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爲何選擇歸隱而不稱帝,原因有三點,最後一點最重要

縱觀“倚天屠龍記”整個故事來看,張無忌身為明教教主,武功蓋世,天下無敵。而且明教教眾及分支遍佈天下,明教作為元未最主要的起義軍,最終推翻蒙元統治。打下天下,張無忌應該順理成章的成為大明開國皇帝。並且張無忌多次解救明教無危難之中,可謂是上下一心。到最後還是被一個小小的壇主朱元璋奪取,其中耐人尋味。況且張無忌生性隨和,宅心仁厚,少年英勇,精通醫術藥理。機緣巧合之下,學會“乾坤大挪移”,“聖火令神功”等等明教傳承的絕學。最終還獲得武林至尊屠龍刀,及刀劍中的秘籍“武穆遺書”。這樣一身驚世才能,最後卻放棄皇權,實屬讓人惋惜。

張無忌為何選擇歸隱而不稱帝,原因有三點,最後一點最重要

張無忌的優柔寡斷是有目共睹的,放棄帝位,首先並無覬覦。曾在光明頂時,憑藉一人之力,傾心相助明教,讓其眾人臣服,擁戴張無忌為教主。而張無忌卻一再推脫,最後勉強代義父金毛獅王掌管明教。可見張無忌對功名利祿,並無興趣,自身成就雖高,卻本性是個庸才。再者就是張無忌的成長經歷,張無忌自幼在冰火島長大,從小隻與父母與義父一同過著原始生活。不知人間疾苦和人心險惡,自當了教主。唯有兩件事放在心裡,第一去冰火島尋義父,第二,便是與趙敏的感情糾葛,心心念唸的都是和趙敏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不理會教務,沒有明確帶領明教,走長遠之路。張無忌除了武功高強和光明頂的之事,在明教中其他的聲望幾乎是沒有的。

張無忌為何選擇歸隱而不稱帝,原因有三點,最後一點最重要

其次,張無忌之所以沒有當上皇帝,除了性格原因。還有明教組織的結構問題,張無忌這個明教的教主其實是在明教危難之際,明教各大勢利相互妥協的結果。其中楊逍統領天地風雷四門,韋一笑和五散人五行旗自成一派。殷天正的天鷹教也不容小覷,楊逍自知無法權衡,無威望繼承教主。明教四分五散,而恰巧張無忌在明教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為了明教,孤身一人接受六大派的挑戰。又因是殷天正的外孫,解救了韋一笑等人。暫時將人心收服,但明教勢利何其龐大,能除掉元蒙,靠的時遍佈天下的教徒。並不是這些被六大派圍攻的高手,而明教多年內亂,早已失去了全國各地基層的控制。

張無忌為何選擇歸隱而不稱帝,原因有三點,最後一點最重要

張無忌與八月十五在蝴蝶谷召開明教首領大會,也只是相約各地共同起義。而各地分舵的英雄豪傑在招兵買馬,自成勢利後,更加不會被明教總舵控制。例如小明王和朱元璋就互相開火。這也是張無忌當不成皇帝的原因,他有著教主的光環。卻沒有實際操控的能力, 是一個空架子。明教百萬教眾,全國各地分佈,張無忌根基尚淺,況且也沒有朱元璋的野心,不具備帝王風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