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之碾场打鼠

□耕读传家

在农村,碾场意味着有收成,但也不全是丰收。

庄稼人一年忙碌下来,总会碾上那么几场,要么小麦、要么胡麻......用庄稼人的话说,庄稼一样不行,不可能样样不行。

小时候,碾场最喜欢从麦垛子上把小麦一捆一捆地转送给摊场的大人们,四、五个小伙伴拉的拉,推的推,不一小会就能把一个很大的麦垛子搬完,为的是看看麦垛子底下有没有老鼠或者鼠洞。

至于大人,那个时候一定会告诉孩子们,麦垛下面肯定有老鼠,赶紧搬完麦子老鼠就出来了。

很多时候,特别是在那些垛在麦场里时间长一点的麦垛下真会有老鼠或者鼠洞。

提水灌老鼠是孩子们的最爱,一人负责对准鼠洞灌水,其他几人手持铁锨、扫把等“武器”围成一圈静等老鼠现身,猛然之间遭遇“洪水”的老鼠会从鼠洞里仓皇而出,此时,就不免一场“激战”,一阵扫把、铁锨过后,老鼠基本都会“阵亡”,也有老鼠成功突破“重围”的意外,“阵亡”的老鼠显然是那只在旁等候多时的大花猫的“大餐”,孩子们却比吃了“大餐”的花猫还要满足。

若遇到搬完麦子没有老鼠出现的情况,大人们依然会肯定的说,老鼠一定是跑到旁边那个麦垛下面了,等碾下一场.....

现在想想,那时大人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帮忙,孩子们的乐趣则在打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