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脫貧返貧,不落下一個貧困人口

防止脫貧返貧,不落下一個貧困人口

——中農辦、扶貧辦負責人解讀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富東燕

“我國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未來三年,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越往後難度越大。目前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扶貧資金違紀違規使用等問題。” 8月20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指出。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發佈,“《指導意見》是今後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綱領性文件,明確了各項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韓俊表示。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

韓俊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53萬,貧困縣摘帽100多個,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群眾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獲得感明顯增強,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央決定出臺《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頂層的政策設計、強化政策措施、加強統籌協調,以便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更加有效開展,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指導意見》提出必須要做到‘7個堅持’:要堅持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準;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堅持扶貧同扶智相結合;堅持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堅持脫貧攻堅與錘鍊作風鍛鍊隊伍相統一;堅持調動全社會扶貧的積極性。”韓俊表示。

“《指導意見》最大的亮點是兩個字‘行動’。”韓俊強調說,這個文件確實是沉甸甸的,每一項任務都有牽頭部門、都有負責部門,是個行動指導意見。“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定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這是該文件的又一個突出亮點。”韓俊說。

綜合性保障措施保障特殊貧困人群

根據脫貧攻堅工作建檔立卡的數據分析,在未來需要脫貧的3000多萬貧困人口中,大多數都是老病殘等特殊群體。數據顯示,當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分別超過40%和14%;65歲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超過16%。

“這些特殊貧困群體,很多都不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和條件,是我們經常講的無業可扶,同時自己也無力可扶,所以,要從以開發式扶貧為主向堅持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轉變,這也是這次中央文件提出的明確要求。”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對此表示。

他進一步介紹說,為了做好這部分群體的綜合性保障扶貧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通過這些綜合性的保障措施確保貧困地區的特殊貧困人群完全得到保障:

一是加強養老保障,對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由地方政府按規定為他們代繳養老保險費;

二是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項措施,降低他們就醫支出負擔;

三是保障住房安全,特別是通過加快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等措施解決貧困群體的住房安全,同時鼓勵通過閒置農房的置換或長期租賃方式解決他們的基本住房安全問題;

四是推進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銜接,既要健全農村低保對象的認定方法,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同時還要加強農村建檔立卡工作和農村低保對象的認定這兩項工作的相互銜接;

五是保障義務教育,特別是加大控輟保學的工作力度,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

堅決防止急功近利、虛假脫貧

對於脫貧又返貧的現象,歐青平表示,按照建檔立卡數據分析,目前全國貧困人口中返貧的數量不是特別大,比如2016年以前脫貧的人口,在2016年返貧的人口有60多萬,2017年返貧的人口只有20萬,總體上呈現逐步減少趨勢。

“其原因,一方面是脫貧不穩定導致返貧,換句話說當時脫貧就沒有真正的脫貧;另一方面是偶發因素導致返貧,最多的原因就是因病返貧。”歐青平說。

據介紹,為了持續鞏固脫貧的成果,防止脫貧人口返貧,《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的明確要求。

一是嚴把退出關。防止沒有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貧困人口因為數字脫貧、算賬脫貧把他算出去,始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瞄準脫貧目標,嚴把脫貧標準,規範退出程序,堅決防止急功近利、弄虛作假、搞突擊脫貧。

二是建立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長效保障的機制。除了通過完善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各方面制度,各地還在探索為貧困人口再上一份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以減輕貧困人口的醫療支出負擔。

三是堅持脫貧不脫政策。《指導意見》明確要求貧困人口退出後一段時間內幫扶政策不變、力度不減,鞏固脫貧效果,實現穩定脫貧防止返貧。

“總之,只要發現有返貧的,就及時納入進來進行幫扶,這樣到2020年就能做到‘不落下一個貧困人口’。”歐青平強調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