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讀納蘭容若,別做第二個傷心人

初高中的時候很多人早戀,我也懵懵懂懂。那個時候覺得“人生若如初相見”是最美好的事,想著能寫出這樣一句話的人到底有著怎樣的際遇。

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抽了兩堂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一個視頻(百家講壇《納蘭心事有誰知》),我終於知道了他,也知道了他的故事。可我只能在畫紙中、他的詞中、還有電視劇的演員中來揣摩他的樣子,是帥氣、惆悵、還是滿腹經綸的匡扶正義。

別讀納蘭容若,別做第二個傷心人

納蘭性德,字容若,是大學士納蘭明珠之子,進士出身。從小就飽讀詩書,文武兼修。也深得康熙賞識。

他什麼都有了,可是為什麼,他還是不快樂?

仕途不順

納蘭有一句詞“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他的出生是“淄塵京國”,卻因為他的出生,他的抱負、理想都斷送在“烏衣門第”。

康熙雖然賞識他,卻並沒有重用他,他在康熙身邊呆了十年之久,人人都對他說“有意將大用”,他還是沒有等到那一天。

別讀納蘭容若,別做第二個傷心人

索額圖與他父親的之間的惡鬥,也給他的心裡帶來了很大的陰影。

“榮華及三春,常恐秋節至”(《擬古四十首》之一)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裡了。位極人臣、榮華富貴又怎樣,命運從來都不在自己手裡,都只是皇帝手中可以隨意扔掉的棋子,不能申辯,亦沒有從來的機會。

情路坎坷

他不快樂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他一生多情,卻也一生傷情。

納蘭的妻妾共有三位,嫡妻盧氏、續絃官氏、側室顏氏。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盧氏,盧氏出身名門,善解人意,蕙質蘭心。他們相濡以沫、舉案齊眉,“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別讀納蘭容若,別做第二個傷心人

只可惜,幸福總是短暫的,成婚三年後,盧氏去世了。

後來續絃官氏,側室顏氏,但他的心裡始終念著盧氏,為盧氏寫下一首“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別讀納蘭容若,別做第二個傷心人

接下來的幾年中,悼念盧氏更是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

直到30歲那年遇到才女沈宛,也許是孤寂,也是許是對知己的渴望,他接沈宛返京城,由於沈宛的身份,她沒能名正言順進府。半年後,納蘭突然去世,沈宛獨自返回江南,有情人終不成眷屬。

別讀納蘭容若,別做第二個傷心人

可惜他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一腔深情難聚白頭。面對這些苦難,他掙扎過,也努力過,卻還是無奈屈服,帶著這些鬱結,在而立之年鬱鬱而終,留給世間千古絕唱的詞句和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