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北京的物流規劃知多少?

都知道現在北京的物流限行政策:限號措施;外地車牌進京證制度;二環主路及二環內等全年禁行外地車,等等等。但您知道清代北京的物流規劃和限制措施嗎?

1、全時段供國家首腦使用。較現在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限制,非限制時段可供社會普通使用。

前門也叫正陽門,位於內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專用的,皇上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先農壇去耕地。這兩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陽門。

2、專供運酒使用的進出道路,崇文門又叫哈德門。城外是酒道,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運來,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運酒的車先進了外城的左安門,再到崇文門上稅。清朝那時候京城賣酒的招牌得寫“南路燒酒”,意思就是說,我上過稅了,我的酒不是盜版。

3、執法機關走的宣武門道路,宣武門外就是菜市口,

犯人經刑部審核確定,從宣武門出去在菜市口問斬。宣武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三個大字兒:“後悔遲”。

4、糧食果蔬的路徑,南方是糧食產地,北京聯通南方的運河,經通惠河到現在的新政府通州轉運,卸完後,再裝馬車進北京城。進城走的就是朝陽門,進城後再卸車入對應的糧食倉庫,

所以,朝陽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一個穀穗兒,糧食進了朝陽門就存放在附近的糧倉之中。現在朝陽門內的地名還有“祿米倉”、 “海運倉”、“新太倉”等,那都是當年存放糧食的倉庫。

5、建築材料走東直門,但是隨著發展東直門成了百姓走的最多的路。最早的東直門大街,一共有一百多家買賣鋪子,過了冰窖口,茶米油鹽醬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無論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這條街上找到。

6、拉煤的師傅走阜成門,阜成門在西南距離門頭溝比較近,門頭溝又是主要北京的媒體供應場地。老阜城門的門洞頂上刻了一朵梅花,頗有畫意。梅與煤同音,這就表示這個地方走煤車的意思。

7、運水車必須走西直門,乾隆皇帝曾誇北京玉泉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西直門的城門洞上面刻著水的波紋。

8、部隊專用道路,德勝門。

北方按星宿屬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德勝門東邊的城牆上放著一尊炮,不過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報時用的。每日午時,德勝門和宣武門同時一聲火炮。

9、垃圾、糞便走安定門道路。當然也有一種說法,兵敗回京時候也走安定門。

當時並沒有專門的交通警察,北京治安、道路安全,安檢都是由九門提督管理負責,當然那時候檢查站也不如現在多,檢查難度也相對較小。

大清朝北京的物流規劃知多少?

清朝北京的物流路徑規劃,九門走九車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