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七一特刊|做青春无悔的追梦人

七一特刊

值此黨的生日來臨之際

魅力夷陵特推出【七一特刊】

用一系列典型事蹟和主題活動

共賀中國共產黨生日快樂

文/中共蕭氏茶業集團黨委書記 肖 勇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

我生在茶鄉,長在茶鄉。兒時的記憶,揮之不去、歷久彌新的,都是那熱火朝天的採茶製茶場景,盡是那溢滿鄉愁的縷縷茶香。多少青春年月,父老鄉親辛勤耕耘在茶山,祖祖輩輩手搓腳捻在茶場,耳聞目染,身體力行,茶的清靜、樸素、平淡,哺育了我勤懇務實的個性,也給予了我積極向上的力量。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也正是帶著對茶的熱愛、鍾情和痴迷,飽含著與茶相知、相伴的濃濃深情,我自小便隨父母種茶採茶,跟姑父學上鍋制紅茶,14歲在鄧村國營茶場做學徒,17歲走街串巷賣茶葉。可以說,我是聞著茶香、喝著茶湯長大的,品茶味、明事理、知艱辛,生來是茶人,註定結茶緣!


回眸蕭氏黨委15年的光輝歷程,回首蕭氏企業20年的創業之路,回顧我30多年的茶人生涯,有鮮花、有掌聲,也有荊棘和淚水。就彷彿一場重生的洗禮,伴著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懷著對美好明天的嚮往和期盼,帶著以茶勵志、興茶富農的理想與信念,我和大家攜手風雨,予人茶香,一路踏歌而來。


有理想的人,自強不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渡時期,因當時對蘇出口貿易中斷,紅茶積壓滯銷嚴重,鄧村被迫由紅茶向綠茶轉型。加之茶葉統購統銷政策取消,“鄧村”商標被外地搶注,面對激烈嚴酷的市場競爭,承載了半個多世紀時代印記的國營鄧村茶場逐步走向衰退,鄧村茶產業因此急轉直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靡。漫山的鮮葉賣不出好價錢,上好的幹茶找不到好銷路,鄉親們雖然起早貪黑,勤耕不輟,但還是守著茶園過著窮日子。受市場影響,集體茶場經營困難,鮮葉收購價一壓再壓、一降再降,部分老百姓砍茶燒柴、毀茶種糧的現象時有發生。回想起年少的那段記憶,至今仍是歷歷在目,哽咽成淚。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茶賤傷農”的無奈和辛酸,深深地觸動著我,刺痛著我,也無時無刻地激勵著我。因為我是茶鄉的兒子,是茶人的後代,沒有理由坐等靠要,更沒有理由抱怨命運。窮則變,變則通。絕不能再開歷史的倒車,守著“搖錢樹”砍茶樹,一定要應對市場經濟大潮,打開銷路、找到出路,讓鄧村茶走出大山、賣出應有的價錢,讓鄉親們過上靠茶脫貧、以茶致富的好日子。憑著對茶的特殊情感,帶著興茶富農的理性思考,我下定決心,要堅守茶人的理想,傳承父輩的衣缽,做一個時代呼喚、百姓所需的領頭雁。不管市場如何變換,始終盯準一個產業,只要堅定“茶就是鄧村的出路”,就看得到前景和希望,就能帶領鄉親們找回迷失的信心,走出困境、走出貧窮、走向富裕!


走出大山,直面世界,我闖蕩市場的步伐從未止步,追逐夢想的腳步從未停歇。每賣出一斤茶,每交一個客戶,每走一座城市,想到鄉親們那一張張笑臉,總能給我安慰和鼓勵。1992年,我在宜昌火車站的第一個茶店開張,讓鄧村茶在城裡有了展示和銷售的窗口。迎著異地辦企的潮流,93年我遠赴應城,先後開設了8家“蕭氏茶莊”,鄧村茶逐步走向荊楚大地,為更多的消費者認知和喜愛。98年,我傾其所有,租下後灣村委會的磚瓦房,開辦了創業之路的第一家茶葉加工廠,以當時6倍於市場的保護價收購鮮葉。雖然幾經坎坷波折,但帶著鄉親們闖市場、奔富路的決心,無論多麼艱難困苦,我始終都不曾放棄。看到加工廠門庭若市,茶園裡熱火朝天,特別是鄉親們樸實的笑臉,一次次的熱淚盈眶,讓我感到努力沒有白費,也體會到了信念的力量。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雖然這滿山的茶樹算是“保住”了,但是如何長久保護好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帶領更多的群眾走上靠茶發家致富的新路子,讓宜昌能夠重振“陸羽茶經第一州”的輝煌,我覺得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不僅僅是開幾家“茶莊”、辦幾個“茶廠”這麼簡單,需要更多的“領頭雁”齊心協力,共同撐起茶產業的美好明天。按照“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規範化”的方向和思路,承載著產業振興的深層次思考和期望憧憬,1999年1月,蕭氏茶葉公司在茶鄉鄧村正式誕生。從茶農到茶販,從茶商到茶企,帶著產業先行者的使命和夢想,致力於更多的茶農茶商走上創業致富之路,蕭氏人再度為夢想揚帆起航。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得益於對茶葉的執著和堅持,有了蕭氏的先行帶動和摸索示範,有了區鄉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和長效推動,鄧村隨即開始了“一鄉一業”結構調整,茶廠茶企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鄉親們“寸土種茶”的熱情也更加高漲。凝聚著幾代茶人的智慧和汗水,伴隨著蕭氏的摸索、成長和發展,鄧村鄉的茶園面積不斷擴大,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不足2萬畝,發展到今天的8萬多畝,產量和麵積位列全國鄉鎮首位,相當於一個縣的面積總和。今天的鄧村,戶平茶園9.35畝,人均純收入1.6萬元,存款餘額3.6億元,茶農收入的90%以上均來自於茶葉。不僅鄧村茶從品質到品牌聲名遠揚,鄧村鄉也已蜚聲海內外,已成為享譽全球的“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最美小鎮”、“世界茶旅小鎮”。最難能可貴的是,鄧村以不懈堅持和不斷摸索,向全國貢獻了“一鄉一品”、“興茶富農”的模式和經驗。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中國最美小鎮”、“世界茶旅小鎮”——鄧村鄉


有信念的人,行穩致遠。

2000年代初期,新舊世紀更迭之際。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在蕭氏的示範和帶動下,宜昌茶產業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大大小小的茶廠企業先後興起,在這片有著幾千年璀璨文化的毓秀之地生根萌芽。但是,看著茶廠堆積成山的柴火,山上老化混雜的茶樹品種,想到在全國市場還無一席之地的宜昌茶,我心裡不是滋味,這麼幹下去無疑就是自毀前程、自廢“武功”啊,又何談彎道超越、走向全國呢!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只有直擊“痛點”,才能補齊短板。幾經矛盾與彷徨,我痛定思痛,也痛下決心,要引入工業理念,建立標準體系,發展現代茶業,不等不靠,率先作為,掀起一場轉型增效的深刻“產業革命”。要像呵護眼睛一樣,像對待生命一樣,立行立改,一干到底,做“綠”、做“優”、做“實”生態茶產業,走一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讓宜昌成為名副其實的名茶之鄉,讓湖北茶成為新時代的中國名茶。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蕭氏茶業集團茶葉鮮葉清洗工藝


目睹宜昌“有茶無市”的困境,飽含著壯士斷腕、自我革命的毅力和決心,蕭氏立志不僅要當茶產業的帶頭人,還要做中國茶業的標杆企業,助力茶產業由傳統粗放向現代高效轉型。圍繞這個目標,蕭氏把茶園當作“第一生產車間”,率先推行“藥肥革命”和生物防治,全面倡導機耕、機防、機剪、機採“四機作業”,摸索實行“煤改電”、“煤改氣”清潔化能源改造,以一個茶人的責任和良知,堅守不燒柴、不毀林、不添加的底線,為父老鄉親守住綠水青山。2006年,由蕭氏謀劃發起和籌資參建的三峽國際旅遊茶城,從藍圖變為現實,一躍成為中南茶市的“晴雨表”、渝東鄂西最大的產地交易市場,結束了三峽茶農“提籃小賣”的辛酸過往;2008年,王家埡、霧渡河、楊家灣等10多個茶產業科技園先後竣工投產,正式吹響了以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茶業的時代號角;2012年,太平溪無性系茶樹良種繁育工廠竣工投產,宜昌茶葉品種的“改良之戰”正式打響;2014年,秭歸中壩子、興山普安、鄧村楊家灣、太平溪許家衝、樟村坪桃坪河、霧渡河清江坪等富美產業新村先後建成,既美了生態,又強了產業,也富了茶農。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蕭氏集團霧渡河現代標準化茶葉基地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蕭氏集團太平溪無性系茶樹良種繁育基地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蕭氏集團楊家灣有機茶葉第一村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蕭氏茶業集團深加工產業園區


應用前沿技術和現代工業,大刀闊斧的改造茶葉傳統產業,讓古老的產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一直以來都是蕭氏人的夢想。圍繞茶產業的鏈條延伸、功能拓展和技術進步,蕭氏長期聚焦“食品級、醫藥級、化工級”的茶葉深加工增值利用,致力於將茶由“喝”向“吃”、“穿”、“用”等領域延伸拓展,著力解決茶資源嚴重浪費、夏秋茶利用不足的突出問題。歷經十多年不懈努力和潛心付出,依託蕭氏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省級茶葉精深加工工程技術中心等6個業內領先的茶科研平臺,蕭氏茶產業高新科技工業園一期於2011年順利竣工投產。在科技創新的強力推動下,通過工業化支撐和產業化開發,蕭氏人以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將茶產業鏈條拓展到了茶育苗、茶籽油、茶食品、茶飲品、茶粉體、茶包裝、茶餐飲等延伸領域和新興行業,實現增值開發利用、“吃幹榨淨”每顆茶葉的目標和夢想,正離蕭氏越來越近。


憑著一股子不服輸、不懈怠的幹勁和勇氣,蕭氏從0起步,由無到有,不懈奮進,不斷壯大,全國首創的茶樹鮮葉清洗、三位一體蒸汽殺青、頂級紅茶智能發酵、能存放豐富內含物新型綠茶等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先後問世,不僅顛覆了幾千年來的傳統茶葉加工工藝,也讓長期以來對中國茶葉持有偏見的日本專家為之驚訝。從宜昌火車站的第一家茶店開始,到“蕭氏”遍佈省內外大中城市黃金商圈和機場車站的“健康館”、“專營店”、“加盟店”,再到茶產品網絡批發平臺正式上線運營,潔淨品質、金牌口碑和下沉式營銷,讓蕭氏茶走向全國,譽滿神州。在世界綠茶大會、中國國際茶博會等全球茶業盛會上,“蕭氏”系列產品多次衛冕、屢獲金獎。“綠色、潔淨、健康”,已經成為蕭氏茶業的代名詞,成為世界茶葉新絲路的新風尚。


帶著一份堅持、一種責任和一個信念,蕭氏人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永不停歇。也正是在蕭氏的創新引領和示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茶農群眾,依託產業走上了生態致富之路;越來越多的個體戶和茶商茶販,沿著蕭氏的足跡踏上了市場化經營之路;越來越多的茶廠企業,跟隨蕭氏的理念成長壯大為產業化龍頭企業。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支持,得益於成百上千茶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得益於十幾萬茶農群眾的辛勤耕耘,今天的茶鄉夷陵,茶園面積已由2000年初期的不足5萬畝,擴大到2017年的23.4萬畝,茶農群眾安居樂業,現代茶業蓬勃發展,“桔都茶鄉”享譽全國,多項指標領先業內,“千家萬戶製茶忙、各自為陣跑市場”已經成為過去。承載著脫貧攻堅、保護生態、傳承文化和傳遞健康的重要使命,茶葉作為湖北的優勢特色產業,現有71個縣(市、區、林區)300多個鄉鎮種植生產茶葉,是全省500多萬從業者的立身之基和生存之本。


有夢想的人,自帶光芒。

奮鬥從來都沒有終點,任何時候都只是起點。30多年來,我始終堅守初心,勤於耕耘,奮發擔當,積極投身於鄂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時代征程,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人大代表的應有的責任和使命。為加快全省“柴煤改電”步伐,幫助茶企減負降壓,我積極呼籲茶葉初加工用電政策,順利實現了鮮活農產品用電補貼。受襄陽市委市政府的委託邀請,我先後赴南、保、谷、樊等縣(區)開展茶產業考察,編制完成了《襄陽市現代茶產業發展規劃》,並通過了中茶所、湘農等專家評審,為鄂西北茶產業的綠色發展提供了前瞻建議和有益思路。按照湖北打造“千億茶產業強省”的部署要求,我結合鄂茶產業發展的短板和痛點,積極參與省政協茶產業發展協商,倡議培優“宜紅”公共茶品牌,提議打造“三峽茶谷”現代茶產業集群。為依法興茶、科學發展,從法治層面保障和規範鄂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我提交的《關於儘快制定出臺〈湖北省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的議案》,已經省人大十三屆一次會議表決通過,隨著茶產業立法正式啟動,鄂茶即將迎來新的春天。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蕭氏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肖勇在湖北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上為湖北茶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蕭氏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肖勇在湖北省政協召開的“復興‘萬里茶道’東方茶都,叫響湖北茶產業品牌”月度協商會上發言


面對當前資源約束趨緊、經濟增速放緩、茶葉產能過剩、生態系統退化等新形勢下的新挑戰,特別是鄂茶發展面臨的標準化體系缺位、現代化動能不足、長效化培育不夠、法治建設滯後等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蕭氏人以全新的視野、以創新的精神、以共享的理念,謀求新時代下茶產業轉型變革的決心,矢志不移,堅如磐石!圍繞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轉型目標,蕭氏由規模型轉向質量型轉變、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堅持“質量興茶、綠色發展”的理念方向不動搖。利用產業鏈、客商鏈、企業鏈優勢條件,蕭氏近年來積極承接國內外先進技術、新興業態等生產要素,主動吸引國內外行業龍頭和優質資本在夷陵投資落戶,積極發起湖北茶產業技術研究院、夷陵茶業博物館、茶主題公園等茶產業重大工程建設,充分發揮了全國重點龍頭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示範與引領帶動作用。今天的蕭氏,全球一流的名優茶潔淨化智能“無人工廠”已在鄧村正式開工,芯柑紅、蒸綠金、精深加工等蕭氏工業園二期項目全面啟動,集團已成功躋身全國茶葉行業四強,順利入選“全國三產融合百佳案例”,成為全省12條農業產業鏈唯一的茶科技創新鏈示範企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在省市區黨委政府的殷切關心和支持鼓勵下,在蕭氏的積極促成與誠意感染下,日本川崎、人福藥業、鄂旅投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行業龍頭先後來夷投資落戶,現代茶機械、特醫食品、茶業深加工、三峽茶谷·茶旅小鎮等一批產業項目和重點工程先後達成合作,與多個行業龍頭的合作洽談也已全面展開。作為擁有幾千年燦爛文化的“舉國之飲”,質量興農和減貧增綠的重要支撐,茶葉產業與食品、醫藥、文化、旅遊、外貿、重工、物流等多個領域跨界融合和攜手聯姻的偉大征程,即將在夷陵茶鄉、荊楚大地盛大開啟!夷陵茶鄉的美好明天、鄂茶復興的璀璨前景,將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華麗綻放。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2017年6月28日,蕭氏集團與川崎簽訂現代茶機械項目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2017年7月6日,蕭氏集團與宜昌人福藥業簽訂特醫食品項目

七一特刊|做青春無悔的追夢人

2018年3月19日,蕭氏集團與鄂旅投、夷陵區政府簽訂“三峽茶谷•茶旅小鎮”項目


乘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東風,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蕭氏爭領產業雁陣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讓茶樹變成生態富民的“搖錢樹”,讓茶葉成為鄉村振興的“金葉子”,讓茶農擁有更多獲得感,讓茶的元素走向全世界。一個夢想,兩個夢想,三個夢想……蕭氏人和千萬個茶人的千萬個夢想,無不飽含著智慧和汗水,承載著希望和囑託,在理想信念的不懈堅持與務實奮進中,熱血沸騰,激情燃燒。我想,這應該就是信仰化為行動的力量!因為信仰是實現夢想的精神旗幟,給予了堅持的動力和行走的力量。夢想也從來不曾拋棄信仰她的人,只有堅定信仰,才能不忘初心,放飛夢想,堅守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追求,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赤子之心。終有一天,信仰會成為你心中最閃亮的存在、最有價值的所在!


心中有夢,腳下有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肩負著各級黨組織的重託,承載著茶鄉群眾的期盼,擔負著億萬消費者的心聲,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前行的路上,都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你我都是無愧於時代、無悔於青春的逐夢人!

七一特刊|做青春无悔的追梦人

主辦:中共夷陵區委 夷陵區人民政府

承辦:中共夷陵區委宣傳部

文圖:區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