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孩子們的學習永遠都是在已知的基礎上去搭建未知,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搭扣”越多,孩子學得越積極,越有成就感,這個理論適用於所有形式的學習。

文、圖|阿褚 編|曹新星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一般建寺廟的時候,都要先挑選‘四神相應的寶地’——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我一念出這句話,兩個兒子的目光“刷”地向我掃描過來,小臉上充滿好奇。

我內心得意地笑了:這堪比江湖貫口的開場白,男孩怎麼會不被吸引?

這是在去日本關西的旅途中發生的小故事。臨行前,對於是否要帶兩個男孩(一個五歲,一個十歲)去古都看廟看塔,我著實猶豫良久。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出發前一晚,我突發靈感,把書櫃裡所有關於日本的書全翻出來檢閱一遍,深奧的不要,最後選定三本——鹽野米松的《留住手藝》、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以及和妹尾河童的《河童旅行素描本》打包裝進了行李箱。

當時我並沒意識到,正是這個行為,開啟了本次旅行越滾越大的“雪球”效應。

>>娃娃也能逛古寺

作為古都,奈良對於小朋友是天然友善的,畢竟有滿街的鹿。東大寺裡巨大的柱子可供人鑽行,惟妙惟肖的等比古建模型,可以打印上名字的紀念幣……這些都是吸引男孩們駐足的亮點。

但我也忍不住擔心:到了京都,吃飽喝足之後,既不愛逛街又看不懂古建的倆娃,還能覺得有趣麼?

當晚回到酒店,我翻開鹽野米松的《留住手藝》,裡面有一篇採訪宮殿大木匠小川三夫的文章,我翻了一翻,從本文開頭的那一段讀起。

兩個小朋友沒有停下手上正在玩兒的樂高,但顯然是豎著耳朵在聽。

突然,弟弟高呼:“哦,東大寺啊!那不是咱們今天去過的麼!”之後便起了興趣。

我讀到“建寺院和殿堂是要用絲柏的,絲柏這種樹很不可思議,它在被砍伐下來之後,被伐的木料反而會變得強壯。法隆寺的木料跟剛伐下來的木材在強壯程度上幾乎沒什麼差別,可是已經有了一千三百年的歷史了。”

哥哥驚歎道:“絲柏這麼厲害啊,我平時就很喜歡你那個絲柏精油的味道,沒想到它的樹木這麼厲害!”

當我讀到“建造五重塔,如果分別從不同的地方買來木料,日後各部位的收縮程度也會不同,那塔會變成什麼樣就很難說了”時,哥哥問:“五重塔是什麼?”

“今天沒看到,明天去京都就能見到了!”剛好為明天的行程埋下伏筆。

我繼續讀著,當讀到“五重塔注重平衡感的設計,不固定死塔身而使塔身晃晃悠悠,卻能抵抗地震和颶風,從而更堅固”時,小朋友們看起來興味盎然,對第二天親見五重塔充滿了好奇。

其實我在讀書的時候,一直小心翼翼,試探著別擾了他倆的興致。於是挑選的多是容易理解又有趣的段落,最好還有他們熟悉的地名或物名。果然,長長的一篇文章,他倆邊聽邊玩著樂高,從頭到尾聽得津津有味。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孩子們的學習永遠都是在已知的基礎上去搭建未知,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搭扣”越多,孩子學得越積極,越有成就感,這個理論適用於所有形式的學習。

我回顧這次旅途中的種種收穫,細細想想,不過就是“尋找搭扣,掛上新知,再尋找搭扣,再掛上新知”的過程。這很像滾雪球,舊雪上黏住了新雪,新雪上又黏住了更新的雪,於是雪球越滾越大。

在第二天的旅途中,我又開始尋找新的搭扣。《留住手藝》中還有很多讀起來有趣的文章,其中一篇是《漆樹的汁液能治消化不良》,被訪者是從樹上收集漆液的刮漆匠巖館正二。

吃飯的時候,我特別讓孩子們留意各種上菜用的漆器。晚上回到酒店,我開始讀關於刮漆的文章。

原來,刮漆的學問特別大,有“邊刮邊養樹”的“養生刮”,也有急功近利、最高效率榨取漆液的“死刮”。文章結尾是這樣寫的:“我們是靠著漆樹吃飯的,是靠成天折磨漆樹、傷害漆樹來讓自己有飯吃。所以,我們平常都會在自己的心裡供養漆樹,祭祀漆樹。”

沉默了一下,一向熱愛自然的哥哥說:“植物也有生命。”

弟弟說:“不應該死刮!把樹都刮死了以後就沒漆了。”

我說:“對,人要敬畏自然。在很多民族的文化裡,比如咱們中國的草原上,牧民會教給後代,在向自然索取的時候,一定不能忘了‘留’。要給自然萬物代代繁衍的機會,這樣人和自然才能持續地相互支持。”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片段式的認知和感悟,從這些靠自然吃飯的手藝人身上學習到的東西,讓我們把對“熱愛自然”這個概念的理解,擴展到了一種生存哲學。

>>誰都可以畫畫

三聯出版的這一套妹尾河童的作品,我家有一個系列,都是生動的文字配上細節詳盡的手繪,內容很有趣,每篇讀起來都讓人忍不住微笑。

比如,祇園祭期間,京都不能吃的粽子,佛羅倫薩一絲不苟的手套商店,戰前第一次給小學時的作者喝的咖啡,聽《弄臣》的熱血小哥……

我家10歲的哥哥見了書便被吸引,馬上從我的包轉移去了他的揹包,一路讀得津津有味。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弟弟李褚澤明畫的《動物園minecraft版豹貓》&《奈良的小鹿》

在機場候機的時候,哥哥掏出旅途必備的小本子,開始手繪自己的作品。我問他是否受到了妹尾河童的影響,他點點頭,補充道:“但是寫文字有點兒累,我只想畫畫。”

每天入睡前,我們都會窩在酒店的房間裡。以前總用電影和iPad遊戲打發這段時光,這次他們卻安靜地拿起了畫筆。就連多年在旅途中懶得動畫筆的爸爸也被孩子們帶動,比孩子還入迷。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哥哥李褚沛明畫的《東大寺大佛殿》

這種無言的美好會怎樣留在他們兩個的記憶中呢?是光影的明暗、鼻端白檀的香氣,還是畫一幅畫那種專注的喜悅?

>>旅途尚未結束,日日是好日

《養育男孩》的作者曾說:“男孩內心溫情敏銳的一面更需要呵護。”

養育一個詩意的孩子,就是培養一種不向粗糙生活妥協的力量。

在阿城的小說裡,知青捕蛇烹飪美食的經典片段,就是他自己知青生活的寫照;楊絳被勞動改造時,會把公共衛生間擦得鋥亮,坐在裡面讀書;文革期間,大家閨秀郭婉瑩會在小煤爐子上用搪瓷缸子煮下午茶……一個懂得美和趣味的人,總會想辦法給生活增添一些詩意,讓沉重的日子也能透出一點光。

意象雖美,但我看了看眼前正在揮舞著“寶劍”野蠻對打的兩個男孩,再看看《日日是好日》這本優雅寧靜的書,真是很難聯繫到一起啊!

我打開旅行帶回來的“和果子”、“洋果子”和家裡的中式茶點,一顆顆撕開包裝,裝到白瓷盤和木製器皿中。

哥哥跑來問我在做什麼。我說:“準備茶席。”哥哥很高興,平時他們看我喝茶習慣了,高興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這些美貌的點心。

我拿出從京都松榮堂買回的沉香“清風”,放在別緻的香插裡點燃。壺內盛入90年代的老六堡,入沸水,傾倒出琥珀色光澤流轉的茶湯,自己就先歡喜得著迷了。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不用招呼,兩個孩子主動跑來盤腿坐下,端起面前的茶杯,再吃一口鬆軟的點心。“嗯……”各自滿足地眯起眼睛。

在安靜的空隙裡,我問:“讀篇文章給你們聽怎麼樣?”

他倆忽閃著眼睛看著我,沒拒絕。我趕緊像得了聖旨一樣捧起書:

“……這種被稱作‘越乃雪’的落雁,外表看起來普通,不覺得是特地從新瀉縣買回來的名點……驚訝的是,用牙齒咬下的那一瞬間,感覺果子已經在口中融化。雪!是雪!”

“媽媽,那個像雪一樣融化的點心,是不是你上次喝那個特別綠特別苦的茶時,配的小花和小葉子?”弟弟突然問。

“啊,對啦,是呀。”我想起點了抹茶,附贈的兩塊像糖一樣的美貌小點,入口即化。當時我就跟弟弟說:“化得好快啊!”雖然眼下的茶席上沒有落雁,但弟弟在旅途中記住了。

作者寫道:“那茶水味,突然令我想起以前住過的古老房屋……敞開夏天的廣口水指蓋時,灑過水的庭院氣息與暑假的解放感在胸中蘇活開來……茶道中,對以往風、水、雨味道的記憶霎時湧現,有所感觸又驟然消失。發現過去無數的自己存於現在的自我中合而為一地活著。”

我輕輕地讀完這段話,看著正在發呆的哥哥和弟弟,他們也像是沉浸在某種不可言說的情緒中。不過只深沉了一晌,弟弟就嘎嘎樂了,也不知在笑什麼。我說:“哎呀,感覺真美好啊。”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哥哥深深地點點頭,又拿起了一塊兒點心。

這樣的一份記憶,在未來的某一刻,也會和未來的我們一起合而為一地活著吧。

>>把旅途帶去學校

旅途雖然已經結束,但兩個孩子還是時常津津樂道旅程中的趣事。這趟旅程的元素還可以用來做什麼呢?

學校留的寒假作業幫上了忙。哥哥學校每年假期的作業都是做一套PPT,開學後給班裡同學展示講解。這個假期的主題可以選擇參觀一處博物館。兩個孩子都很喜歡大阪海遊館,這不就是現成的主題麼!

一開始我也有些擔心,因為參觀的時候沒計劃要做PPT,所以大部分生物都只是拍了照片,卻忘記記錄具體信息了。有一箇中文講解器,哥兒倆是輪流聽的,聽的快忘的也快。可沒想到哥哥自有辦法。

你試過用滾“雪球”的方式旅行嗎?

直到哥哥把PPT的大概頁面都做好,跑來告訴我時,我才知道,他自己百度到了大阪海遊館的官網,裡面的內容,加上我們拍的豐富照片和當時記憶中的亮點,做一套有意思的PPT足夠了!

數學老師留的作業裡有個可選項——在旅行時幫爸爸媽媽記賬。這下我樂了,我有旅行時留購物小票的習慣,這不剛好派上用場麼!

在我的幫助下,哥哥用Excel表格記錄了種種花銷之後一看總計數字,驚訝地說:“出門旅行一趟要花這麼多錢吶?!”

“你以為呢?”我笑了,不知柴米貴的孩子必須得學習看到生活瑣碎的現實。其實我在看到數字後,內心也是頗為驚訝的,旅途中的零碎支出真是積少成多啊!

>>生活處處可體驗

如果成年人留心,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的體驗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很多學習的素材。旅行由於跳脫出日常的特性,更適合引起不同的感受,獲得深度反思。

但旅行中的學習,切忌只顧認知。如果大人總想著把知識灌輸給孩子,逛個動物園都恨不得背清每種動物的科屬,這樣的旅行,估計孩子會唯恐避之不及。

“滾雪球”式的旅行,在於貌似不經意地,把一些生活的態度、待物的哲學、有趣的認知通過“搭扣”的方式建構在孩子的已知上,從而擴展孩子的思維。在這個基礎上,如果還能引入幾個孩子一起進行討論和反思,就更好了。

所謂的“不經意”,我想強調兩個詞,一是自然,二是有趣。

比如,這三本書是從我的書櫃裡挑出的,就意味著它們和我們家平日的生活追求一致,我讀給他們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如果是一位經管知識淵博的父親,他為孩子讀日本企業文化相關的書,那一定也是非常棒的“搭扣”,可換成我就無法駕馭了。所以我相信,根據自己的特點,每個家庭都能找到不同的“搭扣”,自然而然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關於有趣,一方面是找到孩子可能會感興趣的“搭扣”;另一方面,提供“未知”的方式也不要枯燥無味。

我選擇的這三本書,作者的文字都淺顯易懂又優美有趣。如果我讀給孩子的是百科書式乾巴巴的文字,肯定他們不會感覺如此餘味悠長。

我們要帶給孩子的不是知識,而是生活中的一種感受和記憶。

這種感受和記憶說不清道不明,不必說破也很難說破。這些感覺留在心底,也許某天會孕育出一顆破土而出的小芽。也可能並不會長出什麼,但你知道它一直在那兒,滋潤營養著生命,就足夠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