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的坎坷一生

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的坎坷一生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辛弃疾的一首《贺新郎》,恰如其分地形容柳如是,可谓是量身打造。

柳如是,秦淮八艳之首,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她是秦淮河畔惊才绝艳的清丽佳人,能诗词,亦擅书画,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也深得后人赞赏。

年幼时即流落风尘的她,带着一种看破红尘的觉悟,浪迹于风尘江湖中。秦淮众女中有惊为天女的陈圆圆,有庄研靓雅的顾横波,有气质脱俗的卞玉京,有风姿绰约的寇白门,柳如是的相貌在众女中不过平平,然而,在在那纸醉金迷、舞榭歌台的万丈红尘里,她单凭那满腹才情便已名动江南。

这样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原是该养在深闺与琴棋书画为伍的,却偏偏要在这风尘青楼中飘零,她的爱恨痴缠,她的民族情怀,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明朝时的男尊女卑思想很严重,女子似乎必须依附于男子才能生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柳如是注定一生凄凉。她虽流落风尘,但一身铮铮傲骨,不齿以色侍人,渴望自由平等的爱情。不愿轻易委身于人的她,自敛资财为自己赎身,重获自由后经常在松江一带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更是常常穿着儒服男装,与一群文人雅士纵谈时事,慷慨激昂。近代学者王国维曾对此写诗赞道: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的坎坷一生

秦淮河向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才华横溢的柳如是在这里邂逅了许多博学好古的旷代逸才。但这些才子们都不愿长期为儿女情长所牵绊,所以柳如是的感情总是难逃“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宿命。

直到她遇见宋徽舆,他是与陈子龙、李霁并称为“云间三子”的翩翩公子,除却一片痴心,他更懂得她柔弱外表下的大丈夫之气,为其作诗云“校书婵娟年十六,雨雨风风能痛哭。自然闺阁号铮铮,岂料风尘同碌碌?”柳如是本以为这样一个与她心意相通且又尚未有家室的才子,会给她的爱情一个圆满的归宿。只可惜年少时的恋爱,在付出的那一刻极为虔诚,却又脆弱的不堪一击,她与宋徽舆的感情最终还是逃不过门户之见,她的身份为世人所诟病更为宋母所不喜,在母亲的威压下,宋徽舆几乎毫无反抗地放弃了柳如是。

在遭遇宋徽舆的背叛、重回青楼之后,陈子龙如一缕阳光照进了柳如是布满阴霾的生活,他是“几社”的领袖人物,是松江才子,是“云间孝廉”,更有着“文高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气,与节义相符”的美誉。柳如是倾慕他的才情,却也不敢有任何妄想。在感情失意的这段日子里,陈子龙一点点地走进了她的内心,她给陈子写信,在遭受对方的误解和冷眼后,柳如是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感情,选择了登门质问:青楼女子就不能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吗?一番叙述慷慨激昂,不做闺阁语。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一片真心最终打动了陈子龙,也由此迎来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感情。

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才情并茂又温柔体贴的柳如是俨然一朵解语花,给了仕途不顺的陈子龙以莫大的慰藉。两人切磋笔墨、日日宴游唱和,于大量的诗词作品中可见其缱绻深情。一个是倾世才女,一个是翩翩才子,正如诗文里所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惜好景不长,陈子龙妻子的来势汹汹、母亲的滔天怒气,让二人不得不选择放手。真真是应了那句“世间好物易摧残,彩云易碎琉璃脆。”

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的坎坷一生

或许是上天怜惜她,在二十多年的寻寻觅觅之后,她终于遇到了一人能够顶住外界的压力,接纳她青楼女子的身份,更接纳她颠沛流离失所经历的尘世沧桑。她与钱谦益因诗结缘,自然而然地被彼此的才华所吸引,兜兜转转之后心照不宣地认定对方是值得携手一生的人。

已值花甲之年的文坛泰斗钱牧斋,以正妻之礼迎娶身份卑贱的秦淮名妓,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舆论以惊涛拍岸之势铺天盖地而来。钱谦益却丝毫不为所动,几乎是倾尽所有给了柳如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明媒正娶、十里红妆。尽管这段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感情受到了诸多非议,但外界巨大的压力也让二人看到了彼此心意。

跨越了年龄、身份的重重阻隔之后,漂泊了二十多年的柳如是终于得偿所愿,有了一个家,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此后,这对豪放不羁的老少情侣,日日“红妆画舫,畏东寺之繁华;蓬径席场,傍西丘而至止”。

这样一份相知相惜、不离不弃的感情正是柳如是毕生追求的。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明王朝山河破碎、局势危急,国家上下笼罩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气氛。在清军兵临城下之时,柳如是生出了投水殉国的决心,而钱谦益却心生畏惧,甚至在清军的铁蹄之下屈膝变节。

丈夫奴颜婢膝,投靠新朝廷的举动让柳如是羞愤不已,在钱谦益入清廷为官那日,她一袭大红衣衫为丈夫送行,以表誓死追随大明王朝的决心。似乎谁也没有想到,柳如是这样一个出身卑贱的女子,竟是一身铮铮傲骨,折煞了无数朱紫晋绅。国家似乎从未给过这个风尘飘零的女子任何庇护,但她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却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强烈。而她和钱谦益的感情也因此产生了不可弥补的裂痕。

不愿跟随钱谦益效命清廷的她,选择了独留南京。或许是被柳如是的爱国气节所感化,钱谦益最终放弃了清朝的高官厚禄,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边。两人又共同抚养了女儿。

钱谦益在大彻大悟以后开始支持反清起义运动,甚至在最后锒铛入狱。柳如是为救丈夫多方奔走,终于在次年将他救出来。钱谦益感念柳如是的情意,写下了“恸哭临江无孝子,徒行赴难有贤妻”的诗句。

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终于在这次变故后解开了心结,二人也由此开始了支持反清爱国志士的艰难道路,互相扶持着走完了一生。柳如是一生身世凄苦,经历过情伤、国殇、夫妻陌路……却始终改不了宁折不弯的性子,浮世繁华、声名富贵从未入过她的眼。正是这样一个心怀天下,高洁傲岸的奇女子,以其惊世才情和醒世气节,在史书上勾勒出了属于自己的山河,尽管笔墨不算太多,却足够世人用一生去揣摩了。

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的坎坷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