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IPO在即,一家路邊十元店如何創造年入百億的神話?

來源| 江瀚視野觀察

十元店到底是一個如何瘋狂的商業模式?

多年前,在美國大街小巷開滿“一元店”的消息開始在國內流行,於是乎本著中國製造超級模仿特徵,大量的9.9元店在國內盛行一時,然而這些品質低劣,似乎都是從義烏小商品市場進購的東西實在無法吊起國人的胃口,所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狂潮之後,就很快的銷聲匿跡了。

然而在中國這片商業繁盛的土地上,幾年之後一個幾乎同質的“十元店”卻引發了世界零售業的狂潮,一家名為“日系店鋪”的十元店,在馬雲過後寸草不生的傳統零售市場中逆市突起,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在全球瘋狂開店2000多家,擁有員工近2萬人,具有營收百億的超強吸金能力,並被無印良品、優衣庫、屈臣氏列為最可怕的競爭對手,上演了一場實體店逆襲神話。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十元店到底是一個如何瘋狂的商業模式?

一、讓人咋舌的十元店

作為一個經常宅在家的人,瀚哥早就習慣了通過互聯網來購物,在各大電商平臺都有著瀚哥資深會員的身影,然而直到又一次一家店讓我震驚了,由此瀚哥出門,無意中在地鐵站隔壁看到了一家店,當時其極度類似無印良品的裝飾風格,瀚哥乍一看還覺得就是無印良品,但是看看標誌卻有著優衣庫的味道,進去之後發現裡面的東西卻是五花八門,說是雜貨鋪或者百貨市場都不為過。

這種奇葩的混搭風,相信很多朋友都能夠猜到是哪一家店,這就是最近一段時間紅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甚至走向世界的:名創優品。相信任何一個逛過名創優品的人都會和瀚哥一個感覺,驚訝於這家店鋪的“奇葩”,說裝潢絕對不是以前那些用個高音喇叭四處喊“只要九塊九“的這種垃圾店鋪可以比擬的,這種近乎絕對的極簡主義,保持著日系商店的標準風格,如果只看裝修的話,這家店的風格一定和無印良品、優衣庫保持在一個品味上。

但是,與普通日系商店高昂的售價不同,同樣的日系商品,名創優品的價格卻低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很多設計感很強的產品,在無印良品可能要幾十上百的價格,在這裡可能真的只要十元。甚至很多同樣的商品,在淘寶的價格都比這家店的價格高,這種價格讓人真的震驚不已。瀚哥也試著買過一些東西,雖然比不上真正的無印良品的品質,但是其極簡主義的設計感,和還不錯的品質,在加上低廉到家的價格,幾個要素的累計疊加,真正的成為了吸引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超級大殺器。很多人都會好奇,這個店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說出來可能不相信,名創優品這個表面上的日系店鋪,卻是由一箇中國人開的,雖然其產品的設計是來自於日本設計師三宅順也,但是其創始人卻是一個湖北人。只是經過包裝之後,名創優品通過日式的設計,被打造成為銷售各種家用百貨,來自日本的“十元店”形象。在中國互聯網電商一路高歌猛進的2014年到2016年,名創優品以一種瘋狂的速度增長起來,用不到三年的時間這個“十元店”就在全球範圍內開了近2000家,營業額超過了100億元,實現對電子商務的逆襲,甚至於一度在互聯網上,其創始人湖北人葉國富被稱為代表中國實體商業擊敗馬雲的人。

二、這個瘋狂的十元店到底是個什麼模式?

相信瞭解瀚哥的朋友到這裡就會知道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奇葩”實體店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朋友也都讀過,所謂的日本店其實絕大多數的商品都是中國製造,在一堆看不懂的日文之下肯定有個不起眼的角落標註著“made in China“,於是網上一群聲討之聲說他們是騙子,是假的日本店。

瀚哥覺得,這件事我們還是要一分為二的看,雖然名創優品用的是日式的裝修風格,但是其從頭至尾也都沒有說過他們是日本店。並且,即使在美國、歐洲甚至日本國內,中國製造也是佔據了絕大多數的份額,這也是中國製造實力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也沒必要去聲討其是騙子,瀚哥關注的就是名創優品這個奇葩是怎麼煉成的?其實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名創優品的核心在於設計感+低價,極簡主義的日式設計+媲美淘寶的超低價格,這才是其成功的關鍵。

總結一下,名創優品的發展核心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日式和經典的設計結合。相信買過無印良品等極簡主義日式產品的人一定會知道,日式的設計對於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來說就像毒藥一樣吸引人,名創優品也是如此,他們的設計師三宅順也就是這種文化的繼承者,一方面,極簡到極致的日本式設計的確是其優勢,另一方面,就像我們一直說的“抄襲”,其產品一直採用的是極簡主義的經典款,以至於很多人都說他是抄襲,無論是不是抄襲,如果能抄到企鵝那種地步,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較為成功不是。

二是對於定價權的掌控。一直以來,我們說中國企業的問題在於我們位於微笑曲線的底端,所以我們的企業賺不到錢,但是由於名創優品把自己的核心設計權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從而導致了所有的代工廠商都要仰其鼻息,從而掌握了幾乎除食品之外其他產品的定價權。

三是對於成本的極度壓縮。一家名創優品的店鋪,用大概三種方法嚴格控制成本,

首先,是所謂商品直採,通過從800多家中國工廠直接訂貨,一方面藉助這些企業已經現成的外貿生產線,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砍掉了中間的環節,從而讓價格可以降低。其次,快速流轉。這個和ZARA的快速銷售體系很像,名創優品通過物流系統控制,將商品的流轉速度從三到四個月控制到了一個月之內,從而大幅降低成本。第三,加盟商控制。其拓展的形式,採用了開放式的加盟模式,讓投資人自己租下並裝修店鋪,卻是由名創優品的總部進行統一的配貨、銷售、管理,投資人只參與營業額分成,這種嚴格控制避免了控制權的分散。

上面三點讓一個不起眼的十元店,成為了一個零售業的奇葩,再次證明了一個問題,並不是馬雲為代表的電商太厲害,而是中國的商品設計、供應鏈的整個環節吸血鬼太多,只要控制住這些中間環節,往往能夠有出奇制勝的效果。

名創優品的出奇成功,我覺得給中國傳統零售企業一個啟示,

當我們打破傳統的層層代理,層層加價的套路之後,也許這才是電商時代對抗電商的不二法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