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分析」透過拼多多的問題 尋找新零售下的突破口

「熱點分析」透過拼多多的問題 尋找新零售下的突破口

上兩週,拼多多在美上市。創業三年的拼多多,迅速成為電商領域的獨角獸,又以極高效率赴美上市,一時間迅速成為社會爭論的又一熱點話題。

隨著拼多多上市,質疑聲卻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在眾多質疑聲裡,以山寨、假貨的質疑聲最多,而導致這一原因的主要原因是拼多多沒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過多依賴商家於本身,其物流體系沒有可監控性,在時效、標準、關鍵節點上都無法做到管控。痛自創艾,拼多多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呢?

拼多多算是真正的新零售嗎?

有人說,拼多多是一種新型零售的發展模式。也有人說,拼多多最多算是“互聯網+社交”的電商平臺,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爭議。

拼多多是電商社交創新型的發展模式,主要方式是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以更省更實惠的價格,拼團購買商品。作為社交電商的創立者——拼多多正在以創新的模式技術改變電商的環境,創新地以“拼著買”這種分享式的購物方式成功聚合了海量的用戶,在短短的兩年時間用戶量就超過了3億,拼多多的主要特徵是省和多。

不可否認的是,拼多多在天貓與京東的夾縫中異軍突起,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裡完成IPO,也說明了拼多多的模式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只不過,我們不能把拼多多模式簡單定義成新零售。首先,新零售的本質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強消費者體驗度。那麼拼多多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符合新零售本質,增強消費者的體驗度上有一些差距。其次,我們從新零售的特徵來看,新零售更加註重場景化營銷,更加註重線下渠道的佈局,能讓消費者在消費中娛樂,在娛樂中消費。從這個角度來說,拼多多與新零售並無太多相似之處。

就像拼多多的老闆黃崢所說,“拼多多就是一個內容+社交的電商平臺。”

「熱點分析」透過拼多多的問題 尋找新零售下的突破口

拼多多問題也多供應鏈體系不完善

根據阿里巴巴發佈的《2017年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原淘寶網的製假售假商家已轉移至微信和拼多多。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小編看來,阿里的報告並沒有誇大事實。實際上,當前看似風光的拼多多,背後存在著供應鏈缺失帶來的諸多問題。

據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說:“我們不會做採銷,也不碰物流和配送。阿里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幹嘛要做。”拼多多是沒有自己的物流和配送的,利用的是阿里已經培育的物流和配送網絡,在物流服務體驗上不可能超越淘寶客戶,更不用說自建物流的京東了。因此物流服務體驗上的不足,是拼多多進一步發展的致命弱點,這也導致了以下問題的出現。

1.假貨不斷 平臺監管不力

拼多多以低價取勝,旗下商家必須盡力去降低商品成本,加上物流運輸中的郵費、運營費用等,成本遠遠大於銷售價格。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商家不得不選用最差勁的材料、以次充好、以假當真、濫竽充數,導致整個平臺質量參差不齊、貨品缺斤少兩。

假貨氾濫的根本原因是平臺監管不力。拼多多沒有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體系,因此在供貨的上游部分,沒有提出對商家的一整套監管制度和規定。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拼多多對販假商家的變相許可。

2.效率低下 物流配送緩慢

由於拼多多沒有自建物流體系,都是交給商家統一進行發貨,商家為了壓低物流成本會選擇低服務、低時效、低標準的物流進行配送。就會出現發貨遲緩、物流配送緩慢;需求量大,配送能力跟不上,包括其中的一些生鮮果蔬,沒有相對應的冷鏈配送,導致到買家手中的生鮮時蔬出現變質毀壞的情況。

3.售後服務差勁

拼多多在整個供應鏈的下游部分,沒有形成售後服務體系。很多買家收到了假貨,在退貨和維權方面遭遇困難。無論是商家還是平臺都會找理由推卸責任,甚至對買家不搭理。其投訴和退貨的窗口幾乎形同虛設。如果說售假並非平臺的全責,那麼售後差勁平臺一定逃脫不了干係。

4.用戶群缺乏忠誠度

在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越來越開始追求優質的服務、高質量的商品、高效率的電商平臺。當用戶不再被拼多多的超低價格吸引的時候,拼多多就危險了。因為他們最後成了別人的用戶。

拼多多帶給消費者的物流服務體驗上的不足,也是拼多多進一步發展的致命弱點。

消費在升級,拼多多的未來在哪裡?

低價與假貨氾濫的拼多多是走不遠的,用戶的消費在升級,那麼拼多多也必須要轉型升級。

一、拼多多的未來是發展新零售

相對於線上購物,新零售具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特性,人們對商品的質量更加信賴;相對於單純的線下購物,新零售具有高效的特性,它可以利用大數據精準分析,對不同的用戶進行畫像,更高效率地滿足人們的需求。拼多多作為一個電商平臺也是如此,必須打通線上線下,發展新零售,這樣不僅可以擺脫人們對假貨的認知,還能夠實現場景化購物。

「熱點分析」透過拼多多的問題 尋找新零售下的突破口

二、在新零售模式下進行供應鏈重構

在新零售時代下,各大零售電商平臺絞盡腦汁在新型智慧物流上,下足了血本去變革、創新進行競爭拼殺,然而拼多多卻一直保持“佛系”的態度,其在供應鏈物流上的短板怎麼能夠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有人說新零售的新就新在物流上,正是因為物流的高效、便利才讓網上的購物變得如此順暢和普及。拼多多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要跟得上新零售的發展步伐,完善供應鏈體系,不斷地強化物流,未來的拼多多將不斷從粗放式過渡到精細化管理。

1.供應鏈前端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

拼多多從源頭上斷絕假貨售假,應從供應鏈前端的商家發貨進行嚴格控制和監管,一方面可以在相關執法部門的協助和支持下,對商家進行嚴查整頓,取締與違法造假的商家進行合作,並對商家出臺相關的規定和制度。

另一方面,拼多多可以結合APP和實體店,APP作為線上端,實體店作為線下端;在APP上提前下單、支付,再到實體店內試用、購買。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模式,會讓用戶覺得拼多多更加值得信賴,更願意去嘗試和使用。

在新零售模式下,線下門店開始承擔著“前置倉”的職能,成為商品發貨地。新零售下,線下實體店會進一步形成3公里距離內的供求體系,進而實現“最後一公里”的及時配送服務。

2.配送過程中實現智慧物流

海量的商品、訂單和消費者,以及伴隨而來的海量信息處理。新零售時代的物流需要智慧倉儲、大數據的多重配合。因此,拼多多也要依託雲計算處理能力,幫助企業實現信息的互通,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多樣化的智能服務。通過大數據平臺對消費需求、前端採購、供應鏈等環節進行優化,能更精準地預測銷量,調撥庫存,把貨放到消費者身邊,既可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又可以增加消費者用戶體驗,最終實現“一公里物流”。

例如,阿里巴巴菜鳥利用新興科技投入研發了無人機、機器人,其開發的全自主巡航快遞配送機器人菜鳥小G,它可以根據複雜的場景變化及時重建地圖,並自己規劃多個包裹的最優派送順序和路線,還能智能避障,將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而如果有人錯拿或多拿包裹,小G還會自動報警。

再例如,去年“雙11”期間,京東也分別在北京和廣東啟用了機器人倉庫和機器人分揀中心,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

「熱點分析」透過拼多多的問題 尋找新零售下的突破口

3.完善供應鏈的售後服務

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勵、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就越需要精耕細作市場,越要重視商品售後服務市場在供應鏈中的位置。

對於拼多多而言,要加強供應鏈中的售後服務。首先是提升售後服務人員的素質,目前根據拼多多的買家消費者描述:客服人員經常不接電話、聯繫不到;缺少起碼的服務意識,處理問題時的口氣和態度往往不盡人意等。針對於這種現象,拼多多可以通過培訓和訓練提高客服人員的服務意識,前提是公司高層一定要對這個問題提高重視度。其次是要能夠快速響應用戶退換貨需求,因此此外成熟的物流體系也是決定售後服務效率的關鍵因素,建議拼多多可以自建物流配送團隊,形成系統有序的配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增強配送的服務意識。

對於拼多多而言,上市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這意味著企業將在被放到聚光燈下接受更嚴格的審視,在未來要不斷去借鑑前輩的優秀經驗,去創新完善自身的供應鏈系統。未來的拼多多,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END-物流FM—讓知識沒有距離,做知識的搬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