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思想言論中的局限與缺點有哪些?

傷心在所難免


梁文道的主要身份還是媒體人,經常要發表意見,言多必失,就算偶爾說錯了,也不必苛責。

侷限與缺點,只能就事論事,畢竟人的思想會不斷改變,今天和昨天的認識不一樣,明天和今天的又不一樣,所以很難討論,只能談談個人的感受。

就我所看到的梁文道的一些書、節目而言,個人的感覺如下:

首先,梁文道是受啟蒙主義影響下的讀書人

啟蒙主義發端於法國大革命前,以後覆蓋到整個知識領域,是現代世界的主流。啟蒙主義形成了兩大思想流派,其一是極權主義,其二是自由主義。

表面看,極權主義與自由主義是充滿矛盾的,但在精神層面上,二者有想通之處,即都認為理性至上,都堅持科學方法。

講科學是沒錯的,但不能狹隘地理解科學。畢竟人類社會中很多東西是未知的,科學從不認為自己是絕對標準。可現實是,很多人混淆了經院哲學與科學的區別,從而假借科學的名義,用邏輯去改造現實,從而給人間帶來巨大災難。想奧斯維辛集中營這樣的工程主義方案,就是對科學的典型誤用。

所以我們說,對啟蒙主義應該有所警醒,尤其是當它一旦與人類的愚昧結合起來,可能走向理性迷狂。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大門上,寫著“勞動創造自由”,這是自由主義也常使用的口號。

應該說,梁文道對這個學理路徑是非常清楚的,也非常警惕過度誇張啟蒙的價值,但他的一些書、一些節目中,還是呈現出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啟蒙主義解釋範式,往往用幾個大詞去套現實。

其實,真和梁文道本人接觸,他自己還是很謹慎的,不知道為何落實到文字卻有時相反,可能文章只有那麼寫才更博眼球吧。

梁文道喜歡模仿外國哲人,經常叼著菸斗出鏡,他其實知道公共媒體中不應該刊登這種照片,給了青少年一個壞的榜樣。

其次,基於對自由主義更全面的理解,梁文道在認識中常有不自覺的優越感

梁文道的教育背景相對寬鬆,以後在成長過程中也生活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中,但既沒人特別捧他,也沒太多人壓制他。

進入內地後,他的名聲鵲起,同時指責也多了起來,這讓他產生一種感覺,認為內地社會不如香港成熟,其中的人更幼稚。所以他在不經意處,常有盛氣凌人的東西,認為內地人的思考過時了、不切實際,而全部解決方案他都看到了。

這種掌握解決方案的錯覺其實也源自啟蒙主義的誤解,社會真要有徹底的解決方案,那麼自然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明明有方案,為什麼不執行?於是產生怨恨之情。

很多批評者最後被自己的批評所吞噬,成為戾氣的代言人,這是非常遺憾的。相比之下,梁文道修養要更好一點,此外,他努力說服自己過閒雲野鶴的生活。但事實上,梁文道的功利心強於常人,否則他就不會那麼努力,也不會有時說謊(他說過哪些謊,我還是不點破為好)。

當然,人有進取心是件非常好的好事。

總之,梁文道表面很客氣,但從內心中他是有優越感的,並不認為內地人和他是一回事,也不覺得內地人的想法很有趣,對於內地的創作、情感,他只是禮貌地表示尊重,而不會發自內心的欣賞。

其三,梁文道喜歡創造概念

比如知道分子、姿勢分子、常識等。


媒體人喜歡炒概念,這無可厚非,但千萬別用概念替代思考。比如常識,常識就是對的嗎?在古代,太陽圍著地球轉也曾是常識,今天就被推翻了,今天的常識未必能適合將來。

梁文道堅信自己說的對,也確實,香港社會比內地社會要成熟,但理論不能脫離現實,不能從概念到概念,還是要深入社會一線去調查,梁文道無非是聽聽朋友怎麼說,看看身邊人的意見,就算完成自己的“調查”了,就能站在制高點上指點江山,這很容易把條條框框當成真理,並將其道德化,不允許任何人質疑和挑戰。

應該承認,作為公眾人物,梁文道的表現是不錯的,他的修養與知識積累比許多公知要好,但他是萬能知識分子,沒有專業,什麼都能解釋,什麼都能串起來,這個“通”很可能是一種幻覺,是哲學劫持科學精神的體現,即使犯了錯誤自己也不知道,這其實是另一種膚淺。

總之,只是個人看法,未必正確,僅供參考而已。


老虎他爹


侷限和缺點都不是對思想的好的描述。任何人的思想都有侷限,因為任何人的視野都有一定的範圍。用缺點描述思想更是荒唐。如果我們承認思想的自由是一種基本的人權,就沒有權利用缺點去描述別人思想中我們不喜歡的部分。我更喜歡用傾向這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