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愛滋病恐懼症患者感到不孤獨 更有效率的去脫恐

對於艾滋病恐懼症患者來說,大部分人都非常深知在網絡上反覆搜索艾滋病信息導致精神中毒,延誤正常的脫恐效率。大部分人也非常深知在一個諸如艾滋病論壇這樣開放性網絡平臺上大家沒有任何道德約束,沒有任何規則左右,帶著網絡面具天南海北的相互對比著所謂的艾滋病初期症狀,相互探討著艾滋病在醫學解釋上的種種矛盾點,據理力爭所導致的心理情緒出現大幅波動,產生極具的痛苦感。大部分人更是害怕突然出現一個不明身份的人士在開放性的論壇貼吧發表一段聳人聽聞顛覆人類對醫學普遍認識的常識言論以後,好不容易潛伏在艾滋病恐懼症的開放平臺得到一些志願者安慰,在一兩個月的蟄伏中,感到心情尚有一點點恢復。突然又被網絡言論艾滋病窗口期可達半年以上,艾滋病出現變種,以及某地嬰兒莫名感染艾滋病的信息重新給嚇了回去。

如何讓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感到不孤獨 更有效率的去脫恐

每天都是笑臉 別人卻無法讀出我孤獨的痛苦

既然大家都很明白選擇網絡進行脫恐,屬於一種飲鴆止渴的方式,那為什麼還有很多恐友卻含著眼淚,也還遊弋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反覆搜索,與自述自己已經脫恐的網絡志願者和尚未完全脫恐的其他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消耗一整天的時間大談艾滋病相關的訊息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感到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在選擇到底是最終自己時熱鬧的被嚇死,還是獨自消沉下去,更多人都是選擇了前者。外行看熱鬧,在熙熙攘攘妄圖通過網絡進行艾滋病恐懼症脫恐的恐友裡,大部分都覺得只要自己和別人多交流艾滋病,多瞭解艾滋病,自然而然的就能脫恐。卻殊不知,在每天完全的泡在網絡上,卻逐步形成了依賴於網絡的習慣。就像艾滋病檢測一樣,本來正常的恐艾人群僅需通過艾滋病窗口期後的1-2次艾滋病檢測足以脫恐,然而有部分進化成了恐艾症的人群,卻發覺自己根本無法控制自己再想去檢測的衝動,這就形成了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一再強調的慣性意識,或者稱之為思維慣性。一旦養成了行為習慣,再用恐艾干預方法去強制改變,就會變得相對更困難一些。而停留在網絡上尋求熱鬧的光景成為了一種習慣,突然強行的封鎖上網行為,卻會給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帶來斷崖式的心理落差體驗。所以我們在一開始就要通過其他方式消除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的孤獨感,讓其形成良好科學脫恐的習慣。而不是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了,卻還無法從根本上脫離網絡開放平臺。甚至部分恐友都開始以志願者身份自居,以給自己繼續留在開放性平臺一個正常的理由,卻也是無法掩蓋其形成了一種寄生於恐艾平臺的行為慣性。這不是真正的脫恐,真正背後的動機還是希望通過網絡平臺汲取更多的安全信號。然而,作為一個負能量嚴重超標的恐艾開放平臺,每天湧入大量帶有負面情緒的新人,每天爆出各種驚悚和過分的說法言論,負向吸收絕對是大於正向安全信號的。那麼一直待下去,負大於正,最終的結局是什麼,想必有憂患意識的人心中是十分明白的。

如何讓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感到不孤獨 更有效率的去脫恐

貓能聽懂我孤獨的痛苦就好了

那麼在一開始就應該怎麼去給自己規劃脫恐步驟呢?那麼我們就得從解決恐懼形成的孤獨感開始說起。張老師其實很想問大家一句話,有沒有比感到孤獨更糟糕的事?也許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說,只要不感染艾滋病,那麼讓我當天煞孤星孤獨一輩子我都願意。但是在我們深入的和我們一對一系統預約的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就恐懼進行深入探討的時候。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最終在多次溝通中明白了一個問題,艾滋病恐懼看似是一個關於死亡本能的問題,實則最終是一個關於孤獨的話題。就如同晚期癌症一樣,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寧可選擇感染其也不願意選擇艾滋病,這是出於什麼目的,難道這不也是一個涉及到死亡的過程麼。最終我們得到的結論就是怕萬一罹患艾滋病後,所遭受的被他人歧視,被他人拋棄,被社會所不認可,多項社會功能被剝奪的恐懼感。最終也得到了一個結論,孤獨比死亡更可怕。原來,在艾滋病恐懼的深層意義上,孤獨恐懼所佔據的比例遠遠高於死亡一詞。

那我們應該怎麼消除我們的孤獨感呢,特別是在涉及到艾滋病話題,根本不好與親朋好友進行探討宣洩,因為無論是誰主動談及這個問題,只要不是專業的艾滋病防治背景人員,都極有可能被別人認為是相關當事者。相關的壓抑一直積累在心裡沒辦法紓解,是極其容易由朝外發洩轉化為朝內發洩,最終導致真正的心理障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在恐艾以前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心理有問題,然而自從經歷了艾滋病刺激以後,就發現自己怎麼就是一個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就發現怎麼自己一身的艾滋病初期症狀呢。

以上,都是孤獨給予我們的,我們害怕孤獨,害怕被拋棄。特別是沒有人理解的情況下, 孤獨就會促使我們認知發生了很多不符合常理的改變, 使處於當事者的我們不理性地行動,或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為。而恰好在這個時候,擁有豐富艾滋病防治經驗的心理老師就起到了一個陪伴,認同,知識輔助和消除孤獨的作用。

如何讓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感到不孤獨 更有效率的去脫恐

沒有可能感染 但心總被萬一拽住

另外有一種消毒孤獨感的方式就是及時抽身,因為幾乎每一個人在受到艾滋病刺激,擔心感染艾滋病的時候,都會產生相關的應激反應。那麼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搜索,尋求一些所謂的知識方式在所難免。然而及時抽身避免越陷越深就成了中期主要的工作。如果通過網絡獲得一些最簡單的知識以及關於艾滋病恐懼圈的一些常識,那麼就應該給自己選擇一個自認為最靠譜的艾滋病醫生進行艾滋病風險評估,而非為了自己的安全感,一口氣找上幾個。再通過和艾滋病相關醫生進行了徹底溝通,並且被自己唯一所信任這位醫生給明確以後,就應該著實退出開放性的恐艾論壇平臺。畢竟,網絡流言相對於一位擁有高級學術的艾滋病治療醫生來說,都會出現疑惑,何況還是普通恐友。在這個時間段,就應該大幅減少搜索,並且逐步退出艾滋病恐懼圈。如果艾滋病醫生都已經明確告知了本人沒有什麼艾滋病感染風險,還在糾結“萬一”,生活工作受到影響的話。那麼就要考慮是否是心理因素在根本上影響了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本人的判斷,這時候,就應該轉入專業的恐艾干預機構或實地心理機構進行心理評估,採用脫恐方法來干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