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涼」的貴州,怎麼「熱」起來?

“涼涼”的貴州,怎麼“熱”起來?

“這個夏天,我的命是空調給的……”

近段時間,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這句話刷屏了。有機構統計,在重慶、西安、武漢、長沙、南昌等“十大火爐城市”,避暑遊產品網上預訂增長最快超過100%。

作為最受歡迎的避暑目的地之一,貴州又來“搶人了”。

從7月16日開始,針對重慶、福建、廣東、四川等10大高溫省(市區),貴州推出了持續76天的景區、高速五折等系列避暑季優惠政策。

雲貴川一直是我國的旅遊大省。早在2017年,貴州全年旅遊總人數7.44億人次,旅遊總收入7116.81億元,位居全國第六位,在西部僅次於四川。

如今,藉著“避暑”的熱潮,貴州以“低價”博眼球,這背後是進一步突出全域旅遊經濟的佈局。

“涼涼”的貴州,怎麼“熱”起來?

低價滲透“搶”市場

“涼涼”的貴州,怎麼“熱”起來?

圖片出處:攝圖網

搶客流、搶資源是很多旅遊區快速崛起的方式之一,貴州“低價滲透”搶市場的效果如何,我們先算一筆賬。

以貴州梵淨山為例,假設其日遊客8000人,倘若其中一半人來自優惠省份,即意味著原本110元的景區門票,其中4000人僅需55元,僅一天,該景區在門票收入上就會直接損失22萬元。

那麼肯定有不少人問,這樣的“低價營銷”策略到底值不值?對於貴州來說,答案肯定是值的,畢竟低價也意味著流量。

作為旅遊新興地,貴州比不過四川的5A級景區數量、拼不過雲南長時間的旅遊積累、更沒有陝西的歷史厚重感。在這樣的背景下,怎樣快速博取全國人民的眼球,低價便是最簡單粗暴又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看似賠本買賣,實際卻是貴州一種新的旅遊產業發展模式的探索。

雖然看似門票收入減少,但其客流量的增加對於旅遊收入何嘗不是一種彌補,據統計,在貴州實施對多省遊客門票半價政策後,梵淨山旅遊熱度環比上漲了163%。

更為重要的是,在全域旅遊的時代,門票收入在旅遊收入的佔比也越來越低。

換句話說,如今旅遊已經從觀光旅遊發展到體驗旅遊,門票經濟只是佔了很小的一部分,交通、住宿、餐飲等配套的旅遊全產業鏈,才是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顯然,這也是貴州在發展全域旅遊的思路。

一方面,貴州正切實推進降低景區價格,另一方面,以“旅遊+”為基礎的旅遊券產業鏈也正不斷建設完善。

正如網友所評價,“一個真正發達的旅遊城市應該不會太重視景區門票,他們會看得更長遠,他們會在食住行遊購物下功夫,把城市打造得精細,最大程度留住遊客,讓遊客花更多時間住在這裡,慢慢了解這座城市。”

山水特色帶來 “後發優勢”

“涼涼”的貴州,怎麼“熱”起來?

圖片出處:攝圖網

吸引客流之後,貴州的“後發優勢”才能展現,從而進一步在各省旅遊競爭中脫穎而出,而這一優勢,便是貴州的“山”。

為何是“後發”?從長時間的背景來看,“山”是造成貴州欠開發、欠發展的主要原因,讓人少不了以有色眼鏡看待貴州的“山水”。

喀斯特地貌佔貴州省面積的61.9%、山地丘陵佔比達95%,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也讓“地無三尺平”的感受十分直觀。一直以來,貴州獨特的山水地貌,讓其在農業與工業的發展受限,因此也長期不收待見。

而如今,隨著貴州旅遊業關注度的日益上升,遊客數量的增加,曾經欠發展的“山”才漸漸轉變成為了貴州省的獨特優勢。

這一優勢意味著什麼?那便是隨處可見高山、峽谷、飛瀑、溶洞、湖泊、溫泉;全年無寒暑,夏季平均氣溫23℃。這也是為何貴州能以“避暑”作為旅遊招牌的原因所在。

時間倒回2015年,那一年,首屆國際山地旅遊大會在黔西南州舉行,發佈了《首屆國際山地旅遊大會貴州宣言》,倡議貴州建設國際一流的山地旅遊目的地和休閒度假勝地,貴州的“山地旅遊”發展正式提上日程。

彼時,貴州提出,要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把山地旅遊打造成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產業,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遊目的地。

作為我國唯一的“山地公園省”,利用“山”,打造獨特的“山地旅遊”經濟便是貴州旅遊發展的後發優勢,更是貴州相較於其他省份的吸引力。

特別是隨著貴州交通線路的完善,貴州的山水以其“後發優勢”便吸引著更多人到來。

據相關數據顯示,貴廣高鐵開通後,第一年就帶動貴州省的旅遊人數增長了17%,旅遊收入增長了20%。

旅遊“黑馬”也需要冷思考

“涼涼”的貴州,怎麼“熱”起來?

圖片出處:攝圖網

儘管有日益打開的旅遊市場以及山水風貌的“後發優勢”,作為“黑馬”在旅遊界短時間崛起的貴州,在未來的“加速跑”過程中更需要“冷思考”。

一個最為明顯的現象便是,自7月貴州對多省的優惠政策出臺以來,大量遊客的湧入也讓其景區的問題暴露。“排隊3小時以上”“景區秩序混亂”“垃圾成堆”……這也呼籲著貴州的旅遊配套、監管、服務的亟待提升。

也就是說,以“低價滲透”先拉昇數量的背後,貴州更需要質的提升。不然,長此以往,口碑與形象下滑,即便是“黑馬”也挺不住這樣“摧殘”。

更值得深思的是,貴州的旅遊熱也意味著資本的湧入,特別是面對貴州很多尚未開發的景區,在資本全面進入的情況下,貴州是否最好準備尤為重要。

畢竟,資本或者熱錢在區域內的肆虐,很容易對貴州的山水風貌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良莠不齊的資本,容易造成全面開發的狀態,如果沒有規劃好,最後反而會破壞青山綠水,讓貴州得不償失。

更為重要的是,在資本的進入過程中,如何保持貴州本地特色?或許也將成為貴州未來旅遊的關注重點。

很多時候,外來資本往往帶著外來成功的旅遊商業模式,其最大特徵就是短時間內可複製、可落地、可操作。但唾手可得的東西在旅遊中往往存在著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簡單的複製往往會破壞貴州本地的原真性,帶來千篇一律、重複性的局面,而這種旅遊商業感恰恰會引發旅遊者的厭惡,成為旅遊景點景區衰落的根源。

畢竟,如果沒有了本地特色,貴州旅遊未來還剩什麼?

總的來說,貴州旅遊經濟想要發展得更快,維持本身特色必不可少,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強化自身實力,做好品牌與全面發展。

“涼涼”的貴州,怎麼“熱”起來?

文字 | 謝孟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