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滞销背后那张心酸的脸,您心疼了吗?

记得,很多年前,跟父亲上街,听见最多的就是"抢"东西,因为你晚别人一步,可能这些商品就被别人买光了,那种供不应求的现象,如今是再也看不见了!

买不到东西,愁的是老百姓。

现在随便上上网,就能刷到某某农产品滞销的新闻,丰产不丰收,一面是丰收带来的喜悦,一面是滞销带来的伤心,愁的还是老百姓。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讨论最多的是,今天香蕉又涨了8毛,猪肉又涨了1块,吃不起了......,面对居高不下的物价,愁的也是老百姓。

农产品滞销背后那张心酸的脸,您心疼了吗?

近些年,大规模的企业,财团扎堆进入农业,即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就在于让农民仿佛看到了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诱惑,而在诱惑的背后,却隐藏着假象和失望。滞销、贱卖、买贵,把乡村农业推上风口浪尖!

从政府挂牌"西瓜办"引来的质疑,到媒体和网友发起"爱心抢购","爱心助农"纷繁的舆论场中,农产品滞销的破题出路究竟何在?

"什么河源40户蜂农10万斤蜂蜜滞销 10多元1斤无人问津","万亩土豆滞销,求帮助","海南香蕉滞销,南在树上无人问津"等等。从各地的滞销情况分析,这些滞销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散户,小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而在滞销的背后,往往是农民对自身的条件认识不清!

1、 盲目跟风

现在农村的绝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再加上信息闭塞造成市场行情误判。但是他们会观察,会分析。今天村里来了一个大老板,承包了1000亩地,准备种大棚辣椒,他们就会认为,明年辣椒肯定会大卖,跟着大老板走准没错。所以就把自家地里的庄稼铲了,学着别人,盖起大棚,种起了辣椒,等到来年,辣椒丰收了,眼看大老板家的辣椒一车车被拉走,而自家的辣椒却无人问津。

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大老板,敢这么投资,都是经过市场调查,搞营销,谈合作,订单式生产。而农户提前根本没考虑这些,就算有人来收购,那也会把价格压得很低很低。很多农户难免存在投机心理,盲目扩大单一种植面积,造成农产品过剩,等着挨宰,因为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农产品滞销背后那张心酸的脸,您心疼了吗?

2、 没有竞争力

相对于那些规模种植的现代企业,这些散户的种植规模小,投入成本有限,所以对产品质的把控上,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就像土豆,大的大,小的小,圆的圆,扁的扁,在这个什么都看颜值的社会,没有了卖相,也就没有了市场。甚至有的农户以次充好,大蒜之乡的寿光,出售面包蒜,空心蒜就是很鲜明的例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种植环节的把控,产品的包装,物流,营销以及售后,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了市场。没有市场,不滞销就怪了!

3、成本上涨

农产品滞销的背后,潜藏着农资价格上升造成的种地成本上涨,运输、卫生、摊位管理等销售环节有较多收费项目,农户的负担在逐渐加重。此外,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过多,果蔬从乡间地头到城市菜市场已是层层加价,一方面挤压了农户利益,另一方面,城里百姓也吃不上廉价果蔬。

从直接原因上理解,农产品滞销是因为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波动、产销信息不对称,但是从根本原因上分析,症结在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才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市场信息,才能让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滞销背后那张心酸的脸,您心疼了吗?

而每一波滞销的同时,政府,社会,媒体几乎都会不约而同的站出来发声,"能不能指望媒体和网友的这种爱心促销解决全国的问题、长远的问题?显然不可能。"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应急,还是媒体和网友的热心,亦或是一些地方"农超对接"的探索,可以缓解燃眉之急,但破题根本出路还是改变农业产业化程度过低的现状,通过产业升级来谋求出路。

不卖,赔钱,卖,还是赔钱?农业发展,需要资源的整合,需要抱团取暖,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农户自觉学习,不断创新。老一套,显然不符合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产业升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下方评论区积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