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家新三板小贷老板跑路,审计会计师为何被请去喝咖啡?

苏州这家新三板小贷老板跑路,审计会计师为何被请去喝咖啡?

撰稿|浑水调研研究员 申不怵

2017年1月份,新三板上市的小贷公司——苏州市沧浪区昌信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信农贷”)实际控制人佘昌、陈琦夫妇前往美国长期未归,后来证明是“跑路”,在这之后,昌信农贷股票暂停转让、公司以及高管相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一年多之后,跑路事件的“余威”仍在。近日,曾负责昌信农贷2014年、2015年年报审计工作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注册会计师万方全、周仲东因在执业过程中存在多项问题被江苏证监局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会计执业存在四大问题

江苏证监局在对大信执行的昌信农贷2014年、2015年年报审计项目进行检查后,发现执业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风险评估程序执行不到位,

在执行风险评估程序时,未对公司违反行业财务制度规定,采用大量现金、本票等非常规结算方式结算信贷业务的情形保持合理怀疑,未对现金结算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保持执业谨慎的态度,未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是函证程序执行不到位,在发出函证环节,未针对发函对象大部分为个人的情况设计并实施有效程序对发函保持有效的控制,亦未关注发函清单中被询证者地址与在控制测试底稿中获取的借款人个人住所信息不一致的情形。

三是控制测试程序执行不到位,在执行贷款业务循环控制测试时,未发现获取的贷款人申请材料信息存在前后矛盾以及公司部分贷款审批业务内控执行不到位的情形。

四是底稿编制内容存在与实际不符,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直接使用底稿模板原内容,未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底稿记录的被询问公司高管人员姓名、部门名称等均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

江苏证监局认定,上述行为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有关要求,违反《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六条的相关规定。按照《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决定对大信所及注册会计师万方全、周仲东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督管理措施。

严监管政策之下,服务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们受到监管层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信所及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难说和“昌信农贷”有必然因果关系,但是审计对象出事,中介机构大概率是跑不掉的。

昌信农贷实控人“跑路”回放

公开资料显示,昌信农贷2014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主办券商为东吴证券,主营业务是为许可经营区域内的小微企业以及农村小微型基金组织提供小额资金融通服务。

昌信农贷实控人“跑路”有点突然,在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昌信农贷的经营情况稳定,报告期内披露贷款余额为2.7亿元,同比增长9%;营收2968万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同比上升40%。

不过2017年3月20日,昌信农贷发布了紧急停牌公告,称“预计应披露的重大信息在披露前已难以保密或已经泄露,或公共媒体出现于公司有关传闻,可能或已经对股票转让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与此同时,昌信农贷公告称,公司多笔借款逾期未偿还,昌信农贷累计借款金额为8800万元,其中向银行借款4700万元,同业拆借4100万元,其中逾期未偿还中银行借款3700万元,同业拆借1900万元,根据公告,银行借款均来自苏州银行工业园区支行。

在这份借款逾期公告中,昌信农贷称,实际控制人佘昌、陈琦夫妇已于2017年1月前往美国,之后公司管理层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但二人至今未归,昌信农贷认为佘昌、陈琦夫妇属于故意未归,实际已处于失联状态。

随后,主办券商东吴证券在对昌信农贷现场检查中发现,发现其有未披露的对外担保金额 1.71亿元,在这之后昌信农贷报案称被职务侵占,并收到警方的立案通知书。

在昌信农贷实控人“跑路”事件一年多的时间内,昌信农贷股票相继暂停转让、被实施风险警示,

公司以及多位高管也遭到证监会调查。

另外,自“跑路”事件发生后,昌信农贷即陷入停止经营状态,目前公司已与员工全部解除劳动关系,公司的公章及相关印鉴、财务资料、部分电脑等被公安机关封存,无人员正常上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