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5%以上事項可網上辦理,「數字政府」建設實現「兩個一流」

今年4月,深圳市政府召開智慧城市暨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會議,對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作出總體部署,確定2018年建成全國一流、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總體目標,提出了“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的發展願景。深圳已印發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和《深圳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在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開幕之際,晶報推出深圳市“數字政府”建設專欄,關注近年來深圳在建設“數字政府”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運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正成為趨勢。深圳建設“數字政府”,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向縱深的一大步。深圳的目標是“數字政府”建設實現“兩個一流”:到2018年底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到2020年底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深圳95%以上事項可網上辦理,“數字政府”建設實現“兩個一流”

深圳是國家唯一的政務信息共享示範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通過信息化來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6年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國務院關於印發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等文件,對地方電子政務發展作出了明確要求。

為了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戰略思想,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陝西、寧夏八個省市區被選為開展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工作,通過綜合試點來推動整個國家電子政務的有序發展。

2017年12月1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方案》,將按照國家關於統籌發展電子政務和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決策部署,推動政務信息化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大力推進廣東“數字政府”建設,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隨後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文件中,深圳被確定為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試點之一。

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深圳長期堅持集約建設共用的思路,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實現了黨政機關網絡,黨政機關IDC機房與災備中心,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和人口、法人、空間地理、房屋、電子證照和公共信用基礎信息資源庫,電子政務公共應用系統的“四個統一”,是國家唯一的政務信息共享示範市。

今年年底建成國內一流的“數字政府”

深圳被稱為 “最互聯網的城市”,信息社會指數超過了0.85,是國內唯一進入信息社會發展中級階段的城市,基本形成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擁有華為、騰訊、平安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優秀的科技創新型人才。大數據應用與數據開放成效明顯,政府開放數據集已超過1000個,在教育學位配置、社康中心設置、人口出行分析、交通管理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試點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建設,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確定了“雙一流”的發展目標,提出了“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的發展遠景,並印發了《深圳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和《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暨“數字政府”建設2018年工作任務表》,全力推進各項工作,努力使深圳在“數字政府”建設中走在全省最前列。

《實施方案》中,深圳提出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並重,管理和服務並舉,政府和企業並行,以優化政府管理服務為主線,以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共用為突破口,以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優化為手段,全面推動大平臺共享、大數據慧治、大系統共治,全面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數據驅動、整合共享,以人為本、服務至上,政企合作、創新發展,安全可控、穩定運行,是建設“數字政府”的基本原則。而深圳的總體目標是“數字政府”建設實現“兩個一流”:到2018年底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到2020年底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階段性成果喜人

“預約取號、提交材料、填寫表格、確認簽字……以前需要跑幾個窗口甚至多個部門才能辦的事,現在不到10分鐘一個窗口就全部解決了,太方便了!”老深圳人張先生,說出了近來在市行政服務大廳辦事的市民心聲。

從2017年11月13日開始,伴隨市政務辦正式啟動綜合窗口受理模式,微信預約、郵政快遞等一系列暖心的便捷服務也相繼推出,前端的一站式服務和後臺信息共享及數據分析構成了深圳政務服務智能化、人性化創新的豐富圖景,讓廣大市民享受到“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所帶來的民生紅利。

綜合窗口受理模式的全面開啟,意味著深圳“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的深入和大廳“一門一網”改革邁入更加高效親民的新階段,全市95%以上的事項可實現網上辦理。比如醫療社保方面,基本實現預約掛號、結果查看、建檔全流程服務,社保養老金領取已實現刷臉認證等;在教育方面,市民入學資格只需要兩天就能完成網上入學資格的核驗;在民生警務方面,廣泛應用多功能警務服務終端,市民可自助辦理港澳通行證簽證、車輛違章處理和身份證換證申請等等。

“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也使得深圳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在公共安全方面,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偵破的刑事案件已經超過了60%。在交通方面,公交、地鐵已實現移動支付出行,路邊停車“宜停車”APP解決市民停車難問題,日均使用量超過20000次。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市民通過移動APP可對所有預包裝產品的來源進行追訴和查詢。在環境保護和城市管理方面,實現網格化、可視化精細管理。

據瞭解,市政務辦下一步將以市公共服務綜合信息系統為依託,積極推進全市政務服務申辦、受理、審批、事項管理等的集成化運作,力爭早日實現行政審批服務事項“100%網上申報、100%網上審批”的目標。

晶報記者 林菲/文

徐慶東/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