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板塊三大催化劑齊發,短中線關注度提升

新能源汽車毫無疑問是中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壯大中的一張最亮眼名片。股市層面,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在今年的整體弱勢行情下,也屢有表現。

而近期,該板塊就有三大重要催化劑發生:一是具有國企標誌性企業的北汽新能源即將上市。二是特斯拉發表消息,預計中國工廠產能為每年25萬輛。三是四部委發佈新能源車免徵車船稅的政策利好;在三大消息刺激下,可以關注本週以來短線處於調整之勢的新能源汽車板塊在短線股市層面會否有所表現。

首先,一位北汽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北汽新能源計劃於8月8日完成借殼上市,目前該公司正在為此事進行緊鑼密鼓地籌備。北汽新能源內部管理人員透露,該公司8月上市是大概率事件,“這件事在公司內部已經公開,但具體是不是8月8日還不十分確定”。

此前的7月28日,北汽新能源宣佈計劃借殼上市公司北京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35名交易對方持有的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過戶手續及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完成。

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進入到8月份,北汽新能源有望正式上市,這一重要的新能源車企登陸資本市場的消息,大概率會催化新能源汽車板塊。

其次,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四部委印發《關於節能新能源車船享受車船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提出,對新能源車船,免徵車船稅。免徵車船稅的新能源汽車是指純電動商用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商用車。

分析人士指出,車船稅作為小稅種之一,在促進汽車行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此次《通知》的出臺,提出對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船稅,既符合國家減稅降費的總體要求,同時也有利於引導綠色消費,加速高汙染、高排放車型淘汰出清,鼓勵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特斯拉發言人近期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將Model 3產量提升至每週1萬輛;希望8月份後期,Model 3產量達到每週6000輛。預計第三季度將生產5-5.5萬輛Model 3,預計交貨量也將是這樣的水平。

維持2018年交付1萬輛Model S和Model X的目標不變。第二季度Model 3毛利潤轉為略微正面。預計中國工廠的產能大約為每年25萬輛。

可以注意到,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於5月10日獲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營業執照,註冊資本1億元,股東為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

經營範圍: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等相關領域。

而數據顯示,我國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中國市場也是特斯拉的重要市場之一。

分析指出,隨著特斯拉加大產能力度,後續相關產業鏈將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將進一步強化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全球領先地位,所以相關個股也值得跟蹤。

不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當前的問題也不少。

一則,包含北汽新能源在內的新能源汽車車企普遍實際盈利能力並不高。

根據《收購報告書》顯示,北汽新能源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10月淨利潤分別為負1.84億元、1.08億元和3924.4萬元,且包含比亞迪、宇通客車在內的主要新能源車車企盈利能力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二則,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車企利潤很大一部分來自政府補貼,且佔據了較大比重。

可以看到,近期在太陽能光伏補貼政策取消之後,市場對於新能源汽車等此前政策補貼的行業也很擔憂。比如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10月,北汽新能源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5796.28萬元、1.48億元和2475.25萬元,扣除政府補助,車企虧損更為嚴重。

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和“退坡”時間點的臨近,北汽新能源與其他新能源車企一樣,面臨著如何解決盈利難題的困擾。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光伏目前是需求端不足,而新能源汽車則在中國還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對於股市而言,8月份隨著北汽新能源作為新能源汽車第一隻股上市,新能源汽車板塊有望得以催化。但是,由於補貼的滑坡,加上目前行業競爭無序,龍頭效應還未顯現,新能源汽車行業板塊中期承壓。補貼下滑加劇市場競爭,從而促使企業提升效率,因此長期反而利好行業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