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磅!連淮揚鎮鐵路或將提速!

8月2日的《新華日報》發表了一篇報道《2020年我省快速鐵路將達3000公里以上“三縱四橫”,打造軌道上的“兩小時江蘇”》,報道中透露到:

“探索通過改造信號設施等軟件系統的方式,深入論證連淮揚鎮、徐宿淮鹽等在建鐵路項目提速方案”。

連雲港日報全媒體記者專門就此事進行了求證,經市有關部門透露,連淮揚鎮鐵路提速方案基本可行,但預計時速不超300公里。

週末|重磅!連淮揚鎮鐵路或將提速!

1《新華日報》報道透露:連淮揚鎮鐵路提速方案將論證

8月2日的《新華日報》發表了一篇報道《2020年我省快速鐵路將達3000公里以上“三縱四橫”,打造軌道上的“兩小時江蘇”》。報道全文如下:

週末|重磅!連淮揚鎮鐵路或將提速!

△江蘇省鐵路集團供圖

2008年9月,中鐵二十四局參加滬寧城際鐵路四標丹陽段和蘇州站城際場建設。“2010年3月我們圓滿完成施工任務,5月26日全線動車速度試驗,二十四局四標段最高時速達385公里,受到驗收組高度評價。”8月1日,時任中鐵二十四局江蘇公司黨辦主任的李良啟告訴記者,當時還不明白這樣的速度意味著什麼。

2010年7月1日, 滬寧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李良啟從南京站乘到蘇州站。“測試時按每小時300公里左右速度運行是什麼概念?車廂會不會晃動?”李良啟向記者描述,結果水杯裡的水一滴都沒溢出,平穩舒適,40多分鐘抵達蘇州,“下了火車我很激動,又一個快速出行的時代在江蘇大地拉開。”

滬寧城際鐵路建成通車,是我國東部鐵路率先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當時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標準最高、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的一條城際鐵路,它的建成通車對推進我國鐵路建設具有引領示範作用。”李良啟說。

近幾年來,江蘇鐵路建設加快,在建和即將建設連淮揚鎮鐵路、連徐鐵路、徐宿淮鹽鐵路、鹽通鐵路、南沿江高鐵等,進展順利令人期待。但作為全國率先建成高速鐵路的省份,我省卻沒有迅速形成覆蓋全省的高鐵網,路網規模總體偏小。蘇南“有路無網”,雖有滬寧城際、京滬高鐵等鐵路幹線,但均呈東西向帶狀分佈;蘇北蘇中“無路無網”,除徐州外,其餘七市尚未通高鐵;鐵路過江通道嚴重不足,目前僅有南京長江大橋和大勝關大橋兩處鐵路過江通道。

時速達300公里以上,除滬寧城際,途經我省另兩條線路為:京滬高速鐵路,於2008年4月18日正式開工,2011年6月30日全線正式通車;寧杭高速鐵路,於2009年4月開工建設,2013年7月1日正式開通運營。

寧安城際鐵路,設計速度目標值每小時250公里,2015年12月6日全線正式通車。寧合客運專線2008年4月18日開通運營,2018年7月1日復速每小時250公里。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兼鐵路辦主任陸永泉表示,近5年,全省綜合交通設施能力明顯提升。全省鐵路通車裡程由2012年的2348公里增至2017年的2791公里,其中高鐵由627公里增至846公里。

當前,我省鐵路已變跟隨發展為主導發展,正持續加快建設步伐,著力優化路網布局,儘快形成覆蓋全省的高鐵網絡。5月18日,江蘇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探索高鐵自主規劃建設運營模式,開啟江蘇全面進入高鐵時代新徵程,儘快改變我省鐵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局面。

週末|重磅!連淮揚鎮鐵路或將提速!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我省鐵路事業發展的關鍵期、攻堅期。

陸永泉說,今年下半年將多部門合力加快推進我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道網規劃環評等工作,爭取年底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為探索高鐵自主建設營運模式、儘早開工建設寧淮鐵路等重大項目提供極其重要的規劃支撐。完成全省鐵路貨運體系建設研究。確保今年建成連鹽鐵路、青連鐵路等鐵路項目5個共計355公里;確保今年9月底前開工建設蘇南沿江鐵路,及時全面展開徵地拆遷工作,確保完成年度投資任務。探索通過改造信號設施等軟件系統的方式,深入論證連淮揚鎮、徐宿淮鹽等在建鐵路項目提速方案。以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沿江高鐵通道建設為契機,爭取北沿江高鐵列入實施方案,力爭“十三五”開工。

我省將加快打通國家高鐵幹線江蘇境內路段,加快長三角和我省沿江城際軌道網建設。預計2020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將由目前的2791公里提升至4000公里以上,其中時速200公里以上快速鐵路達到3000公里以上,將形成“北接隴海、南跨滬寧、西聯京滬、東啟江海”的“三縱四橫”快速鐵路網,基本實現以軌道交通為客運主骨架的“兩小時江蘇”。

2 連淮揚鎮鐵路與北沿江高鐵互聯互通方案研究中

6月21日,江蘇省鐵路辦在南京組織召開北沿江高鐵與連淮揚鎮鐵路互聯互通方案座談會。

週末|重磅!連淮揚鎮鐵路或將提速!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網站

會議提出,北沿江設計單位中國鐵設要抓緊深入研究北沿江高鐵與連淮揚鎮鐵路互聯互通方案,儘快形成方案。同時加快開展連淮揚鎮鐵路設計變更,確保實現北沿江高鐵與連淮揚鎮鐵路必要的互聯互通,增強路網的靈活性,提升江蘇省鐵路網的運輸效率,更好地支撐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