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樣做就可以收穫自己的「迷妹兒」

劉茂是一個95年的四川帥小夥,大學在校期間學習的是影視製作專業。六月份,他正式接管了雙流區的地推工作。一個半月的時間,他將一個只有13人的微信群拓展到了100多隻舞隊。同時,雙流片區有50餘支舞隊達標。6月份的業務達成率高達165%。

更甚於,有一位來自勝利廣場姐妹舞蹈隊的領隊鄒阿姨,她為了幫助劉茂更好地完成工作,在炎熱的夏天,自己騎著電瓶車四處奔波,去協助劉茂溝通舞隊、讓其他舞隊的阿姨們熟悉跳吧。

我們只能驚歎:他是怎樣做到的?

聽說這樣做就可以收穫自己的“迷妹兒”

每一個來到市場部的小夥伴都多多少少受過阿姨的委屈,被指責被謾罵的時候,心裡的委屈就像水一樣四處流淌。一開始接觸阿姨時他也碰了不少釘子,碰一鼻子灰。但是不洩氣,持續思考,保持上進,很快他就在實際工作他總結出了一套相對完整和成熟的義務體系。

聽說這樣做就可以收穫自己的“迷妹兒”

講究方法,摸準命門

如何完成初次接觸舞隊到舞隊達標這一系列動作?

·初次接觸一支陌生的舞隊:判斷領隊的類型。

領隊是一個舞隊的核心,領隊的類型直接決定了接下來的話術。公益型領隊一般是自己自發購買音響設備、自己找場地組隊。實際型舞隊更注重你能為她帶來什麼實在的東西。還有一類志願型領隊,她們的自發性是很高的,主動幫你去溝通其他舞隊的可能性最高。

針對不同類型的領隊採用不同話術。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阿姨們的滿意率。

·說服舞隊在“跳吧廣場舞”APP上建隊

和舞隊接觸到這個環節把握好一句話就夠了——“找到舞隊的需求點,給她們想要的。”到現在,最初那一批“硬骨頭”舞隊,也被劉茂說服、完成達標了。

一個舞隊存在的基礎就是對於舞蹈的熱愛。因此,便於學習舞蹈的專業軟件“跳吧廣場舞”APP和硬件“跳吧魔方”就是她們渴望的東西。給予她們適當的指引,告知她們跳吧的動態,隨時保持聯繫,收集阿姨們的反饋意見。

做好新線索數據收集、新建隊數據收集,實現網格化地推,最終幫助舞隊達標。

一步步,劉茂走的很紮實。

·後續保持黏性

在最忙碌的那段時間,劉茂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在微信群裡面回答阿姨們的一些疑問。白天整理資料,晚上去廣場上幫阿姨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後,回到家還會和阿姨們聊天聊到12點過。聊天的內容不僅僅是工作,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阿姨們有什麼不開心,都會找他傾訴。

定期實地拜訪舞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聽說這樣做就可以收穫自己的“迷妹兒”

標準流程,個性服務

對於所有舞隊,劉茂都會有一套流程化的服務,但是針對不同的舞隊,劉茂會主動去調整接觸的策略。

喜歡拍舞蹈視頻的阿姨,他自己製作了一套舞拍教學圖解。再給予阿姨們耐心細緻的講解。哪怕阿姨們忽然忘了,看圖解也能自己操作。

聽說這樣做就可以收穫自己的“迷妹兒”

聽說這樣做就可以收穫自己的“迷妹兒”

和阿姨做朋友、是家人也是劉茂取勝的方法。出於一種共情心,劉茂耐心做阿姨們的傾聽者,聽她們如何看待家庭、子女、舞蹈。認真傾聽,給予回應,就是對她們的尊重。把阿姨們放在心上,她們也會用最真誠的心回報你。

“真的就是把他當做是自己的家人了”,雙流的鄒阿姨這樣說。

雖然和大學時期的專業不一致,但是劉茂的優秀有目共睹。迅速地成長、經驗地總結、不懈地努力。成長並不是被動地接收,而是主動地探索。劉茂用實際成果證明了自己。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閃閃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