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武帝萧衍有着怎样的一生?

付遵毅


在我国的开国皇帝中,要论心眼最好且最有才华的,当属废掉南齐建立梁朝的萧衍,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号梁武帝,自称皇帝菩萨。

公元502年,萧衍逼迫齐和帝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也叫萧梁,在位时间长达48年。自打萧衍当皇帝起,便成了天下第一的“劳模”,寒冬腊月也坚持五更起床,勤理政务,批阅奏章时右手冻裂生疮也坚持不停笔。同时他待人谦恭宽和、施政宽容,发现声誉良好的廉吏便提拔起来,国势迅速强盛。

难得的是,萧衍集多种优点于一身,博学多才、宽容大度、有权有势、关爱家人,样样都能达到男神级别的。如果说他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长得丑了些。

萧衍博学多才,由他主持编纂的书籍数量极大,仅《通史》一部就有480卷,当臣子遇到书中的疑惑,皆请教萧衍亲自裁决。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萧衍的专著近30种,内容涉及兵书、经学、诸子、医学、诗赋、佛法、音乐等多方面,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全才令人惊叹。有人评价萧衍是一代宗师,也有人评价他是学霸中的霸主,反正怎么夸都不过分。

萧衍在位期间,就将家族和谐放在第一位,而他营造的和谐气氛就是对皇族犯的错包容到底。有一年,他的六弟萧宏率军攻魏,但萧宏临阵怯敌,固守不进,被北魏兵将嘲笑为"萧娘",由于指挥不力,灰溜溜的吃了败仗。萧衍不仅没有责罚六弟,而且还给他升了官。或许萧宏觉得这种安慰性质的升官是在打脸,所以后来数次谋害萧衍,萧衍竟然每次都宽恕了他。

萧衍对待小辈更是关爱,当年他30多岁还没有儿子,便过继了六弟萧宏的儿子萧正德。38岁时,萧衍的媳妇终于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萧统,刚生不久就立为皇太子。

由于长子萧统的出生,萧正德便回归了本宗,眼皮底子下的太子之位就这样溜走了,萧正德心里便有些愤恨,一赌气向北魏投降。由于他没啥真本事,到了北魏不受待见,冷落加受气,只好厚着脸皮逃了回来。对此,萧衍没有端皇帝的架子,训了他一顿了事。

萧衍的长子萧统很是争气,继承了老爹的博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诗文总集《文选》就是萧统编撰的。这位鼎鼎有名的大才子谦逊儒雅,深得国人爱戴,可惜萧统没福气,公元531年的一天,在湖里玩芙蓉落水,被捞上来不久就病死了,去世时仅31岁。

萧衍很是痛心,好在有了长子萧统之后他陆陆续续添了7个儿子。萧衍只好在剩下的儿子中选择接班人,选来选去只有老三萧纲最像萧统,谦逊有礼,也是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便立萧纲为皇太子。

在萧衍的儿子中,当数二儿子萧综最让人头疼。萧综的亲生父亲是萧宝卷,萧宝卷死后,萧综的母亲在有孕的情况下得幸于萧衍。后来这件事情曝光,萧衍很是生气,将盛怒之下将萧综的母亲吴淑媛毒死,并除去其宗室属籍,萧综遭到萧衍诸子的排斥,他受不了这份窝囊气,于525年投靠了北魏。

但萧衍不到十天就心软了,又恢复萧综的萧氏宗籍,并下诏恢复吴淑媛封号,加了谥号敬。封萧赞的儿子萧直为并封萧直为永新侯。

然而这并没有感动萧综,萧综到了北魏朝廷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名为萧赞。他在北魏得到了很高的礼遇,还娶了北魏孝庄帝的姐姐寿阳长公主。萧赞这个上门女婿自然而然成了奸细,导致梁朝重镇徐州失陷,兵士死伤惨重。

到了北魏末期,政治动乱,萧赞被驱逐,只好逃亡为僧,才30岁就因颠沛流离病死在阳平。531年,也就是萧统去世的同一年,北魏节闵帝元恭才下诏将萧赞与寿阳长公主合葬在嵩山。后来,萧赞的尸骨被盗回梁朝,梁武帝萧衍下了一道谁也没想到的命令:将萧赞的尸骨葬于自己的陵墓旁。气规气,萧衍依然视他如亲生儿子。

可惜到了后期,这位心眼好的老皇帝有些犯糊涂,他自恃才高,刚愎自用,喜欢别人当面奉承,粉饰太平。他重用了惯于溜须拍马的寒士朱异,执掌中枢大权数十年,穷奢极欲,把朝堂风气搞得乌烟瘴气。而萧衍自己则迷上了佛教,大兴土木盖寺庙,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指的就是佛教在这一时期的兴盛。

后来,萧衍不顾群臣反对,接纳东魏叛将侯景归附,竟是引狼入室,养寇贻患,前面提到过的萧正德和候景互相勾结,让叛军长驱直入,将萧衍和梁国一众亲贵重臣尽数俘虏,此番“侯景之乱”给江南社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南朝国力大损,元气大伤。

萧衍沦为阶下囚后依然要摆皇帝架子,于是守卫在饮食上苛待他,导致这位当了近50年的太平天子,86岁的高龄老翁被活活饿死在健康台城文德殿。萧衍身死国灭,梁朝四分五裂,最终被南陈王朝取而代之,只有江陵留了个实为北朝傀儡国的后梁政权。


地图帝


梁武帝的一生还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

首先,梁武帝这个人早期还是颇通文史的,并且他是以文学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在南齐时期,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游焉并称“竟陵八友”。在梁武帝的文学作品中,有一首《河中之水歌》被收入了《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其次,梁武帝算是能文能武,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领三十万军队亲自进攻南齐,萧衍主动请战,并且身先士卒,击退北魏进攻。萧衍为齐明帝萧鸾所器重,很快就成为了权倾朝野的权臣。萧鸾驾崩之后,其子萧宝卷登基,萧宝卷暴虐无道,即位后杀掉了很多大臣,其中就有萧衍的哥哥萧懿。于是,萧衍起兵反抗萧宝卷,并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萧衍率兵迅速占领建康,打败了萧宝卷,又接受萧宝融禅让,建立萧梁王朝。

再次,在治国方面,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非常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他为了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并对尽量授予宗室诸王实权。并且萧衍这个人非常节俭,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连鸡蛋也不吃,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也因此,萧衍成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活过了80岁的皇帝。

然而,到了晚年的萧衍却笃信佛教。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并且,梁武帝对佛教进行了严格的改造。例如汉字中的“魔”字就是梁武帝发明的,和尚不能吃肉也是梁武帝规定的。梁武帝最有名的就是三次舍身同泰寺,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举行四部无遮大会,亲自讲解《大般涅槃经》。可是国家不能没有皇帝啊,于是梁武帝第一次还俗,大赦天下;第二次还俗,群臣花钱一亿,赎回“皇帝菩萨”;第三次还俗,群臣花钱两亿赎回。

并且梁武帝这个人因为信了佛教之后,对于政治的处理也变得更加仁慈。侯景为北朝将领,为北齐高澄所不容,投奔南梁,梁武帝竟然不假思索,封侯景为河南王、大将军,并派军接应。结果,侯景竟然趁机作乱,将梁武帝围困与建康台城,86岁的梁武帝竟然被活活饿死了。


傅斯鸿


梁武帝萧衍,是史上著名的前明而后昏、晚节不保的君主。他在位的四十八年,是整个南朝数百年历史里,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被称为“文物之盛,独美于兹”的“

天监之治”。然而也正是他的统治末期,引狼入室,养寇贻患,造成给江南社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的“侯景之乱”,不但让他自己身死国灭,更令南朝国力大损,元气大伤,此后被北方政权吞并,成为大势所趋的定局。

萧衍是名门兰陵萧氏的后人,萧氏建立南齐王朝后,作为远支宗室的萧衍,既是博学多才的一时名士,又是军政全能的国家重臣。他和沈约、任昉、谢朓、范云等当时著名文人彼此诗歌会友,被称为“竟陵八友”。同时萧衍又担任雍州刺史的要职,坐镇襄阳,守护国家北境,曾在

贤首山之战,一举击退敌国北魏号称三十万的大军。

南齐明帝死后,少帝萧宝卷(东昏侯)即位,治国无方,滥杀群臣,京都动荡,人人自危,萧衍趁机于襄阳起兵,率领上千甲士誓师东征,一路上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击败各方敌军,仅用一年时间就攻下建康,执掌朝政,平定了紊乱的局势,于公元502年,取代南齐,建立了南梁王朝。论成就帝业的速度,亦是史上罕有。

登上皇位后,萧衍夙夜不息,勤理政务,即使寒冬腊月也坚持五更起床,批阅奏章时,哪怕右手冻裂生疮亦不停笔。他待人谦恭宽和,即使是小吏面圣,也礼遇之如同接待贵宾。同时施政宽容,每次断决重罪要犯,必然落泪不忍,郁郁不乐。他更多次召见州县官吏,训诫他们要廉政爱民,对声誉良好的廉吏不吝擢升要职。

在萧衍的励精图治下,南梁国势迅速强盛,军威更到了被北魏视为“南军百年未有之盛”的地步。

五年之后,北魏又起数十万大军南征,萧衍调派名将韦睿、曹景宗等人,于钟离大战趁着淮水暴涨,火船焚桥、水军进攻,大破北魏名将元英、杨大眼所部。此战梁军斩杀魏军十余万人,生俘魏军五万人,另有十余万魏军溺水而死,合计损失超过二十四万,尸身遍布淮河沿岸百余里。这场战役也是从孙吴立国算起、南北对峙数百年来,南军前所未有之大胜。

北魏政权遭遇开国百年来最大一次惨败后,国势渐衰,最后终于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彼此争斗不休。萧衍的声望也如日中天,南齐末年丢失的淮北和汉中两大战略要地,也陆续被南梁收复。

南梁最大疆土:

彻底解除国家外部威胁后,萧衍继续他勤勉、宽和、节俭的施政方针。他生活节俭,长年布衣素食;五十岁后便不近妃嫔,一直禁欲修身到寿终。萧衍更身体力行倡导文治,充分发挥他个人在经学、史学、书法、诗歌、音乐、佛学等多方面的特长。包括:

  • 亲自撰写《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五经义注讲疏二百余卷,亲自组织编撰了记述从远古一直到南梁历史的长达六百卷的《通史》;
  • 撰写《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等书法评论著作;

  • 编订和更新礼乐,创新乐器,准音器“通”四具十二弦,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

  • 创制《善哉》《大乐》《大欢》《大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砖》等十篇佛教音乐。

  • 撰写大量诗歌,目前留存于世的仍有80多首,萧衍的七言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更有开拓之功。

此外,萧衍还善画花鸟与走兽,又喜好棋弈,后来率领七千白袍军,连克名城杀入洛阳的名将陈庆之,就是因为常年陪萧衍对弈, 被他发掘出了惊人的军事天才。

萧衍的博学多才如此令人惊叹,在历朝历代帝王中几乎无与伦比。他的两位皇太子,昭明太子萧统和继任太子(后为梁简文帝)萧纲,同样是才华横溢的著名文人,他们组织大量文人,编纂了《昭明文选》《玉台新咏》这样堪称华夏文学瑰宝的典籍。

在萧衍的治下,南方地区经历了四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在历史上文治真正第一次压倒了北方中原地区,东魏政权的权臣高欢(即北齐神武帝)就愤愤然道:「江东有一老儿名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然而,这样一个在史书记载中,前期表现几乎完美的明君,却也不可避免地有着极重的猜忌心理。梁朝众多开国功臣,皆不得重用,帮助萧衍登上帝位的心腹谋士沈约,更屡遭谴责,愤懑而死。反而是萧氏王公宗亲纷纷主持各地军政要务,各大望族的高门名士也纷纷被授予高官显爵。

萧衍的六弟临川王萧宏,侄子临贺王萧正德,次子豫章王萧综等人,不但常年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更进而图谋逆乱,萧衍还是屡加宽赦,不予惩处。

后来,萧正德和萧综逃奔北魏,萧衍仍多次暗遣使者劝其返回。萧正德归国后,萧衍声泪俱下训斥一番,继续委以重任。萧综扬言自己并非萧衍之子,而是南齐废帝东昏侯的骨血,他病死敌国后,萧衍派人将其尸骨盗回,居然还以皇子身份礼葬。

到了萧衍晚年,怠于政事,沉溺佛教,萧氏王公愈发横行无忌,骄奢淫逸,视律法为无物,更有晚上打家劫舍,白日当街闹事杀人者,萧衍对此一味宽纵,只表面训诫而不加惩处。罪犯纷纷藏匿于王侯之家,法司知道其下落而不敢搜捕。

萧衍自恃才高,越到晚年越是性情刚愎自用,最喜欢别人当面奉承,粉饰太平,而一旦有人对他披露实情,他就暴跳如雷,(【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因此,惯于溜须拍马、一味逢迎的寒士朱异,得其重用,执掌中枢大权数十年。此人口头禅是「当今天子圣明,吾岂可以其所闻干忤天听」,垄断机要,排斥异己,同时又贪财纳贿,穷奢极欲,令朝堂风气乌烟瘴气。

对当时皇族亲贵、高门士族和贫寒百姓的尖锐社会矛盾,萧衍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而是一味倡导佛教,妄图从精神上麻醉广大民众去安于苦寒,以修来世。他四次舍身佛寺,扬言要出家为僧,勒逼群臣耗资四亿钱给佛寺,将他“赎回”,更大兴土木作十二层高塔,建康城下竟有佛寺五百余所,外观穷极宏丽,资产更富裕丰沃。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指的就是佛教在这一时期的盛况。——将大批人力财力浪费于求神拜佛,显然根本无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而完全是饮鸩止渴。

当萧衍不顾群臣反对,接纳东魏叛将侯景归附时,万万想不到竟是引狼入室。侯景率领八百亡虏南下,于寿阳起兵已有八千人马,过江作乱后,通过对名门望族、皇亲贵戚的烧杀掳掠,赢得大量支持,得以啸聚十万之众,攻破台城,将萧衍和梁国一众亲贵重臣尽数俘虏。

萧衍一败涂地沦为阶下囚后,在侯景面前仍要摆皇帝架子,因此饮食惨遭守卫苛待,最后忧愤成疾,口苦欲求蜜水不得,八十六岁老翁,近五十年太平天子,最终竟不得善终,活活饿死,梁朝亦四分五裂,名存实亡,巴蜀、荆襄、淮南的大片疆土落于敌国之手,最终被南陈王朝取而代之,只在江陵保留了一个实为北朝傀儡国的后梁政权。

帝皇的祭台从来都是成败论英雄,萧衍最终作为一个亡国丧身之君的悲剧君主载入史册,曾经辉煌的文治武功尽被世人忽略,舍身出家、亿钱赎身之举也被当做年老昏聩的笑柄,仅留下「(江山)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的长叹,徒留后人唏嘘。


狐狸晨曦


南北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是梁武帝萧衍,字叔达,乳名练儿,生于建康(今属江苏南京),祖籍兰陵郡武进县(山东临沂市兰陵县)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萧衍的父亲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受封临湘县侯,任职丹阳尹,母亲张尚柔是南朝宋宁远将军张穆之的女儿。

萧衍自幼博学多才,胆识过人,后入朝为给事黄门侍郎,因拥戴萧鸾称帝有功,被提拔为中书侍郎,曾带兵击退北魏军马,立下赫赫战功,升任大司马,都督中外军国大事。

南齐中兴二年,萧衍逼迫齐和帝禅位,建立南梁政权,建国称帝,史称梁武帝。梁武帝萧衍在位初年,任用陶弘景等贤良,颇有政绩,晚年遭遇侯景之乱,被囚禁,饿死在台城。

梁武帝萧衍是个很勤俭的帝王,史学家赞誉他“节俭过汉文,勤勉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梁武帝每日五更天起床处理朝政,数年之中从未间断,“一冠三载,一被二年”,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盖了两年。

梁武帝晚年崇信佛教,曾不顾大臣劝谏,两度出家为僧,害得大臣每次都要花费大量钱财到寺庙赎回他的真身,最终导致朝纲败坏,引发侯景之乱。

侯景攻占皇城,将萧衍囚禁起来,断绝了他的饮食。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梁武帝活活饿死,享年八十六岁,临死前口呼“荷!荷!”,谁也不清楚他到底在表达什么。

民间传说,梁武帝萧衍之所以被饿死,是因为他前世是一个出家修行的和尚。

和尚曾养了一只猴子,担心修行的时候,猴子发出动静影响自己,于是就把猴子圈进山洞里,外面以石头封堵。

和尚入定多日,把猴子早给忘了,等到他想起来的时候,挪走石头,发现猴子早已饿死了。

和尚修成正果,转世当了皇帝,那个猴子转世投胎做人,发动叛乱,饿死皇帝,只为了报当年被饿死的深仇大恨。


汉周读书


梁武帝素来有菩萨皇帝之称,痴迷于佛教,在位期间,大兴佛寺,劳民伤财,置百姓于不顾,置国家大事为儿戏,三番两次把自己弄到佛寺里面,让大臣花重金赎回。最后把国家弄的乌烟瘴气,自己活活饿死,这样的皇帝未免太荒唐。


梁武帝早期尚能勤政爱民,后面迷上佛教之后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现在熟知的佛教界吃素和菩萨戒都是他发明的。成为汉地佛教所特有的文化,其实早起的佛陀并没有反对僧众吃肉,托钵化缘,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还能要求别人一定得给素食吗?

在佛教经典里面供养三宝兴建佛寺功德无量,可是你看看梁武帝这样的行为有什么功德,有功德达摩传法为什么没有传给他,最终选择二祖慧可,要知道作为一国皇帝,达摩祖师传法给他岂不是能把法发展更快更好。实在是他担不起,没有那个资格呀。



人道成而后佛道成,在其职谋其位,作为一国皇帝,他的行为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他的换腔走板,荒诞不经的行为给大臣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灾难。所以他最终被活活饿死,他的梁皇宝忏依然影响着后人,也害惨了后人,害了多少人的法生慧命。希望学佛之人都能理性思考。


孙妙彤


说白了,无论从哪个当面看,这都是琅琊榜里的“靖王”!

本身就是整个南朝最有才的“竟陵八友”之一,才子中最著名的沈约等各种朋友各种计策硬扶上位,各种忠心却被迫走上帝王之路……

最后失败也只是太信任。兄弟(前太子)的遗孤、辛苦抚养长大,却各种作死反叛,萧衍从不追究……整个统治期间,就一个缺点:部下血亲可以肆无忌惮的叛乱,完全不用担心失败后被追究……整个中国历史独一份,也是醉了。

果然,最终死于候景之乱,正应了那句“上的山多终遇虎”吧……子嗣每个都很有实力,然后各种战乱,让北周的“外援”占了绝大部分的领土和财富,从而实力超越北齐统一中国……


旅行日记4


梁武帝最大的失误,在其晚年,一是任人唯亲,对亲属的违法乱纪,常常是放任纵容,以致纲纪松驰败坏。二是搞政教合一,将朝堂当法堂,不干正事。以致朝纲一败涂地。跟后来的道君皇帝基本同穿一条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