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4年磨一剑,记录了重庆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山城棒棒军!

何苦,4年磨一剑,记录了重庆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山城棒棒军!

今天是七夕,很多人都知道是“情人节”,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今天,也是他的首部纪实电影《最后的棒棒》在全国院线公映的日子,从2014年开始,他一直用镜头记录着一群重庆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接下来,我想给大家讲一讲他的故事。

有一位正团级军队干部,18岁入伍,服役20年。期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他转业了,会做什么呢?这样一位正团级干部,转业后,至少会选择一份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吧!

但他的选择却是:走向街头,当了一名“棒棒”。对,没错,就是出现在重庆的繁华商圈,街头巷尾,手持一根木棒,靠卖力气谋生的“棒棒”。

他叫何苦,重庆奉节人。

何苦,4年磨一剑,记录了重庆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山城棒棒军!

好好的,怎么就想着要脱下这身穿了20年的军装呢?这还得从一次前线抗灾报道中说起。在那次报道中,何苦开着当时最先进的信息化转播车,眼看着战友们为报道任务忙前忙后,但他却无所适从,在灾区将近20天的时间里,这个价值百万、功能强大的转播车对何苦来说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他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老兵,要想不拖部队后腿,要想给“改革强军”再使把劲,他最后能做的,便是把自己的岗位空出来,留给更加胜任的人。他想,是时候和军营说“再见”了。

当何苦给家人写信,提及申请转业时,父母连夜来到重庆劝说儿子不要自丢饭碗!说“你可是咱们村里几十年来第一个走出来的正团级干部,村里人都说是咱们家祖坟上冒了青烟,你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呢?”何苦的回答是:“爸,妈,你们给予了我生命,但是,是这支人民军队赋予了我血性和品质,活的要顶天立地,死的要无愧于心。我宁当市井棒棒,也不做强军累赘,这是儿子以军人的名义做出的选择。”

在向上级递交转业报告申请、等待批复期间,何苦到大街上散心,与一位年近古稀的棒棒师傅擦肩而过,看着眼前佝偻的背影,听着老人粗糙地喘气声,他恍然间发现,这些改革开放之初,由山城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来的几十万棒棒大军,他们的脊背驼了、头发白了、眼睛花了,感觉要挑不动了,当这座城市还没有用心打量他们的时候,他们便已经把背影留给了这座城市。从曾经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如今脊背佝偻的老人部队,他们终将消逝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有一天成为历史里“最后的棒棒”。而重庆这座高楼林立的繁华之城,自然离不开这群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肩挑背扛。

他说,棒棒值得尊敬,棒棒精神值得传承!

于是,何苦下定决心,要将棒棒们的故事用镜头记录下来。2014年1月19日,何苦脱下军装,扛起一根棒棒,带着一名摄像师,开始了自己崭新的职业生涯。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他与自力巷53号里的棒棒师傅们同吃同住。白天,他靠一根棒棒维持生计,严寒酷暑,肩挑背扛中多了何苦的一个身影;夜晚,当其他棒棒早已进入梦乡恢复体力时,他仍需要挑灯工作,在那个昏暗狭窄的小屋里,将白天拍摄的素材进行编排整理。日复一日,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位曾经的正团级干部,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肩膀上时常被勒出道道血痕……而在自力巷里,何苦也有了自己新的名字——蛮牛!

采访中,我曾问过他,“就为了拍一部纪录片,至于自己也要住进那遍布残垣断壁的危房中吗?吃这个苦,何苦呢?”何苦却说,“棒棒这个群体离我太远了,我必须要有自己最真切的体验,我才能有资格去讲述他们的故事,高高在上的记录不是记录,只有真正地融入他们,我才能捕捉到那些最真实、最触动人心的故事。”

我说,“自力巷53号里生存条件那么差,那一年的苦,你是怎么挺过来的,真的没有想过放弃吗?”何苦说,“虽然已经脱下军装,但骨子里还流淌着军人的血液。拍《最后的棒棒》这部作品是基于军人的一种自信。军人就是不妥协、不放弃、不言败。我下定决心开始拍这部作品,它就是我前面的一个高地,是“敌人”占领的高地,我必须要把它攻克下来,这就是军人的一种意志。我能够把一部作品很真实、很有意思的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你吃点苦、受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听到这样的回答,令身为记者的我有一些汗颜!

2015年,由何苦记录拍摄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在网络上一经播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又一个似乎被时代遗忘、但仍然奋斗不止的小人物一下子成为了舞台追光的大主角。纪录片中,勤劳肯干的老黄、耿直仗义的老杭、憨厚老实的大石……这些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质朴、担当、道义感动着无数网友的心,有网友说,“这就是纪录片,不给你镜花水月的幻象,而是皮开肉绽的,残酷荒芜的生活真相。”也有网友说,“感谢何苦导演!多么具有诚意、饱含深情的一部作品啊,这是一群最卑微的人,却闪现着人性最真实的光辉……”是啊,正是有了何苦导演的记录,让我们真切的看到,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如蝼蚁一般爬行,如高山一样伫立,他们如细流一般蜿蜒,又如洪流一样凶猛。他们在生活夹缝里挣扎哭泣,却又勤奋乐观,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艰难,也促使我们探寻生活的意义。无论多么艰辛坎坷,都要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的权利,更是我们毕生的希望。

何苦,4年磨一剑,记录了重庆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山城棒棒军!

今天,2018年8月17号,也是电影版《最后的棒棒》在全国院线公开上映的日子,这部浓缩4年来何苦对于一个群体的记录电影也许对于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中国来说是一件小事,但我相信,这对于棒棒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来说,着实是一件大事。

何苦走出部队、扛着棒棒在大街上守活的时候,很多战友问何他说,“你这是何苦呢?”父亲在劝他不要转业的时候说,“你这是何苦呢?”走进自力巷53号,和棒棒们同吃同住时,棒棒们也说,“你这是何苦呢?”相信,此刻正在全国院线上映的电影《最后的棒棒》已为他做了最好的回答。

作为一名军人,他可以捧枪腾岗,有所担当;作为一名棒棒,他可以卸甲复耕,自立自强;作为一名导演,他可以像忠诚他的祖国和人民一样忠诚他的观众,他是何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