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一切尽在掌握的谋略家

贾诩,一切尽在掌握的谋略家

贾诩,那是一个拥有张良陈平的智慧,无论何时都能做到利益最大化的人,他是一个追求名利,却又不为名利束缚的人。三国志记载,贾诩字文和,年轻的时候不出名,只有汉阳人阎忠认为贾诩有奇特的才能,有张良和陈平的奇策计谋。

在汉灵帝的时候,贾诩被地方官推举为孝廉,出任郎官,后来生病辞职不干了。后来回家路途家,遇到了反叛的氏族人,同行的十几人都被杀了,贾诩对氏族人说,我是段颎的外孙,你们不要埋了我,我家里人一定拿钱救赎我,氏族人信以为真,就不敢伤害他,还和他结盟,并把他送回了家。其他人都被杀了,唯独贾诩活了下来,那是因为当时段颎名震边疆,特别有威势,他就小小一个谎言,救了自己性命。

贾诩敢扯这样的谎言,只因他摸透了对方的心理,氏族人反叛,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内心本身就处于恐惧状态。他们的结盟行为就说明了,他们一则想拉拢一些势力,壮大自己的势力,二来贾诩本身就官场出身,他们不敢轻易招惹。

贾诩,一切尽在掌握的谋略家

后来,董卓之乱,贾诩升迁为讨虏校尉。而董卓被吕布杀死后,董卓一派群龙无首,当时的郭汜、张济、李傕打算丢下军队,自己逃跑。贾诩告诉他们,长安城中打算把凉州人全部杀掉,你们抛弃部属逃跑,就算一个亭长都能弄死你们,不如收编士兵率兵攻打长安城,打赢了,就以朝廷的名义,争夺天下,失败了,在逃跑也不晚。郭汜、张济、李傕几人于是将贾诩当作同伙,贾诩与董卓一党为伍后,却依然能在董卓党失势后,会身而退。原因无他,贾诩似乎永远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并且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这是贾诩能保全自身原因。

皇帝离开长安后,贾诩就把自己印授还给了朝廷,自己跑到华阴投靠了段煨。受到了段煨的重视。后来,贾诩想去投靠张绣,有人说段煨厚待你,为啥要跑呢?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不可以待久了。急流勇退了,段煨必然高兴,又希望我能拉来外援,必然会善待我的家人,张绣没有军师,也必然希望我能辅助他。后来贾诩投靠张绣,果然段煨善待贾诩家人,贾诩也得到张绣重用。

后来曹操攻打张绣,张绣投降了,可是曹操收了张绣的婶子,张绣怒了,又反叛曹操,还杀了曹操长子曹昂和帐下猛将典韦,曹操后来又和张绣对战,打败了张绣。这时曹操听闻袁绍要袭击许昌,立即撤军,张绣要追,贾诩说不可以,张绣没听,结果败了。这个时候张绣就后悔之前没听贾诩了,可此时贾诩却劝张绣追,张绣听他的话,结果胜了。

贾诩说曹操撤军,一定遇到了内危,防止你攻击,一定自己殿后,你不是曹操的对手,你肯定会败。打败你之后,曹操就会留下其他将军殿后,其他将军不是你的对手,你再追击,肯定会赢。

贾诩,一切尽在掌握的谋略家

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想拉拢张绣前后夹击曹操,贾诩直接拒绝了袁绍,让张绣摔众投降曹操,张绣想自己杀了曹昂和典韦,哪能再去投靠曹操呢?

贾诩说袁绍这个人兄弟都容不下,哪能容下其他人,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义是正的,曹操现在势力弱,我们投靠他,他必然非常高兴,曹操这个有霸王之志,不会在个人恩怨的。结果,张绣投靠了曹操,曹操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拜为扬武将军,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

后来曹操与马超对战的时候,贾诩献计让曹操用离间计,离间了马超和韩遂,与韩遂对战,不谈军事,只谈过去,再通过书信离间,成功利用马超多疑的心理,令其自乱阵脚。

在曹丕与曹植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贾诩的智慧帮助了曹丕,就像张良帮助惠帝刘盈一样,贾诩简单的两句话,四两拨千斤般地起了决定性作用。当时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听闻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

我们知道,杨修也同样是一个善于读心的人,也总参与曹氏兄弟的夺位,可杨修最终被曹操杀了。而贾诩有这样知人识人的本事,可谓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行事却比杨修低调的多,他就像一双隐在背后的眼睛,不动声色地看透了一切,却不张扬。

中国人常说,话不在多,在于精,贾诩总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是他能屡屡被重用的根本原因,也是贾诩价值所在。

贾诩,一切尽在掌握的谋略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