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兩個腦細胞的生物,研究表明設計未來機器人大腦有望

大腦是我們人體的控制中心,讓我們可以做出各種反應,大腦的歷史有多久遠呢?這個答案甚至可以追溯到30多億年前,地球誕生的第一批生命的身上。在今天或者未來,人工智能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然而擺在科技面前的一個難題便是設計機器人大腦,只有這樣,冰冷的機器才有“活”過來的樣子。

科學家發現兩個腦細胞的生物,研究表明設計未來機器人大腦有望

地球存在數之不盡的生物,它們的大腦形態也是各種各樣。複雜的就如人類的大腦,其腦細胞就有140億~150億個,但是人類發展至今,還有90%多的腦細胞在沉睡,可以想象腦容量是多大;而相對於海綿這種古老的生物,至今至少有6億年的歷史,但是它卻沒有大腦,甚至最基本的腦神經細胞都沒有,簡直就是生命中的奇蹟。雖然想找出一個合適的動物大腦來研究並不容易,但是科學家還是在一種動物的身上找到了希望,那就是蝸牛。

科學家發現兩個腦細胞的生物,研究表明設計未來機器人大腦有望

科學家發現蝸牛一直是用兩個“大腦”來思考自己的慢生活,表面上說是兩個“大腦”,實際上是兩個腦細胞,只不過它們的分工比較明細,工作起來比較簡單,不會像人腦需要經過複雜的反應。雖然蝸牛在某種意義上是沒有完整的大腦,但是它卻能過上正常的生活,這便是它的研究價值所在。

科學家發現兩個腦細胞的生物,研究表明設計未來機器人大腦有望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假如蝸牛要進行一項任務,那麼這兩個腦細胞會分別執行激勵和控制的指令。例如蝸牛感覺到飢餓時,其中一個腦細胞判斷是否真的飢餓,而另一個會思考如何找到食物。除此之外,它們在完成一項複雜的任務時,只是消耗少許的能量,我們人類的大腦雖然只佔2%的重量,但是卻消耗我們人體20%的能量,蝸牛的大腦在這點上相對於人類的大腦來說高級了不少。科學家覺得,蝸牛大腦的這種工作機制或許能幫助人類制設計出機器人的大腦,他們也將這次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科學家發現兩個腦細胞的生物,研究表明設計未來機器人大腦有望

在科技的歷史中,許多先進儀器的發明都是在動物的身上獲得啟發,最後形成了仿生學。像利用蝙蝠和海豚的聲波探測,發明了超聲波雷達,蒼蠅的眼睛,發明了蠅眼攝像機等等,都是仿生學的例子,這些案例似乎在告訴我們一切都有可能,那麼我很期待第一批擁有“大腦”的智能機器人會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