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失敗的德國更值得關注

德國為什麼輸了?解答俄羅斯世界盃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冷門,並不是那麼複雜:準備不如4年前充分、隊內不夠團結、教練和球員態度上的傲慢和自負、戰術風格追求極致過程中對優良傳統的拋棄。圍繞這幾個話題,可以找到充分的論據,來解讀三場小組賽德國的鬆懈和懶散。

專欄:失敗的德國更值得關注

然而這聞名於世的德國戰車,在俄羅斯轟然解體,會成為足球歷史上不可思議的現象。世界盃就像一場大戲,由包羅萬象的各部豐富劇情組成,阿根廷的驚魂,如是看來,還只能算驚悚,德國出局,並且是輸給韓國且小組墊底,是任何世界盃猜想和預測中,不可能存在的劇情。德國這一幕,成為了俄羅斯世界盃大戲中的恐怖片。

敗因可以解讀,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未來幾年,德國足球乃至德國社會將如何應對。這一次的失敗,德國足球暴露出了繁榮表象下存在的各種問題,但這只是一個暫時低谷,德國足球后備人才充足、青少年精英培訓一流,俱樂部職業足球也相對健康,體系仍在,基本實力沒有弱化。這一次的失敗,從球隊態度上,和4年前在他們腳下瓦解的巴西有些類似,過度的自負。

專欄:失敗的德國更值得關注

德國隊世界盃歷史戰績

失敗之後的德國,他們可能會產生的反應,尤其具備關注價值。因為這是一個最善於自省、最能夠從失敗中自我修復的民族。

德國人的理性、深入思考能力,以及社會秩序執行中的紀律性,聞名於世。他們的嚴謹態度,常常會被認為到了刻板的地步,由此英式笑話裡,會有著各種對德國式刻板的嘲弄。嘲弄,卻未必是不屑,因為嚴謹刻板到德國的地步,不是隨便就能效仿來的。這樣的社會態度,在執行力和團隊合作上,足夠讓大多數鄰國羨慕。

而民族性格中類似優良品質的形成,和德意志民族近兩千年的形成歷史相關,很長的一段時間,這個鬆散的民族,都屬於被奴役、被驅使的從屬地位,直到普魯士尚武精神的形成,團結了德意志。歷史上的德國,沒有遼闊疆域、沒有繁多人口、物產相對貧瘠,強國環伺,只有保持著高度謹慎和專注,才能維持生存。弗里德里希二世和俾斯麥時代,鐵血尚武精神高揚。他們通過一路鐵血戰爭打敗歐洲鄰國,從奧地利、丹麥,到最強大的法國,統一德意志。

在這個民族崛起過程中,理性務實,是他們從生存走向繁榮的思維態度——德國哲學的崇高地位,以康德的純理性思維開篇,思維上總在尋找絕對的純粹,之後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尼采等,都能找到這樣的脈絡。乃至藝術呈現,都開始進入德國的模式,瓦格納承接莫扎特,卻走向了另一種風格方向。

專欄:失敗的德國更值得關注

嚴謹的另一面,是狂躁乃至瘋狂。嚴謹是生存環境所致,而滿足基本生存之後,團隊組合效率的高超,使德國人在各項事務進步速度上都出類拔萃,熱血又會激盪出自大和狂躁,這就是天使與魔鬼結合的民族性格另一面。節制是生存的基礎,可限制禁令一旦消除,就可能無法無天。

所以在足球層面上,得意洋洋、目空一切的德國足球,未必是最強大的。失敗之後,回到自己巢穴中,自舔傷口、反思自省,他們肯定能找到自己失敗最真實的原因,然後默然砥礪。捲土重來之時的德國足球,會更加可怕。

對於中國足球而言,學習德國足球如何從失敗中站立起來,會比學習德國足球成功的經驗更有意義。十多年前那次德國足球低谷,讓德國真正開始重新架構自己的精英化青訓體系,而且能做到從德國足協到各職業俱樂部乃至各地區業餘聯賽的一體化發展,憑藉深厚的足球社會基礎,迅速解決了足球后備人才問題。這一次的失敗,並不像十多年前那樣國家隊無人可用,勒夫棄用的很多球員,類似薩內、瓦格納,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

專欄:失敗的德國更值得關注

德國隊官推致歉

圍繞勒夫和德國隊的深度拷問,可能更在足球風格和定位上。我認為德國足球傳統,有著“工業化足球”的巨大優勢——這並不是一個貶義概念——戰術組織的嚴謹、團隊分工的精細,以強韌的戰鬥精神和充沛體能為基礎,保持強對抗快節奏的立體化進攻。這樣的足球風格,和普魯士精神、德意志思維,是否有很多暗合之處?工業化的一個標籤,就是流水線操作的效率與科學分工,德國足球深得其中三味。“工業化”本身,是社會進步的標尺,至於各種社會發展中的疾患,又怎能用“工業化”來一言蔽之?

德國足球肯定會痛定思痛,找到他們自己的解決方案,而且肯定能在賽場上再度崛起。這樣一個勤自省、善思考和學習的民族,於足球一事,最值得我們學習的,豈不就是他們的學習能力?

專欄:失敗的德國更值得關注

有德國人如是總結過:“……在美國,幾乎沒有人討論美洲原住民的命運;在日本,民眾仍參拜二戰戰犯;在西班牙,人們過得就跟佛朗科獨裁政權不曾出現過一樣;在法國,你可以相信每個人都在反抗納粹……德國深於反思歷史,銘記發生了什麼、思考為什麼會發生、以及探究該如何作為才能杜絕歷史重演……正是這種心態,讓德國得以褪去‘世界壞人’的標籤……”

足球一道,失敗的德國,或許更值得中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