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首富》:給你10個億,你就自由了?

《西虹市首富》:給你10個億,你就自由了?

看了《西虹市首富》,具體不劇透了,大家自己去看,只說一個主線:沈騰飾演的主角王多魚需要在一個月內花光10個億。

一邊看電影,我一邊不自覺的打起了算盤,估計很多人也和我差不多:如果突然讓我在一個月內花光十個億,我會怎麼花呢?

與此同時,我還聯想到另外一個最近一直思考的問題:如果有了足夠的錢,是否就能獲得完全的、絕對的自由呢?

我最早接觸到到“錢就是自由”這一概念,是源自於李敖的一篇文章(也可能是一期節目)《你必須要有一點錢,保護你的自由》,裡面提到兩個小故事:

1、宋朝的司馬光是國家的大臣,很多人剛進朝廷的時候總是先去拜訪他。他跟對方聊天的時候常常問一個使人很難堪的問題。他問:你家裡有沒有錢?你的開支夠不夠?你有沒有欠人家的錢?諸如此類。被問的人出來以後都很奇怪,說司馬光這麼了不起的國家大臣,怎麼問我有沒有錢這種小問題啊,怎麼會問這種怪問題。後來大家再打聽,才知道是什麼原因。

司馬光的標準是: 你這個人有沒有錢,能不能維持生活,能不能不為五斗米折腰。你有這個本領有這個錢以後,他才認為你有獨立的人格。隨時可以丟掉烏紗帽,為了我的原則可以不做官。為什麼呢?因為我不會餓死,我有錢可以保護我的自由。所以,有沒有錢才可以決定一個人有沒有獨來獨往的人格。這就是司馬光的一個標準。

2、美國的富蘭克林講過一句話,他說,兩個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 為什麼呢?因為你會求人。你說我不求人,我就是說不出,我不願意。好,你小孩得了盲腸炎要開刀,要救命,你沒有錢,你要不要為你的小孩去求別人?你會求人。 為了自己可以做好漢,可是為了救小孩你會求人。

由此可見,錢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自由,錢越多越自由,這一點毫無疑問。有了錢,你馬上可以辭去工作,時間自由了,你也可以去任何地方,空間自由了,你追到心儀對象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情感自由了,要是放得開,對象還可以隨意換,肉體也自由了。

也就是說,金錢幾乎可以滿足你在物質上的一切自由。

但這並不是完全的自由。

我最近一兩年常常會做這樣的白日夢,如果現在有多少多少錢,我一定放下手頭的工作,公眾號也不要更新了,英語也別教了,就去做那些想做的什麼什麼事,但我馬上就發現,就算現在沒有那麼多錢,這些事情我還是能抽出時間和精力去做,但我並沒有做,我沒有實現“動手去做這些事”的自由。這種“不自由”,並不是完全因為錢,還因為我不夠勤奮,不夠高效,太過懶惰。

這樣的“不自由”,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經歷。明明下了100個決心,今晚一定要早睡,結果還是躺在床上刷手機,從十一點到三點,邊後悔邊黑著眼眶熬著夜;好不容易起了個大早,滿心歡喜的想要踏實工作,度過一個充實且高效的上午,結果還沒到10點就開始忍不住上網,一眨眼又吃中午飯了。

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日常,我們連最簡單的“早睡早起”、“全神貫注”的自由,都很難保證。

再把難度稍微調高一點,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如果有10個億,我能學好英語嗎?

你說,當然可以呀,我直接去美國住三年啊。真不是這樣,我見過太多的案例,在國外生活很多年,英語完全沒進步,因為他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從來不主動練習,完美的英文環境對他毫無用處。

如果有10個億,我能練好鋼琴嗎?

真不一定,其實學鋼琴吉他什麼的需要那麼多錢嗎?一套基礎課程,一千塊搞定,大部分人還不是學了兩節課就再也沒去了?幾千上萬塊買的樂器躺在牆角積灰。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練?你自己也知道這是藉口了。

如果有10個億,我能成功減肥嗎?

也不一定,其實減肥最多花個健身房的錢、跑步機的錢,或者一雙跑鞋的錢,但是大多數人,最終還是抵擋不住食物的誘惑,敗下陣來。

你看,即使有了錢,我們還是無法輕易獲得“早睡早起”、“全神貫注”、“習得技能”以及“堅持不懈”的自由。

當然你會說,我有了10個億,我TM還需要學英語嗎?我想幾點起幾點起,我根本不用幹活,想吃什麼吃什麼,找我的女人排成隊,吃再胖也無所謂,還跟你在這羅裡吧嗦?確實,有了10個億,你想怎麼活都可以,但那是另一個話題了,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追求還是不止於此的。

所以,我目前的結論是,金錢確實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自由,它可以讓你免於外界和物質的束縛,但終究沒辦法幫你解開自我和精神的束縛,金錢之外,越自制、越自律、越聰明、越勤奮,才能越自由。

這將是我持續努力的方向。

誰叫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