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保本付息」得當心 南京警方帶您認清非法集資「真面目」

龍虎網訊 (通訊員 寧公宣 記者 陶禹歌)近年來,打著“高息理財”、“分享經濟”等幌子的非法金融活動時有發生,很多人不考證平臺是否合法、項目是否真實、回報是否合理,一心只想多賺錢、賺快錢,殊不知正一步步落入不法分子設置的重重陷阱,最終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賠上自己的養老錢。

【案件回放】

2014年7月,62歲的南京市民徐大爺接到之前生意夥伴李某的電話,“她說到南京某財富管理公司做業務經理了,是新型的P2P公司,年化收益率6%至12%,比一般商業銀行利率高,但是高得不多,且公司有第三方實物抵押,如果出現問題,會把抵押物變賣來償還投資人,總的來說還是挺穩當的。”徐大爺基於對李某之前合作的信任,又“考察”了一番該公司規模,覺得還是有保障的,遂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陸陸續續投資,先後11筆共計77萬元資金購買了3至12個月週期不等的理財產品。2016年1月,徐大爺準備提取第一筆投資本息時,被告知公司暫時沒錢,本金無法兌付,只能給利息,這才意識到可能出了問題,沒再繼續投資。

無獨有偶,81歲的劉奶奶也是該財富管理公司的投資人。為了讓養老金穩健升值,劉奶奶一直熱衷購買各種理財產品。2016年初,劉奶奶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業務經理李某,李某依舊向她吹噓“公司現在從事當下熱門的互聯網金融,搞P2P網貸平臺,一年收益合理,在12%左右,且有第三方實物抵押,投資非常安全。”劉奶奶看著李某熱情的服務、公司不錯的辦公環境,加之利率高得不多,一顆疑慮的心也慢慢放了下來,分兩次將自己全部養老金81萬元投入其中。三個月理財到期時,劉奶奶發現沒有及時兌付,才有些慌了,多次聯繫李某,終於拿回了其中一筆投資回報--31萬元投入連本帶息收回了31.2萬多元。直到接到民警電話後,劉奶奶才知道自己陷入了非法集資的騙局,原本心想時間短,快進快出賺一筆,結果卻讓她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損失了將近50萬元。

截至目前,該財富管理公司主要控制人之一薛某因犯集資詐騙罪已被依法提起公訴,其他涉案人員數十人已被陸續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手法揭秘】

這是一起典型的自融自貸案件,該團伙通過虛假宣傳和包裝,虛構理財項目,自設資金池,以借新還舊的方式誘騙投資人出資,違反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那為何還有如此眾多的投資者能夠相信他甚至是把畢生的積蓄投放進去呢?據犯罪嫌疑人薛某交代,“我們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並不是高得離譜,甚至許多人認為是他們“理想”的收益,現在投資人投資意識也強了,也知道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不受法律保護,不靠譜的投資產品收益率普遍偏高,我們就利用了他們的這個心理,而且我們公司還有一定的實體,給他們的感覺是很穩妥的。”

【警方解析】

近日,南京市公安局經偵部門梳理了近年來偵辦的眾多案件,以真實案例揭露事實真相,帶您認清非法集資的“真面目”,遠離非法集資陷阱。

陷阱一:承諾保本付息

某財富管理公司:“我公司理財產品,高收益、低風險,保本付息,絕對安全。”

警方提示:這是不合規的理財機構在面對投資者時常常使用的“套話”,事實上,承諾較高固定收益、保本收益是違反我國有關金融監管規定的,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強調“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事實上,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切莫被遠高於銀行同期理財利率的宣傳誘惑,盲目輕信投資公司的承諾,最終可能血本無歸。

陷阱二:收益相對不高

某財富管理公司:“我公司理財產品,收益相對‘合理’,雖然低於市面上其他公司的產品,但高於銀行理財收益,是謹慎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警方提示:這也是最容易迷惑投資者特別是中老年投資者的地方。現在的很多投資者防範意識也提高了,知道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不受法律保護,認為超高收益不靠譜,選個收益低點的產品,安全性應該大很多,甚至許多投資者認為8%到15%的年收益是相對“合理”的。事實上,年化收益率高低並不是判斷投資項目安全與否的標準,年化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提高警惕,認真斟酌,衡量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謹慎投資。

陷阱三:展示公司實力

此類投資公司常租借高檔商務樓宇作經營場所,宣稱“公司實力雄厚,擁有多項房產、實業、礦產等運營實體,凡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人均可以免費參觀本公司的實體項目,還有免費旅遊、免費酒會期待您的參加。”

警方提示:現實案例中,投資公司往往將辦公地點設立在高檔寫字樓裡,以展示公司實力,提升投資可信度。為了贏得投資者的信任,公司還會組織免費旅遊、酒會推介理財產品,參觀投資項目,可事實上所謂的投資項目並非真實,虛構或誇大投資項目的盈利前景,投資者要擦亮眼睛,謹防入“套”。

陷阱四:證照貌似齊全

此類投資公司往往宣稱工商、稅務登記執照一應俱全,具有合法的募集資金資質。

警方提示:現實案例中,有些非法集資者具有工商、稅務登記,但無從事金融業務的牌照超範圍經營,投資風險極大。該類公司在名稱上經常出現財富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字樣,在工商營業執照登記的經營範圍裡往往包括資產管理、投資諮詢等,迷惑投資者認為其具有募集資金的資質。

【警方提醒】

因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這意味著一旦社會公眾參與非法集資,參與者風險自負。經人民法院執行,集資者仍不能清退集資款的,應由參與人自行承擔損失。因此,廣大市民一定要加強風險防範意識,提高識假防騙能力,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理性投資,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收益、高回報”。要看好自己的“錢袋子”,讓非法集資失去滋生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