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在黑龙江中俄漫长的边境线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黑河。 黑河是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位于小兴安岭的北麓,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为界,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4300多公里边境线上规模最大、距离最近、规格最高、功能最全的对应城市,素有“中俄之窗”、“欧亚大门”之称,东西方文化在此汇融。

黑河拥有独特的欧亚、火山、民族、冰雪、知青等文化资源及中俄交融的异域风情,漫步在黑河街头,别具特色的欧亚风格建筑、自然天成的园林令人赏心悦目,流光溢彩的都市霓虹使人流连忘返……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黑河黄昏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黑河街景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跨江大桥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清晨,过马路的女孩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在桥上垂钓的老人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郊外景色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郊外景色

最早知道瑷珲是在中学时期的历史课本上,沙俄政府借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在炮舰的威胁下,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而要了解中俄东部关系史,就有必要参观一下瑷珲历史陈列馆。陈列馆坐落在清代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地——瑷珲新城遗址内,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瑷珲历史陈列馆

陈列管分五个部分,展示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国历代北方诸多民族在黑龙江流域广袤土地上生息、繁衍,与血脉相联的中原各族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十七世纪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条约》;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瑷珲条约》;一直到“庚子俄难”和重建瑷珲。展出了诸多文物、档案、图像等资料,其中俄军1900年制造的震惊世界的“黑龙江上的悲剧”:屠杀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的照片为首次展出。陈列馆还首次公开展出了珍贵的鄂伦春民族萨满服、神像、神偶。

瑷珲,是一个承载着伤痛与教训的名字!瑷珲历史陈列馆具有强烈、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围绕着黑龙江由中国内河成为中俄两国界河、瑷珲城由繁盛至衰败的历史变迁,充分展示了黑龙江作为中国北方民族母亲河所拥有的辉煌历史和饱受摧残的屈辱历程。无论是边陲儿女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英雄史诗,还是中华民族备受欺凌、丧权割地、遭受屠戮的屈辱篇章,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作用。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参观陈列馆的小朋友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场景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瑷珲条约》签订场景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瑷珲军民抗击沙俄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瑷珲军民抗击沙俄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震惊世界的“海兰泡惨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黑河地区曾经接纳过数万名全国各地知情,他们与当地的农场职工、农民一道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瑷珲所在的黑河市是当年全黑龙江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多的地区之一。为了曾把青春奉献给黑土地的知青们,为了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段重要历史,把这段历史用文博语言展示给观众、留给后人,为了弘扬北大荒精神以及北大荒文化,黑河市在瑷珲镇建设了知青博物馆。

这是全国最大一家综合性知青博物馆,记载当年全黑龙江省185万知青的经历,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特点是以真人真事为主。反映一代热血青年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奉献了青春,承担了历史责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自身也受到了艰苦的磨练;广大知青与农村群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血肉之情。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瑷珲知情博物馆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闪光的青春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浴火凤凰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知青的业余文化生活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公社食堂

黑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3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7万人,有7个民族乡、47个民族村,其中鄂伦春、俄罗斯和鄂温克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全市共有鄂伦春族人口1865人,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新生鄂伦春族乡位于黑河市西北部山区,距黑河市区76公里,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是黑河市鄂伦春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狩猎生涯中创造了特殊的衣、食、住、行文化和以萨满教为主的宗教文化,在发展原生态民俗旅游方面潜力巨大。

坐落于新生鄂伦春族乡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通过绘画、标本、实物等不同形式反映出鄂伦春民族在原始状态生活背景。不远处的新生鄂伦春族乡岭上人博物馆始收藏了大量反映鄂伦春原始状态下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实物、照片,介绍了鄂伦春民族生活环境和民族形象特征;狩猎、采集、捕鱼为生的生活手段以及生产工具;极具特色的桦皮、兽皮工艺品以及鄂伦春族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颇具观赏性、知识性和学术价值。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捕鱼的桦木筏子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鄂伦春女孩

黑河|黑龙江畔的边城故事

▲传统鄂伦春生活场景绘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