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與他的「靈與肉」

張賢亮與他的“靈與肉”

正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黃金強檔播出的42集連續劇《靈與肉》,改編自作家張賢亮的同名小說。在上世紀80年代,它曾經被改編成轟動一時的電影《牧馬人》,影片由謝晉執導,並榮獲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此次電視劇版的《靈與肉》一經播出,又一次勾起了一代人的回憶,這其中,不乏對於張賢亮及其作品的懷念。

他的青春歷經坎坷

張賢亮的家世頗有些顯赫。他的祖上是江蘇盱眙人,祖父張銘曾是第一代留美的學生,在留學美國期間,便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張賢亮的父親張友農也在美國留學過,且就讀的是哈佛大學商學院。張友農和張學良有交情,“九一八事變”後,張友農隨張學良到了西安。一直到“西安事變”之後,張友農才棄官從商,並帶著剛剛出生不久的張賢亮來到重慶。抗日戰爭結束後,張賢亮的父親攜全家搬遷至上海經商。1951年,張友農去世。不久,張賢亮和母親、妹妹響應國家的號召,到了西北開荒。時年19歲的張賢亮獨自擔負起養家的重任。

家庭生活的變化,時代的變化,甚至還有暗湧在內心裡的青春理想,讓張賢亮很有表達慾望,他的寫作天賦嶄露頭角。不久,他在當地報刊上發表了十幾首詩歌和散文,並因為他的文學才華被調到甘肅省委幹部文化學校,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員。然而,1957年,詩歌《大風歌》的發表,卻讓張賢亮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坎坷,因為這首詩,他被打成了右派,接受了“勞動改造”22年,直到1979年,才終於恢復了名譽。

筆耕不輟的創作路

在這22年勞動中,張賢亮積累了太多的生活苦楚,不吐不快。他夜以繼日地寫作。1980年,他完成了長篇小說代表作《綠化樹》。這部作品一經發表,便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張賢亮的名字,也一時間紅遍了大江南北。自此,張賢亮在寫作上也是一發不可收拾,而他的創作,一切都是緣自他受盡苦難的那22年。他在自己的小說裡也寫了他自己的真實經歷,比如他的一次“死亡事件”:有一年,張賢亮在勞改農場幹活的時候,犯了重病,昏迷不醒。他有一個右派醫生朋友在農場幹活,可十分不巧的是,這位醫生到另一個農場給人看病去了。農場裡的人叫張賢亮叫不應,以為他死了,便把他抬到了太平間。張賢亮在太平間裡躺了一天,從昏迷中醒來,坐起來以後,發覺周圍都是屍體。他以為自己做了噩夢,可是,等他清醒過來,確認自己躺太平間裡,他緊張極了,拼了命地爬呀、爬呀,終於爬到了太平間門口。可是他當時根本沒有力氣,拉不開太平間的門,又昏過去了。直到他的醫生朋友從附近農場趕回來,把他救了出來。

正是由於這樣的人生經歷,使得張賢亮在文學創作上一開始便有著與眾不同的視野和境界。他的小說《靈與肉》,被著名導演謝晉改編為電影《牧馬人》,打動了上世紀80年代的一代中國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