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一切盡在掌握的謀略家

賈詡,一切盡在掌握的謀略家

賈詡,那是一個擁有張良陳平的智慧,無論何時都能做到利益最大化的人,他是一個追求名利,卻又不為名利束縛的人。三國志記載,賈詡字文和,年輕的時候不出名,只有漢陽人閻忠認為賈詡有奇特的才能,有張良和陳平的奇策計謀。

在漢靈帝的時候,賈詡被地方官推舉為孝廉,出任郎官,後來生病辭職不幹了。後來回家路途家,遇到了反叛的氏族人,同行的十幾人都被殺了,賈詡對氏族人說,我是段熲的外孫,你們不要埋了我,我家裡人一定拿錢救贖我,氏族人信以為真,就不敢傷害他,還和他結盟,並把他送回了家。其他人都被殺了,唯獨賈詡活了下來,那是因為當時段熲名震邊疆,特別有威勢,他就小小一個謊言,救了自己性命。

賈詡敢扯這樣的謊言,只因他摸透了對方的心理,氏族人反叛,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內心本身就處於恐懼狀態。他們的結盟行為就說明了,他們一則想拉攏一些勢力,壯大自己的勢力,二來賈詡本身就官場出身,他們不敢輕易招惹。

賈詡,一切盡在掌握的謀略家

後來,董卓之亂,賈詡升遷為討虜校尉。而董卓被呂布殺死後,董卓一派群龍無首,當時的郭汜、張濟、李傕打算丟下軍隊,自己逃跑。賈詡告訴他們,長安城中打算把涼州人全部殺掉,你們拋棄部屬逃跑,就算一個亭長都能弄死你們,不如收編士兵率兵攻打長安城,打贏了,就以朝廷的名義,爭奪天下,失敗了,在逃跑也不晚。郭汜、張濟、李傕幾人於是將賈詡當作同夥,賈詡與董卓一黨為伍後,卻依然能在董卓黨失勢後,會身而退。原因無他,賈詡似乎永遠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並且早已想好了應對之策,這是賈詡能保全自身原因。

皇帝離開長安後,賈詡就把自己印授還給了朝廷,自己跑到華陰投靠了段煨。受到了段煨的重視。後來,賈詡想去投靠張繡,有人說段煨厚待你,為啥要跑呢?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不可以待久了。急流勇退了,段煨必然高興,又希望我能拉來外援,必然會善待我的家人,張繡沒有軍師,也必然希望我能輔助他。後來賈詡投靠張繡,果然段煨善待賈詡家人,賈詡也得到張繡重用。

後來曹操攻打張繡,張繡投降了,可是曹操收了張繡的嬸子,張繡怒了,又反叛曹操,還殺了曹操長子曹昂和帳下猛將典韋,曹操後來又和張繡對戰,打敗了張繡。這時曹操聽聞袁紹要襲擊許昌,立即撤軍,張繡要追,賈詡說不可以,張繡沒聽,結果敗了。這個時候張繡就後悔之前沒聽賈詡了,可此時賈詡卻勸張繡追,張繡聽他的話,結果勝了。

賈詡說曹操撤軍,一定遇到了內危,防止你攻擊,一定自己殿後,你不是曹操的對手,你肯定會敗。打敗你之後,曹操就會留下其他將軍殿後,其他將軍不是你的對手,你再追擊,肯定會贏。

賈詡,一切盡在掌握的謀略家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想拉攏張繡前後夾擊曹操,賈詡直接拒絕了袁紹,讓張繡摔眾投降曹操,張繡想自己殺了曹昂和典韋,哪能再去投靠曹操呢?

賈詡說袁紹這個人兄弟都容不下,哪能容下其他人,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義是正的,曹操現在勢力弱,我們投靠他,他必然非常高興,曹操這個有霸王之志,不會在個人恩怨的。結果,張繡投靠了曹操,曹操讓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拜為揚武將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

後來曹操與馬超對戰的時候,賈詡獻計讓曹操用離間計,離間了馬超和韓遂,與韓遂對戰,不談軍事,只談過去,再通過書信離間,成功利用馬超多疑的心理,令其自亂陣腳。

在曹丕與曹植爭奪太子之位的時候,賈詡的智慧幫助了曹丕,就像張良幫助惠帝劉盈一樣,賈詡簡單的兩句話,四兩撥千斤般地起了決定性作用。當時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聽聞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

我們知道,楊修也同樣是一個善於讀心的人,也總參與曹氏兄弟的奪位,可楊修最終被曹操殺了。而賈詡有這樣知人識人的本事,可謂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行事卻比楊修低調的多,他就像一雙隱在背後的眼睛,不動聲色地看透了一切,卻不張揚。

中國人常說,話不在多,在於精,賈詡總在適當的時候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是他能屢屢被重用的根本原因,也是賈詡價值所在。

賈詡,一切盡在掌握的謀略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