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藥物會損害腎臟呢?

蘇蘇81903


感謝您的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吳一波來回答您的問題。

簡單來說,容易造成腎損害的藥物主要包括大多數抗感染藥物(例如氨基糖苷類藥物、頭孢菌素類藥物等)、NSAIDs(即非甾體類消炎藥)、抗腫瘤藥物(較為典型的是順鉑)和免疫抑制劑等。


很多人生病之後,在吃藥治療的過程中,往往會收到醫生叮囑某些藥物對腎臟產生不良反應的信息,或者自己看藥品說明書時,會發現很多藥物都會對腎臟造成傷害,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腎屬於人體的泌尿系統,是人類的主要排洩器官,位於脊柱兩則,左右各一。流經腎臟的血流量非常大,主要用來排出體內的廢物,調節人體的水及滲透壓平衡,維持電解質濃度和酸鹼平衡,同時還具有內分泌功能。機體通過外界攝入食物、藥物等,這些物質經過消化系統消化吸收後,進入血液經過循環系統傳遞到全身各處,藥物也在相應部位激發藥效,而經過機體的不斷新陳代謝,腎臟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過程,生成尿液,將代謝的終產物、進入體內的藥物以及異物等,通過尿道排出體外,完成排洩過程。

總結來說,腎臟特別容易受到藥物損害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腎臟血流量豐富,進入血液的藥物成分更容易對腎臟造成影響;腎臟中含有的很多酶類會將藥物降解為有毒的代謝產物;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會使藥物在腎組織中聚集等。

引起腎損傷的機制也有很多種,例如藥物直接造成腎損害、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在腎臟內發生梗阻、藥物引起的代謝紊亂和免疫反應等等。一般的藥物性腎損害的主要表現為急性腎衰竭、急性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等。

據文獻記載,容易造成腎損害的藥物主要包括大多數抗感染藥物(例如氨基糖苷類藥物、頭孢菌素類藥物等)、NSAIDs(即非甾體類消炎藥)、抗腫瘤藥物(較為典型的是順鉑)和免疫抑制劑等。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關注,更多健康知識和您分享!

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藥物性腎損傷對機體帶來的損害,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首先,治療時儘量選用無腎毒性或腎毒性較小的藥物,避免兩種及以上腎毒性藥物的合用;其次,對於腎臟有疾病的患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應及時向醫生反映情況,慎用具有腎毒性的藥物;再次,服用此類藥物期間可以多注意一下自己的尿量與平常相比是否出現了改變,若感覺不是應儘快就醫;最後,

服藥一定要遵醫囑,不要隨意更改服藥量以及服藥時間等,同一種藥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服用藥效和毒性可能會有很大不同!

老話常說:“是藥三分毒”,其實這句話有一定的合理性,藥物中的化學成分在能夠治療某種疾病的同時,其本身或代謝產物也可能會對機體的其他部位造成損害。但是患者一定不能因為藥物的不良反應而屏蔽了其治療效果,一般來說,因為使用藥物而對身體造成的損害是比較小的,醫生在開藥時也充分考慮到了其中的利弊關係,放下顧慮,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才能儘快恢復健康啊。

問題回答:山東大學藥學院 李皖莉 審核:吳一波

吳一波


很多人在服藥治病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在很多藥物說明書中會有類似這樣的說明“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此藥”或“長期服用此藥對腎臟會造成損害”。所以,很多病人在需要長期服用某些可能造成腎損害的藥物時,醫生會囑咐其要定期複查肝腎功能,一旦肝腎功能受損,就要調整用藥。也就是說,藥物是引起腎損害的原因之一。

腎臟獨特的結構是造成藥物性腎損害的基礎,具體來說是:①腎臟血流量佔心博出量的25%左右,這對於僅有拳頭大小的腎臟來說是相當可觀的。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吸收入血的藥物能夠隨著血液快速地流經腎臟。再加上其特殊的結構--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濃縮和重吸收,這樣腎臟在藥物中的的暴露率遠遠高於其他器官,所以更容易受損害。②腎臟內有多種大量酶類參與藥物的代謝過程,在旺盛的代謝過程中某些藥物被降解而產生毒素,損害腎臟。③腎小球就好比一個篩子,起過濾作用,所以會造成活性物質在此滯留。而腎小管濃縮的同時有些活性物質會沉積下來,更是增加了藥物對腎臟的損害。

我們最常見的會造成腎損傷的藥物就是抗生素,此外還有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腫瘤藥、抗病毒藥、他汀類、磺胺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等。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且長期用藥者應定期複查腎功能。

本期答主:蘇紅,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一般情況下,藥物進入人體後,都有吸收、分佈、代謝及排洩的體內過程,不論口服還是注射,給藥的途徑如何,也不管藥物的代謝情況怎樣,最終藥物及其代謝產物都要排洩出去,而大多數藥物的排洩,主要經過腎臟代謝,當然也有少部分是通過糞便、呼吸、汗液和乳汁排出體外。

  由於腎臟是最重要的藥物排洩器官,多數藥物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經腎臟從體內排洩消除,而腎臟對藥物的排洩方式主要為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分泌,腎小管重吸收是對已經進入尿內的藥物回吸收再利用。因此藥物在治療疾病過程中,多少都會對腎臟產生一定影響,比如,大部分抗生素主要經腎臟排洩,如青黴素類、頭孢類,其尿藥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數十倍時甚至數百倍,可損傷腎近曲小管細胞,使用時應注意其腎毒性。

  許多解熱鎮痛藥物,也就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常見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等,健康人合理應用一般很少引起腎毒性,但流行病統計學表明,長期服用有慢性腎炎、腎乳頭壞死等可能。腎血流減少或損傷腎小球功能的疾病,可以使藥物的濾過減少,也影響腎小管的重吸收和主動排泌功能。在腎功能不全時,藥物對腎臟的損害就會更突出。因此臨床用藥需要謹慎,很多藥物對於腎功能異常患者來說,都是慎用甚至禁用的,而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會影響藥物的排洩,對腎臟造成損傷。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因為腎臟是一個排洩器官,很多藥物都是經過肝臟代謝,經腎臟排洩的。

有很多的藥物可以損害腎臟:

目前已知的腎毒性藥物可以分為幾類:

1.抗生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妥布黴素、阿米卡星、利福平、萬古黴素、兩性黴素B等
2.解熱鎮痛藥:布洛芬、萘普生、對乙酰氨基酚、安乃近等
3.腫瘤化療藥:順鉑、甲氨蝶呤、絲裂黴素-C、亞硝基脲類、5-氟尿啼澱等
4.抗癲癇藥:三甲雙酮、苯妥英鈉等
5.血管造影劑
6.中草藥


生活的感冒感染等疾病,抗生素和解熱鎮痛藥物比較常用,有些都濫用的一塌糊塗,利益燻心的的背後,更多無奈苦不堪言!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其實是那些鮮為人知的“最傷腎中藥”,目前已發現近百種中草藥對腎臟有毒害作用,比如: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藥物!


陳舟醫生


事物都有兩面性。藥物也一樣,國人常說的陰陽相對。

藥物損害腎臟、肝臟是藥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應。

說說藥物的作用吧。

藥物的治療作 凡符合用藥目的或能達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為藥物的治療作用。根據治療目的的不同,治療作用分為對因治療和對症治療。前者目的在於消除致病因子,後者目的在於緩解症狀。如細菌素感染引起發熱、應用抗菌藥抑制或殺滅細菌,為對因治療,應用解熱鎮痛藥,為對症治療。

藥物的不良反應 凡不符合用藥目的,並給病人帶來病痛和危害的反應為不良反應。不良反應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副作用 在治療劑量時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產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藥物的選擇性差,作用廣泛。如阿托品通過阻斷M受體,產生廣泛的藥理作用,解除平滑肌痙攣,可用於胃腸絞痛、膽絞痛、腎絞痛等。當阿托品一種作用為治療作用時,其他作用即成為副作用。藥物的副作用是藥物本身固有的,是可預知的。

2.毒性反應 藥物在用量過大、用藥時間過長、機體對藥物敏感性過高或用藥方法不當時所造成的對機體的危害性反應,如大量長期服用利福平造成肝臟損害,大量長期應用氨基糖苷類引起的聽力損害,導致永久性耳聾。毒性反應大多數可預知,可避免。

3.變態反應 藥物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應稱變態反應,又稱過敏反應。藥物本身、藥物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或藥物制中的其他物質,作為抗原或半抗原引起過敏反應。變態反應與藥物劑量及藥物作用無相關性,而與個體反應的差異性相關,難以預料。

4.繼發反應 藥物發揮治療作用後引起的不良後果稱繼發反應又稱治療矛盾。如四環素類、頭孢三代等廣譜抗菌藥長期應用,破壞了腸道菌群的平衡,使不敏感菌大量繁殖,引起二重感染。

5.後遺效應 停藥後,血藥濃度降到閾濃度以下時引起的不良反應。如應用巴比妥類藥催眠,次晨出現的頭暈、嗜睡及睏倦等不良反應。

6.致突變、致畸、致癌 合稱為三致試驗,藥物損傷DNA,引起基因突變為藥物的致突變作用。藥物引起胚胎生長細胞基因突變,導致胎兒畸形,為致畸作用。藥物引起基因突變導致癌症發生為致癌作用。

謝謝閱讀!


醫緣墨韻98


藥物自用藥部位進入人體後,都有吸收、分佈、代謝及排洩的體內過程,大多數藥物的排洩,主要經過尿液,其次是糞便,也有部分通過呼吸、汗液和乳汁排出體外。

其中腎臟是最重要的藥物排洩器官,多數藥物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經腎臟而從體內排洩消除,而腎臟對藥物的排洩方式主要為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分泌,腎小管重吸收是對已經進入尿內的藥物回吸收再利用。

因此藥物在治療疾病過程中,多少都會對腎臟產生一定影響,比如,大部分抗生素主要經腎臟排洩,如青黴素類、頭孢類,其尿藥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數十倍時甚至數百倍,可損傷腎近曲小管細胞,使用時應注意其腎毒性。

許多解熱鎮痛藥物,也就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常見的比如布洛芬、雙氯芬酸,在健康人合理應用一般很少引起腎毒性,但流行病統計學表明,長期服用有慢性腎炎、腎乳頭壞死等可能。

大家耳熟能詳的常用藥阿司匹林,功能強大、應用廣泛,但在少部分人(特別是老年人)應用時,即便使用前腎功能正常,也可以引起水腫、多尿等腎小管受損表現。

腎血流減少或損傷腎小球功能的疾病,可以使藥物的濾過減少,也影響腎小管的重吸收和主動排泌功能。在腎功能不全時,常出現有機酸類物質堆積,可影響弱酸類藥物的腎小管排泌,很多主要經腎排出得藥物,比如氨基糖苷類等,將會使得藥物半衰期延長,因此應用時必須減量,嚴重腎臟病患者應禁用。

因此臨床用藥需要謹慎,很多藥物對於腎功能異常患者來說,都是慎用甚至禁用的,而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會影響藥物的排洩,對腎臟造成損傷。


牧野山林醫生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是腎臟?

腎是脊椎動物的一種器官,屬於泌尿系統的一部分,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最後產生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同時也具備內分泌的功能以調節血壓。(以上解釋來自百度百科)

從腎臟的功能來看,腎臟是絕大多數雜質的過濾途徑。

任何藥物不管你是什麼給藥途徑大多最後的排洩都要進過腎臟。

有些藥物會在體內分解,那些被分解吸收後留下的化學成分會破壞腎臟裡面的各種酶。一旦平衡被打破,超過了你自己的身體的調節能力。就很容易產生腎損害。

而有些藥物會在體內產生結晶。 比如人工合成的磺胺類藥物,那些藥物會在腎臟內酸性尿液中析出結晶,就像腎結石一樣。所以用藥的時候醫生或者藥師會囑咐你多喝水,以促進藥物的排洩。


有些藥物對腎臟的損害是一次性的,停藥後會消失,但是有些藥物的損害卻不是那麼簡單,是很嚴重的。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平常用藥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不要隨便什麼藥都用。比如第一代頭孢,氨基糖苷類藥物:慶大黴素,鏈黴素等所以用藥的時候要多諮詢醫生和藥師的建議。


藥學老司機


藥物都有一個體內過程:吸收,分佈,代謝,排洩。


不論給藥途徑如何,藥物都要排洩出去,而大多數藥物的排洩,最終都要經過腎臟。


所以,大多數藥物都會對腎臟造成一過性的損害,當停藥後腎功能會恢復正常。個別腎毒性強的藥物,使用時需要多喝水,加強排洩,減少藥物在腎臟內的停留時間,比如我們常用的左氧氟沙星,服用時需要多飲水。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藥品使用都講療程的原因,如果長期服用某一種藥物,會持久的對腎功能造成損傷。


另外,嬰幼兒、老年人,腎功能相比正常人要低一些,所以服用藥品時,用藥劑量和療程更要慎重。對於不確定的用藥問題,請及時諮詢專業藥師。


臨藥健康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器官,也是藥物解毒的主要臟器,因此凡是用藥不慎,濫用藥物都很有可能引起肝損害。藥物進入人體後,要麼通過肝臟解毒,要麼通過腎臟排洩。如果藥物是通過肝臟解毒,對肝臟是存在一定的損害。


bettiewang


首先,我們人體的組成是有機的,也即碳水化合。而西藥是化學合成的,中藥雖說也是植物的,但在配五中有的中藥大部分是有毒性的,西藥、中藥在作用於病灶後,絕大部分要被我們身體器官代謝掉,而腎臟又是主要的代謝器官,故傷害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