學界對用典褒貶不一,但宋人詞中用典確實大量存在,只要用的妥當,也會增加詞色。用典之難,在於學典,只有博覽群書,才能厚積而薄發。



(5)領字。領字其實不難識記,但因其義多有相近之處,難在精準選擇。如“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辛棄疾·摸魚兒),與“更能消”相近的領字就有再休說 、再休管 、無怪乎、又還是、又何妨、無非是、又添得、又何必、又奚必等等,穩準狠的選擇最為恰當的領字,也是需要硬本事的。


抱庸齋主


從題主說“玩古詩詞”到“有些人說古詩詞很難”,又問“主要難在哪個地方”的提問來看,應該是指古詩詞的創作而言吧?


第一難:近體詩的創作,難在其苛刻的形式:格律。

古詩詞有古體詩和近體詩之分。人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唐朝,李白的詩歌若說是第二,就沒人敢說是第一。但謫仙本人流傳下來的作品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古體詩就佔了多半。所謂“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雖然是現代詩人的文學誇張,但這句讚美之詞,恐怕除了李白,別的名家都難以消受得起。

近體詩就不同了,假如要將古體詩插上“律絕”的標籤,就得按韻表標準修枝剪葉,接受“格律”這把尺子的檢驗,甚至要傷筋動骨換膚整容之後才能合律成形。然後清水芙蓉一不小心被整成淺水盆景,那是極有可是能的。

如果說在一切舞蹈種類中,芭蕾舞是最難學的腳尖藝術,那麼詩歌創作中,近體詩就是加戴鐐銬跳舞的格律藝術。


第二難:今人創作古詩詞要達到古人的高度難。


高山仰止!今人寫古詩詞難以超越古人。即便今人完全能做到在遵守古詩詞的平仄韻律上,甚至比古人還嚴謹規範【李白杜甫的格律詩也多有破格,不過被詩評家權威用拗救之類專業術語“拗救”後,能左右逢源地把詩仙詩聖的出律,化“破格”為理想完美。但在寫作藝術方面,比如詩詞的意境和技巧等等方面,當代人鮮有能達到,甚至超越古人高度的】。注:在中國文壇橫空出世,詩史結合,開一代詩風的偉大詩人毛澤東例外。


為何現在還有人在玩古詩詞?


一是要知古才能傳承,中華古詩詞堪稱世界詩歌王國千年積累的的文化財富;二是要在學習借鑑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力爭寫出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當代漢詩來。

近體格律詩的創作者堪稱是苦行僧,如朝聖者一般專注虔誠,象參禪者一樣孤寂清冷。


——————《山居參禪》——————


嶺上白雲是牽掛,一件僧衣渡生涯。

日暮紅霞染蒼翠,明月清風是我家。


近體詩好比古今中外詩歌中的古典芭蕾舞,它在韻律形式上增加了高難度。初學者可從不講格律只須押韻,對仗可寬對,可意對的古體詩入手。




初學者最好採用《中華新韻》,只需會說普通話,會查《新華詞典》的注音,便可輕裝上陣,創作新詞。發燒友可在網上下載各類韻表。



這是在線上檢測詩詞韻律。


默金cc


其實對於自己的愛好,都談不上難,因為自己喜歡,反而不涉足於此、或者不想學的人,才會覺得難-----這不僅僅只是指詩詞。

那詩詞的“難”到底是難在什麼地方?翻看了其他的回答,很多都是捨本逐末,統統把所謂的“格律”放在第一位,實際上格律非但不是最難的,而且還是最容易的----只要死記硬背的東西,怎麼能談的上說有難度?所以學詩詞,是真的不難,拿著《平水韻》、百度一下詞牌格律、律詩格律、翻一翻《詩詞合璧》,基本上就能寫出一首詩詞來。

詩詞看起來難理解,無非就是白話文和文言文之間的閱讀障礙罷了。剩下的東西,諸如如何寫詩詞,額,請參看《初中生作文技巧指導》-----二者實在是沒差別:

  • 論章法結構

詩詞不是靠華麗的辭藻堆砌出來,需要有主題,之後圍繞這個主題寫來,用一系列的修辭手法,有詳略的來突出這個主題,這些手法或是直接描寫,或是側面烘托,或者是引用名言名句,又或者是舉例論證....看起來這段描述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這就是初、高中老師教你怎麼寫議論文一樣。------至於怎麼學的好,老師是不是會讓你多背滿分作文、讓你熟記議論文寫作套路、讓你多讀古今中外各種名著以加強語感?詩詞也是,多背古人文集,掌握古人寫詩的基本套路,同時多讀古文加強語感.....不想多說不想多說,覺得章法結構難的去翻一翻初中時候的作文指導書。隨便拿個杜甫詩作例子: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寫登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登樓看的景色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因景色而感慨自身境遇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延伸到此般境遇的原因,同時表達愛國之心

翻譯成白話文之後,但凡識字的都能看的懂罷?


  • 論煉字

這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如何寫的更精煉,一個是如何表達的更華麗.....然而這並不陌生,小學開始做過如何去掉修辭留下主謂賓的減字練習,同時也學過如何豐富表達詞彙。

比如現在讓你寫個遊記,你寫“楓葉開的很紅”是平鋪直敘;寫做“楓葉如血色一般驚心動魄”這是修飾了,寫作“楓葉紅”是簡練了,如是而已。區別只是用白話寫,還是就著平仄用文言寫。


  • 論語感

這點其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難度。也是讓大多數‘葉公’望而生畏的地方:一則在於字意的不同,一則在於表達結構的不同----這令葉公們宛如讀天書....同時文言文的學習也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薰陶、定量的閱讀之後,才能較為靈活的運用。

但如果是真喜歡的人,對古文的閱讀是並不會覺得難、枯燥的,相反的,會在初學時因為讀懂一篇古文而有成就感、滿足感---是甘之如飴的狀態。


  • 論審美內核

其實,詩詞的好處,便是審美和內核之中。審美在乎於聯想力、表述水準以及獨特的視角。----這些東西,有的是能通過後天的學習提高的,比如表述水準;有的就是天分,比如聯想力。如果說詩詞難的地方,就是難在天分上。

拿個眾所周知的例子,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上提到的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個‘鬧’字,寫出來大家都知道寫的好,但是想到用‘鬧’字,便是聯想力和獨特的視角下的靈光一現,是天賦的產物。而如果寫成“紅杏枝頭春意滿(重、弄、亂)”的話,這便是具有一定的表述水準便可。

至於內核,便是你的詩詞,作文的深度,這些在個人的思考,感悟,閱歷.....



看完全文,還覺得詩詞難麼?剛才看到一個回答,我覺得是很貼切的,在結尾貼出來吧。




無聊到巔峰


應好友抱庸齋主之邀:

如果老闆要你做份ppt,那麼怎樣做是最容易的?我相信大部份人都會選用摸板。

格律詩詞如是,所以我認為相對其他詩體,格律詩詞的寫作是最容易的,原因便是其有模版可用。



詩歌要求具有韻律美。格律詩詞便提供了相關的詩律詞譜。只要你依律依韻這模板而為,此問題便獲解決。

詩歌是形象的語言,其是通過意象的運用達成意境意蘊的。古人的格律詩詞,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特定意象,只要你將這些意象合理應用,便能寫出似模似樣的作品。例如這首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古道、芳草、楊柳等都是寫離別的特定意象,已有很多相關作品作了沉澱,故很容易便在讀者心智中達成一種意蘊。

而詩詞的章法也有摸板,就是起承轉合,只要依此而為,構章便沒有任何問題。



正因為有模板可循,格律詩詞現在也是可用電腦輔助寫作的唯一詩體。比如較律,過往做詩詞論壇版主時,還要人工作較。現在已有較律軟件,甚至聽聞電腦較到你的詩出律出韻時,還會推薦一些合律的同義詞供你參考。另外儘管還很不成熟,也出現了自動生成格律詩的寫詩機軟件。

相對其他詩體寫作而言,格律詩詞更易寫,所以便擁有了玩詩詞寫作的群體,而據我觀察,寫格律詩詞的人口也多於寫其他詩體的寫作人囗。

詩詞寫作的難點?最難就難在你認為其難。畏難的心理令你不敢涉足。我曾經在網上輔導一個學習群,從不懂平仄,到能寫七絕,就用了一個月。另一個難點就是,網絡上缺乏真正的師資,格律詩詞有很多問題都是有人指點就很簡單,自己摸索就會變得很難。

最後說明一下,以上回答都是基於題目中的“玩”字,而非說真正意義上的創作。


筱靜隨筆


學習古詩詞對現代人來說確實有一些難度,畢竟學校裡不教,大部分要自學,看什麼書都不一定能搞清楚。

說不難,是因為其實人人花一點時間都能學會,只是寫好就不容易了。

一、公式

格律是基礎,學習古詩詞一定要懂格律。其實格律並不難,是最簡單的公式,背過就可以,難的是古今音韻的不同,需要經常檢查。

我至今作詩也常有粗心出律的時候,昨天還被人指出一首詩多處出律,後來一檢查,原來是幾次修改後的一首七律前,前兩句顛倒了就發出去。

今天很多人痛恨格律其實是不肯學習而已。古詩詞難的不是格律,是下面說的內容。

二、技巧

章法、句法、字法,以及各種修辭方法。

字法就是遣詞造句,是學問和運用學問的技巧,但是學問淺的人用其質樸的語言一樣做出好的作品。

句法是指字詞的組合順序,古代沒有主謂賓補等說法,但是句法的變化從杜審言開始多變,到杜甫爐火純青。詩家語不同與散文語就是句法的不同。

章法的安排,可以比較一下柳永和周邦彥的詞作。先說什麼後說什麼,順序平鋪或穿插倒序,都是為了更好的突出主題。

以上三樣有一些也包括在現代的修辭方法中,文學性的語言,可以質樸可以華麗,可以多變可以簡單可以複雜,每人風格不同。


三、思想與意蘊

最難是思想,無所謂格律和技巧。 體現主題和意蘊的手法體現了詩人的水平,這兩者相輔相成。

只炫技,就是陳子昂所批判的“漢魏風骨晉宋莫傳”。只是空洞的突出主題,就不是詩了,而是披著詩詞外衣的“口號”。

意蘊是深層的思想,不同學識經歷和背景的人請,讀同一首詩會有不同理解,有人看到一層,有人看到兩層三層。作為詩人,在有限的字數里裝入多重含義是其功力的表現。

……

花一點時間,只要堅持,總會慢慢進步的……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古詩詞語言凝練,意境高妙,想象豐富,韻律優美,可以抒發個人情感,反映社會生活,也可以寫景狀物,表達人生哲理。


現代化快節奏的社會,詩詞成為了一種人生的點綴,許多人玩古詩詞純屬個人興趣愛好,不過是一種高雅的娛樂方式而已。就像腦殘粉追星,普通人打遊戲一樣,不過是一種追求而已。

現代人玩古詩詞,大多數都是在附庸風雅,為了在眾人面前炫耀自己有文化,這些人令人厭惡,我最討厭看到他們醜惡的嘴臉,他們的酸詩腐句簡直是在汙染青山秀水。

當然,有一部人是真正的懂詩詞,熱愛詩詞,寫出的詩詞水平也很高。我很敬佩這些人,他們創作詩詞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志向。他們從詩詞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感,從而昇華了自己。

詩詞確實很難,會背詩和會寫詩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縱然會背詩幾千首,如果不瞭解詩詞的基礎知識,保證你一首詩詞都創作不出來。

格律詩講究平仄、對仗、押韻和意境,光是平仄就令人頭疼,尤其是許多人不瞭解平水韻。知道了詩詞的基本知識也未必能寫出來,因為詩詞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還需要情懷。想寫詩很容易,想寫出高水平的詩詞很難。


現代人玩詩詞是一件好事情,我覺得玩詩詞比玩麻將強多了。會寫詩詞最好,不會寫詩詞的也可以玩一下“飛花令”呀,保證喝酒時天花亂墜,快樂無比!


層城鵷雛


首先回答一下提問者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還有人玩古詩詞。現在玩古詩詞的大致有四類人,第一個體制內的人,比如某些大學教授他們拿了工資就是為了研究這個東西,因為這是他的工作。以參加過某些電視節目的幾位評委為代表。第二類,就是娛樂派,網絡微博上這一群人屬於主力軍,他們這部分人主要就是要求娛樂性,一天寫個三五十都沒問題,美其名曰才思敏捷。以老幹體,快板派為代表。第三類屬於受寵派,和花柳派他們寫的東西花紅柳綠的。不注意還真能矇住那些剛入門的。反正他寫的你看不懂,你就只管誇他好了,他們寫了東西就是為了讓人誇的。而且這群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喜歡四處投稿,偶爾還能自費出三兩本書,反正花錢就圖了一個樂呵,以後朋友一起吃飯又有了吹牛的資本。除了這兩派還有一種裝逼派,明明自己是畫畫的或者彈琴的,在有一定影響力之後,非要覺得自己是全才,對人吹自己最不拿手的就是畫畫或者彈琴,其實寫詩才是自己的夢想。反正這群人有了一定名氣,他們說啥也會有人去捧臭腳。也就無所謂了。各位詩詞愛好者,仔細看看身邊的詩友或者自己群裡的詩友,肯定大多是這類人,這類人已經席捲了大部分網絡群和論壇。第四類屬於認真玩玩的,不去打什麼弘揚國學,傳統文化的標語只是出於發自內心的一種喜歡,喜歡就好好玩,以詩會友這一部分人對待詩詞相對來說比較認真,也是屬於最少的一類人群,據一諾目測在詩詞愛好者裡佔據百分之一左右的數量。好了第一個問題說完了,說第二個問題。



詩詞到底難在什麼地方。有些朋友會覺得,格律,對仗,詞牌,意境等等應該是最難的,一諾覺得這些倒是最簡單的。一諾個人覺得最難的地方應該是一下幾個方面。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傳統文化的流失。我們所為的唐詩宋詞,那些寫的好的基本上都是讀過大量的古典古籍。而這些是我們今天所不能比擬的。再加上他們從小學習的就是有關這類的東西。這一點從起跑線上來說古人已經甩了我們十八條街。

第二態度問題。古人說的很好,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還有三年得二句,一讀淚雙流。我們今天手比較勤快的就是群作業或者某些活動徵搞了。並且沒有修改的習慣,寫完了大多數自己寫的是什麼自己也不知道。

第三個娛樂至死金錢至上的社會觀念。無論是從屈原,還是建安七子,到李白杜甫,還是後來的東坡山谷,都是有一種偉大的情懷在裡面,而今天我們的情懷大多數就是養家餬口,並沒有一種熱情也沒有一種確實是友情,沒有情感自然寫不出那麼深刻的東西來。

以上三點是一諾個人感覺,最難的地方。如果能突破這三點,一諾覺得什麼格律對仗,意境等等都應該不在話下。


和風小築主人一諾


我覺得寫古詩詞有五種狀態

一種是玩文字遊戲,言之無物,生硬造作,糾結音韻格律,照搬照套而已!一種是中規中矩,節制有度,工工整整,但難有新意!一種是字句吃透,語言用妙,詩眼用活,終成佳作!一種為了情趣和愛好,寫寫就是,好壞不論!最後一種一任天成,天馬行空,自由灑脫!

前面一二者,智力可為,第三者功力加機巧和因緣,四種怡然自得,狀態極好!最後一個則是由性情與天賦,以及特別的情與景遇的狀態所決定!

題主說為什麼現在還有人會“玩”古詩詞?這個跟上面四條可以對應,原因一,、有人喜歡古詩詞這個方式的文字遊戲,覺得能顯出其高深和學問;原因二、有人基於實用和學習古典文化?原因三、有人為了對事物對內在進行藝術性的表達;原因四、純粹為了自我的抒發,自然而然的最為契合自身的表達!

為什麼這麼難?

一、難在格律音韻

各種古詩詞都有自己體例和平仄,音韻的規定,要掌握實在不容易,要靈活運用更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成了八股文,成了掉書袋或者生搬硬套!

二、難在達意出新

許多意象早已經被人寫爛,許多表達早已經被人重複無數遍,你一提筆根本難以出新,出新又難以達意,最後只能陷入尷尬境地!

三、難在意境與抒情

舊體詩意境最難得,渾然天成的意境更難得,如何讓完美的意境幫助完美的表達情緒與思考又是難難上加難!

四、難在沒什麼讀者和市場

毫無疑問舊體詩詞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讀者關注和書寫了,它的土壤早已經不復當年,寫新詩都養活不了自己是,寫舊體就更難養活了!所以社會環境也讓它難上加難

最後,舊體詩,時代已去,迴天乏力,有點情懷和愛好就好,不用太過執著哈!


盛唐豪歌李藝泓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文明精髓博大精深,是中國文化的傳家寶之一。許多仁人志士繼續學習古詩詞,就是為了發揚和傳承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例如,中央電視臺舉辦的詩詞竟賽大會和山東臺舉辦的‘國學小名仕’節目,都是為了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帶動更多的人學習古詩詞。

學習古詩詞的難度,就在於詩詞的韻律嚴格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