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天貓80%店鋪虧本之說,否則天貓開店還有何意義!

  今天的國內互聯網電商環境,每一位網店賣家都有清的感觸,那就是店鋪越來越難做了,以至於網上開店難,開店不賺錢的話題越來多……相信很多人在網上都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天貓店鋪數量大概有50萬左右,其中80%以上是不盈利的,真正盈利的只有10%左右,另外10%只能說是沒虧損或略有盈利。”但要說這句話最早出自何處,恐怕也沒人說的清楚。

  因而今天就來為大家細數天貓80%店鋪虧本之說,否則天貓開店還有何意義!

細數天貓80%店鋪虧本之說,否則天貓開店還有何意義!

  本人在網上通過相關關鍵詞搜索了一下,發現最早2013年8月在新浪上發佈的一篇“淘寶式虧損:八成商戶不賺錢每天數千商戶關張”文章,它的內容說到,國內每天約有上萬家網店被迫關掉,但同時也有上萬家商戶入駐。據估計,其中大多數為淘寶賣家。這些中小商戶,一如不知疲倦的螞蟻大軍,來來去去地忙碌著,可所得僅夠裹腹。許多湧入的中小賣家,缺乏充分的市場調研,進入時只看見別人的盈利點,並沒有看到虧損點。文章出來後,隨後被阿里集團公關部進行了否定。

  此後,網上每年都有這類似的文章出現,尤其是最近這五年,淘寶賣家虧本的身份變成了天貓商家。這也難怪,隨著網購消費的升級,消費者的購物水平和購物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再加上天貓品牌品質形象的大幅提升,吸引開天貓店的人群也是越來越多,那這是不是淘寶賣家虧本變成天貓商家虧本的主要原因呢?

  為應對這一說法是否準確,易佰店網店轉讓平臺隨機諮詢了一位在平臺上掛店出售的賣家。據賣家介紹:“2012年,淘寶商城改為天貓商城是一個轉折點,之後阿里對天貓商家的流量扶持,淘寶就越來越難做了。因為流量大幅下降,於是開始做一些推廣活動,比如花錢購買直通車。可後來發現,流量是上來了,但是成交量還不夠支付直通車的推廣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流量不夠→買不起直通車”、“買不起直通車→流量不夠”的惡性循環,網站銷量自然就差,現在每逢淡季都會虧損。就這樣堅持了幾年,實在是又累又賺不到多少錢,所以不打算幹下去了。”

  而對於天貓商家而言,是不是也不好做呢?有人算了一筆成本賬:產品成本、裝成本、物流成本、天貓扣點、稅收、拍攝和製作費用、人工成本、廣告成本,算下來20元的出廠價產品,以3倍的價60元賣出去,結果也只能是虧本。而這其中,人工成本、廣告成本又是不固定的,兩者又吃掉了大部分毛利空間,所以很多天貓商家出現虧本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並不瞭解開店的一些成本。

  對於那些有先發優勢的商家來說,比如韓都衣舍,每天自然流量都是幾十上百萬,即便一分錢廣告費不花,也可以賣出幾百萬的東西,因為他們實習了“原始積累”,成為了行業標杆。那麼對於想開天貓店或者說已經開上了天貓店的賣家來說,可以去如何運營呢?

  這裡有兩點建議:一是做品牌。因為大多消費者都是通過需要商品的“搜索”找到商品,篩選商品的,那麼流量就是隨“搜索”走,如果你沒有品牌,消費者是很難熟知的,也就沒有多大的搜索量了,而品牌的打造,最直接最有效快速的方法就是花費大量的廣告費用去推廣,這個因自己的實力而已。二是賣品牌。這樣消費者找商品就直接搜索品牌,蒐藏店鋪,這樣的流量不花錢。或者說,由於賣價高了,可以花更多的錢去打廣告,打敗那些花不起錢做廣告的商家,從而獲得最大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