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的真實面目

孩子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的真實面目

孩子的表現往往代表了一個家庭的形象。

有一個這樣的笑話:一位父親教育自己的孩子說:“你應該好好地學習呀!你知道嗎,林肯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是班裡最好的學生。”

孩子說:“是呀!可我知道,林肯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已經是國家總統了。”

雖然只是一個笑話,但卻形象地反映出現代家庭教育中暴露的問題: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卻沒有想過自己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家長的價值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每個孩子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每個階段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總的來說,人生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幼兒期、求知期、創業期、享受期和等待期。其中,父母對幼兒期和求知期的孩子影響最大。

幼兒期(也可以稱為成長期)0~6歲:這個階段是人從嬰兒生長到幼兒,主要是長身體的時候。這個時期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會潛意識地模仿父母的動作和行為,並默認為父母做的都是對的;

求知期6~20歲:正值孩子心智發展的最佳時期,父母的言行舉止和價值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所以父母要特別注意平時的相處之道和正確價值觀的體現。

這兩個時期孩子基本就會樹立起自身的行為習慣和人生價值觀,並影響他接下來的人生階段。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從來不讀書,也不買,甚至討厭書籍。

孩子:根本不知道閱讀是什麼滋味,也少有閱讀的機會。而不閱讀的孩子,總是會少些靈魂的香氣。

父母:

在公共場所常常大喊大叫,責罵孩子。

孩子:學爸媽的樣,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的,也在學校對同學大聲指責,讓人覺得不舒服,缺乏教養。

父母:常常焦慮,脾氣暴躁。

孩子:情緒很難穩定,更加不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脾氣往往很不好。

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在家裡吵架動手。

孩子:孩子缺乏安全感,也學會用暴力這種方式去解決和同伴之間的爭端。

父母:常常說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孩子:反正爸媽瞧不起我,我努力給誰看?要麼自卑,要麼叛逆。

父母:永遠只關心孩子的作業和班級排名。

孩子:你不如生一個考試的機器,天天拿百分。

父母:通過一件小事就給孩子貼一個標籤。

孩子:反正爸媽已經覺得我就是這樣子,改變有什麼意義?就破罐子破摔吧。

父母:待人刻薄和愛教訓別人。

孩子:教訓同學時很刻薄;對成績差的同學明顯表現出蔑視,缺少同情心。

父母:對待生活消極悲觀,工作也是厭倦加牴觸。

孩子:做什麼都是無精打采的,沒有勁頭。消極面對人生和學習,嘲笑那些努力的人。

父母:天天告訴孩子讀書就是為了以後賺大錢。

孩子:如果人生就是為了賺一堆數字,那我不感興趣!

父母:家裡的電視機從來沒消停過。

孩子:我也要追劇,我也要看動畫片,沒資格管我,各看各的。

父母:毫無規矩地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哪怕縮衣節食,賣血賣命。

孩子:我覺得爸媽是自找的!必須滿足我,必須的!

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和孩子老師爭吵。

孩子:孩子對老師的敬畏之心蕩然無存,學校教育無從談起。

父母:常常在麻將桌上打發時間。

孩子:只要打麻將就能掙錢過日子了。

父母:在別人背後討論是是非非。

孩子:孩子也喜歡打小報告,說同學們的長短。

當你準備責備孩子的時候審視自己做的是否比孩子做得好。你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何嘗不是第一次做孩子呢?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唯一存在的優勢就是告訴孩子失敗的經驗,讓他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