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學區房已經三萬了,都是當代孟母的「功勞」!

我們都知道,古代孟母居住之所幾經搬遷,近於墓、近於市、近於屠、學宮之旁。最後,孟母的家,搬到學宮,學宮就是當時的最高學府!搬到學宮,附近住的都是有學問的人,往來無白丁。


在合肥,學區房已經三萬了,都是當代孟母的“功勞”!

古時孟母三遷的故事,一直被傳頌至今,當今很多家長相比較孟母,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條熱搜,一個一歲半寶寶的媽媽,從懷孕到現在,已經看了六十多套房子了,她說自己的父母,曾經也是這麼為她做的,為送她進重點初中而買學區房。不少網友都留言表示,孩子碰到這樣的父母很幸運,為這樣負責任的父母點贊。其實放眼望去,合肥這樣的父母到處都是,每個人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別說從懷孕開始準備學區房了,身邊不少還單身的朋友,都開始找學區房了。如今,合肥習友路小學,合肥八中,新五十中,翠庭園小學等周邊的學區房,價格最高已經達到2.9萬元每平方米了,在合肥這座二線城市,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房價。


在合肥,學區房已經三萬了,都是當代孟母的“功勞”!

在合肥,不少家庭可以說是,為了一套學區房,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小編的一個同事,在58同城上通過安選驗真在政務區看中了一套學區房,但是總價要300多萬,作為普通上班族,看到這個數字真的瑟瑟發抖,為了以後她公公婆婆在合肥定居,現在的兩居室不打算賣,她公公便把老家的房子賣了,才湊夠了首付錢。難道一套學區房,真的在人生中,扮演著這麼重要的角色嗎?


在合肥,學區房已經三萬了,都是當代孟母的“功勞”!

如果教育是短短几年速成的話,那麼起跑線毋容置疑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在短跑運動中,起跑線都嚴格規定在同一標準上。但是在中國,教育的歷程往往從四五歲的幼兒園,一直到二十多歲大學畢業才結束,如果讀研或者讀博,則還要再拉長好幾年,中間的過程,長達十幾年甚至20幾年,無疑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較量。跑過馬拉松的都知道,起跑線對於最後孰贏孰輸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重要的是在比賽過程中,合理分配體力。在馬拉松比賽中,那些一開始就撒開腿衝刺的人,都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教育也一樣,在漫長的受教育過程面前,絕大多數家庭,能夠投入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在整個受教育的過程中,有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出國等無數的節點,需要投入資金及其他資源,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肯定要進行取捨,而資源投入在不同的階段,對於最終結果的產出比例,則有天壤之別。

在合肥,學區房已經三萬了,都是當代孟母的“功勞”!

那些為了讓自己子女,進重點小學就花光家庭所有積蓄,甚至背上一筆,許多年才能還清貸款的家長,就和那些在前幾公里,把自己的體力透支的馬拉松菜鳥一樣,很少能堅持到最後。有句話小編很認可:“最好的學區房就是家裡的書房”,與其拼命地去買學區房,不如做孩子的榜樣,一個好的父母,要比好的學校重要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