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古代扶贫的奇思妙想

点击 “蓝字”订阅我们,天下城乡事一本新城乡

扶贫攻坚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都在想办法各显神通。试想,如果名人也来为扶贫出主意,甚至出把力,是不是扶贫效果会更好一些呢?

在我国古代,许多名人都深怀仁爱之心,见到有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总能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他们的做法非常巧妙独到,今天跟着城乡君来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吧~

艺术扶贫——王羲之

有一次,王羲之来到集市上,见一个老年妇女正在卖扇子,生意不是太好,他便走上前去对她说:“你看,你卖的扇子太素净了,我来帮你写点字上去,你的扇子就好卖了。”老者见他一脸诚意,也就没有推辞,王羲之在每把扇子上都写下了几个字,然后交给老妇,老妇见这字写得太潦草了,有些不大高兴,王羲之说:“你只说是王右军写的就好了。”老妇照他说的做了。结果,人们蜂拥而至,不大一会就卖完了。

广告扶贫——苏轼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时,恰遇一个卖馓子的老妇人因为生意不好而发愁。苏轼同情老妇人的境况,挥笔为老妇人作了一首广告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暖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把馓子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刻画出来,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

老妇人得到这四句诗,就把它贴到门上,这还真成了活广告,老妇人的馓子店马上顾客盈门,收入倍增,一家人的温饱解决了。能够主动用诗歌扶贫百姓,恐怕苏轼算第一人吧。

执法扶贫——梅国桢

明代名臣梅国桢任职固安县时,有许多宦官放高利贷给农民,盘剥百姓,其他地方官员不敢过问。有一年,宦官们给梅国桢送礼,想让他为他们讨债。

梅国桢将计就计,请这些宦官来赴宴,宴中,把欠债的老百姓叫来,怒责他们欠钱不还,要他们马上还清。百姓痛申这两年收成不好,又遭灾害。说到痛处不禁都大声痛哭起来,哭得一些心软的宦官也掉下了一些眼泪。

梅国桢一看宦官的态度有些软了,更加一把火,说:“为了还俩,只能卖掉你们的妻女,今晚你们就去道别吧,明天实行。”百姓们一听哭诉得更加厉害了。这场面便那些良心未泯的宦官受到触动,有些当场就把借条撕掉了。梅国侦用这种方式帮了乡民的大忙。

文化扶贫——林召棠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癸未科状元林召棠,衣锦还乡。见到小时候一个朋友的粥店生意冷清,想帮发小一把。正巧,朋友的妻子请他题个店名。林召棠灵机一动,提笔写下了“弓弓店”两个大字,落款写上“道光癸未钦赐状元及第林召棠题”。

过往行人见是状元亲题,纷纷赶来观看欣赏。状元书法娟秀遒劲,每个字都十分有力,就是“粥”字中间少了“米”字,剩下两个弓字,岂不成了别字。一时间状元写别字的消息迅速传开,人们成群结队地前来观看,品头论足。

此时正是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看了字都顺便进店买上一碗凉粥喝,发小的粥店一下子就火了。后来状元才说:“‘粥’字中间的米字是故意漏掉的,就是因为没有‘米’,你们店里的米才多起来的嘛!”

政策扶贫——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在位的时候,曾经强迫富人帮扶穷人。北魏政府要黎民百姓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同一部落、地区的富人和穷人要互相帮衬,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富人家如果有多余的耕牛,就必须借给穷人耕田、拉车。如果富人吝啬不借,被政府知道后,富人的子孙不可以从政,将被永远禁锢在家做平民。

在严厉的政策下,孝文帝治下的富人纷纷开始帮扶穷人。

今日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扶贫的故事,欢迎给城乡君留言分享哦~

脑洞大开!古代扶贫的奇思妙想

新城乡2018年7月刊

一路向北 蜀旅新领地

历史滚滚向前,从古蜀道到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兰渝铁路,今天西成高铁的开通,“蜀道难”走向“蜀道通”,这座城市也有了新的时代雄心——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微信ID:xinchengxiangzz

杂志订阅电话:028-86968784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