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隆德长大,辗转被美国人收养,今又不远万里来寻亲

“我的亲生父母在何方?我想念你们。”今年26岁的男子靳家成(又名党子杨、党家成、克里斯蒂安)特别想找到自己在中国的亲生父母,随着年龄增长,对亲生父母的渴望愈加激烈。

靳家成出生于1992年,尚在襁褓中时疑遭遗弃街头,被固原市隆德县一对夫妇收养。不幸的是,在其6岁时与隆德养父乘车外出时走失,后流落至河南被洛阳社会福利院收留。2001年5月4日,靳家成被美国友人领养,现居住在美国。为了帮助靳家成找到亲生父母,美国和中国两对养父母携手,跨越太平洋为“儿子”寻亲。

婴儿时遭遗弃被收养

“我记得特别清楚,是在1992年冬季的一天,天气特别冷,我在路边捡到一名男婴。”在隆德县医院工作的靳高科回忆说,当时婴儿裹着一件蓝色的毛衣,装在一个纸箱里,他抱回后发现婴儿的脐带还没有脱落,在婴儿身上及纸箱里也没有发现其它可以证明孩子身世的物品。当时,凭借多年医务工作经验,靳高科判断男婴是被遗弃的。

从小在隆德长大,辗转被美国人收养,今又不远万里来寻亲

抱回家后,靳高科对婴儿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孩子体貌特征健康完好,没有任何生理和智力缺陷。

“孩子长相俊秀,皮肤白皙,特别乖巧。”靳高科说,全家人对这个孩子特别喜欢,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并盼望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靳高科给孩子取名靳家成。“那时,由于我们夫妻工作忙,没有人照顾婴儿,就将靳家成送到老家沙塘镇张树村,和奶奶、叔叔靳小旺一起生活。”靳高科在工作之余,经常回老家给儿子送营养品、生活费,抽空陪伴儿子。

6岁时与隆德养父失散

对于在张树村这段美好生活,靳家成记忆犹新,正是凭着这份记忆才让他顺藤摸瓜,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寻访到隆德县,找到了养父靳高科。

从小在隆德长大,辗转被美国人收养,今又不远万里来寻亲

“我小时候生长在一个名叫张树村的地方,一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我和奶奶住在一起,晚上也和奶奶睡在家里的土炕上。我记得有一个叔叔在罐头厂工作,还有一个叔叔家里养了蜜蜂,奶奶会纳鞋垫儿。”靳家成回忆说,乡下家里的地种的粮食以玉米和土豆为主,家里还养了牛。“家里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吃蒜,还喜欢放醋,奶奶还会做手工粉。”

这些生活细节以及生活特征,进一步印证了靳家成在我国西北农村生活的经历。靳家成记得,小时候他有一个堂弟一个堂妹,是他儿时的玩伴,“我的隆德养父名字叫靳高科,是医生。”

在靳家成6岁时,和隆德养父外出失散,后流落到河南省洛阳社会福利院。

据靳高科介绍,为了让孩子在城里上学,1997年他和妻子把靳家成从老家接到城里一起生活。1998年清明节,他带靳家成上坟,回家时路过一个菜市场,当时他让靳家成先上一辆客运车等他买菜,几分钟过后,靳高科买菜回来时发现客车不见了,儿子也失踪了。“我在县城里疯狂地找了一圈,随后又到临近的省市去找,但没有结果。”儿子走失后,靳高科特别难受,妻子也因此患上重病。

8岁时被美国养母领养

2001年5月4日,供职于美国国际收养协会的朱莉娅·诺里斯到洛阳福利院参加活动,当时遇到了靳家成并领养了他,起英文名为克里斯蒂安。朱莉娅至今未婚,除了收养家成,还收养了另一个女孩。

从小在隆德长大,辗转被美国人收养,今又不远万里来寻亲

朱莉娅讲述了她领养靳家成的经过。“当时遇到了靳家成,他那天征服了我的心,尤其是他最后笑的时候。”朱莉娅说,靳家成接受能力很强,到美国三四个星期就能用英语交流,而且非常聪明,学习优秀,热爱运动,游泳、冲浪、曲棍球都是他的爱好。为了让儿子有一个温暖的家,朱莉娅特地为靳家成布置了一个具有“中国味”的房间。

当年,河南省洛阳社会福利院出具了一份领养证明:“兹证明党子杨,男,出生在1994年8月6日。1999年2月27日有人发现他被遗弃在西贡区中州路工业和商业建筑天桥下,并于同日由洛阳市公安局分局公唐派出所送往我们福利院。”

初次被领养后,靳家成向美国养母介绍,福利院出具的证明上年龄是错误的,那时他已经8岁,而不是6岁。为此,到美国后,养母对靳家成进行激素水平测试和骨骼扫描,证明了他可能出生的年份是1991年或1992年,而不是福利院证明上所书的1994年。

“我不了解关于靳家成在福利院之前的任何信息。”河南省洛阳社会福利院院长曾对志愿者说,曾有人看见靳家成在洛阳大街上乞讨,并把靳家成交给了警方。“民警在问话时,靳家成不会张口说话,所以就把靳家成送到了福利院。”

17岁时第一次跨国寻亲

随着美国养母在美国马里兰州安居后,靳家成健康成长,长成一名帅气的小伙子,并在17岁前在伊斯顿中学读完10年级。随着年龄增长,靳家成急切想知道自己的身世,并开始寻找亲生父母。

从小在隆德长大,辗转被美国人收养,今又不远万里来寻亲

14岁时,靳家成向美国养母追问过自己的身世,朱莉娅为此奔波。朱莉娅表示,靳家成关于怎么走失、怎么从宁夏来到河南洛阳,这一段经历的记忆空白,如同磁带抹去了一段。

2009年4月,朱莉娅联系到了中国的一家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寻子网”,经过志愿者们网络查询,终于联系上了靳家成在隆德的养父母靳高科和邵菊莲。

2009年8月29日,两个相隔大洋的家庭成员在北京相约相见,他们抱头痛哭。当时,中美两国媒体对见面现场进行了报道。

从小在隆德长大,辗转被美国人收养,今又不远万里来寻亲

据当时媒体对现场描写:“在2009年8月29日上午9时许,在凯莱大饭店的一层,等候与儿子相会的靳高科、邵菊莲夫妇坐在沙发上不时向门口张望。他们前天下午乘飞机来到北京,一起来的还有他们的弟弟、也就是儿子的‘二大’靳小旺,还有天天念叨孙子的奶奶。来自美国NBC、洛杉矶时报及凤凰卫视、北京当地的多家媒体共十多名记者围拢在一家人身边忙着提出问题,在隆德县医院做内科医生的靳高科担任了全家的‘发言人’平静地回答着问题。9时30分左右,朱莉娅和她的姐姐、弟弟一起带着靳家成走进大厅。靳高科一家人都猛地站起来,在注视儿子仅一秒钟后,靳高科和妻子猛冲过去抱住儿子,爆发出嘶哑的喊声‘儿子!可找到你了!’一家四口团团抱住家成,只是哭喊,四人的眼泪流得满脸都是。三分钟过去了,四口人仍舍不得放开家成,同样不停流泪的朱莉娅上前与靳高科一家人拥抱,哭声仍没有停止。”

“在10分钟的时间里,围绕着过去的记忆和现在的生活,两个家庭更深入交流,双方互赠礼物。见面当时,靳高科和靳小旺拿出了一个小算盘,靳家成打开算盘,连说记得记得。靳高科一家人还准备了糖果、针织披肩、宁夏的枸杞等赠送给朱莉娅一家,而朱莉娅也准备了带有家成照片的怀表和家成在美国成长的相册,‘相貌没变,他小时候就挺调皮,爱玩。’家人翻看照片说,相片记录了家成在美国的学习、生活、过生日、与家人团聚等画面,母亲、奶奶边看边哭。”

中美两国养父母携手再为子寻亲

第一次寻亲后,靳家成认为靳高科和邵菊莲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从小在隆德长大,辗转被美国人收养,今又不远万里来寻亲

2016年,靳家成和隆德的养父母做了DNA测试。测试证明,隆德的养父母靳高科并非自己的亲生父母。

从17岁寻亲,到寻找到隆德养父母,靳家成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7年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父母并非亲生父母,这对靳家成打击很大。

靳高科介绍,至今他也不知道靳家成的亲生父母,他也特别着急,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但人海茫茫,又要到哪里去寻?

“26年前的固原地区,城乡“重男轻女”思想普遍严重,一般家庭不会将男婴遗弃。”靳高科推测,单身姑娘遗弃婴儿的可能性特别大,“按照靳家成年龄推算,他的亲生母亲的年龄应该在40岁至50岁之间。”

“即便不是亲生,但我们一直将家成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始终没有改变,尤其孩子的奶奶特别疼爱这个孙子,惯的不得了。”靳高科说,现在靳家成在四川上大学,经常回老家。

为了帮助“儿子”早日找到亲生父母,中美两国养父母携手再次开启寻亲之旅,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刊载相关信息。希望社会爱心人士提供线索,帮助靳家成早日圆找到亲生父母的梦。靳家成的QQ邮箱为[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