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料介紹范曾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范曾在我國畫壇上地位如何?

菲爾藝術


厥功至偉?玩笑開大了吧。從人品到藝品,范增都實在是糟糕得很,李敖就曾經罵過他。


先說人品。

國人都知道,要尊師重教。范增能夠與數位老師,從恩師轉變為仇敵,這行徑就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個案可以說是偶然,如果是普遍情況,那就人品真的差勁了。


▲沈從文夫婦


沈從文老先生在中國文壇,基本上可以說是一股清流,文風乾淨,人品更是沒得說。

就是這樣的一位為人厚道、對他有過幫助的老師,范增在W革中,竟然羅列了幾百條罪狀,進行不間斷的攻擊。

此舉,不可謂不小人。

除了沈從文,他還與老師李苦禪先生交惡,雙方的矛盾鬧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以致於李苦禪在臨終時特意交待:自己沒有範曾這個學生;自己死後拒絕範曾扶靈。

“子系中山狼,得志變猖狂”,這是恩師李苦禪,對范增的概括性評價。

黃永玉也是范增的老師,但在范增的眼裡,黃永玉什麼都不是。罵黃永玉的話,也是什麼難聽,就罵什麼。

在學術研究上,范增也會刻意去犯一些低級的錯誤,斷章取義,行為與文壇小混混無異,其目的不過是為了貶低其他名家來抬高自己。

對老師黃永玉是這樣,對吳冠中也是這樣。


▲黃永玉


範曾在《黃賓虹論》中,揪住吳冠中言及的“中國畫筆墨等於零者”不放,卻有意忽略“筆墨等於零”前面有個定語句“脫離了具體畫面的筆墨”等於零。

換句話說,範曾對吳冠中關於中國畫的論斷進行斷章取義,再刻薄地攻擊吳冠中,並號召大家“鳴鼓而攻”,實在是下作,為君子所不齒。



我們再說說范增的繪畫和書法。

范增的繪畫尚可,但跟大師沒半毛錢關係,自己封的竟也有人相信。

不要看他現在作品的價格很高,但價值必有迴歸的那一天。

范增作品的泡沫,跟時下濫發的空氣幣和A股的新股一個德性,整個就是買套的節奏。

至於書法,更是令人噴飯,明明帖學淺薄,走的江湖體的路子,卻非說自己書法“清新俊逸”,也是臉皮厚的不行。


布穀公社


湊個趣,說三句話。不講人品,就講畫。

厥功至偉,言過其實。如果說有功勞,範先生的確是堅持作中國畫的人,這是對傳統藝術的繼承和薪續。但他領薪授課,書畫賣錢,愛名重利,卻被吹得像聖人一樣,未免過於拔高了。他的中國畫或算一流,但也是矮子裡面挑將軍,畫壇昏昏噩噩的大背景使然,還遠遠談不上煥古爍今的程度。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名多不壓身,範老師神通廣大,或更有神人相助,如今肩上扛著的大師、教授等頭銜已不下十數個,一方面說明造詣非凡建樹多多,另一方面,恐也有追名逐利、沽名釣譽的成分。其畫千篇一律,雖頗得筆墨之妙,也難稱出神入化。早傳他作畫如批量生產的流水線,這是為了藝術還是為了錢?



是非曲直,終有公論。範老師有才氣也有名氣,但這個名氣多半是被炒出來的。財大氣粗把持市場的藏界大佬,趁炎附勢的輿論界,見好就收的民間藏友,圍繞利益這個核心,共同成就了範曾現象。就像早年溫州人炒房子、炒大蒜,這個東西是紙糊的,總有一天會變潮。歷史總會還原事物的真相,或許只是後人茶餘飯後的笑料與談資吧。


抱庸齋主


范增現象,本質上就是一個資本推動的藝術泡沫,如果把他吹捧成中國畫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功臣”,實在是言過其實。

只有正確的認識范增繪畫作品的價值,才能明白他在中國畫壇的地位。

眼下的情況是,作為一名在世的畫家,范增動輒百萬、千萬一幅的繪畫作品,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范增和原央視主持人趙忠祥在一起,他們是好朋友


這種現象在中國畫壇也不是僅僅范增一例,比如畫油畫的冷軍,一幅畫據說就被拍賣到了6000萬。

實際上,冷軍比起范增來,還是小巫見大巫,冷軍的作品拍幾千萬,實際上冷軍拿到手的不過數十萬而已。

說白了,冷軍的作品是個剛吹起來,就馬上被刺破了的泡泡。


▲冷軍作品


而范增的畫,遠遠比冷軍堅挺。

據說,范增的作品近年來一直保持著相對的高位,不少人花費數百萬跟他買一幅作品,甚至過千萬也不鮮見。

難道是他的作品真的這麼值錢嗎?藝術價值真的就這麼高嗎?

答案是否定的。


▲范增作品


現實的情況是,范增的畫作一直受到專業人士的抨擊。

比如前幾年被質疑的“流水線”生產,到人物的千篇一律,藝術性差等等。

但這不妨礙范增的市場被炒的火熱了起來。

準確地說,在一流的專業的包裝打造下,范增的商業價值迅速被點燃,並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

但作品終歸還是二流。

如果加上他的書法一起來評價,書法只能算是三流。

所以,總結起來的評價就是,一流的包裝,二流的繪畫,三流的書法,就是范增。


▲范增作品


那麼,范增的作品到底價值如何?

有專業人士表示,范增的畫作最高也就幾十萬封頂,目前已經到了嚴重的泡沫期,藝術歷史在若干年後會澄清他的藝術價值。

綜上所述,那些吹捧範曾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偉的人,不是拍馬屁,就是啥也不懂就知道亂吹。


名師巨典


瘋了嗎?厥功至偉!原諒我老眼昏花,不厚道地笑場了,看成了“厥功至偽”!!!而且,我以為,後四個字評價範曾對中國畫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更恰如其分。


不論人品,就事論事說畫品,範曾之作在資本的甚囂塵上的裹挾下攻城略地,看上去很風頭無兩,但客觀而言,這種資本的狂歡已經超越了藝術品本身的價值屬性,而演變成單純的價格槓桿操縱下的一種道具,真正的藝術性在這樣的“盛世收藏”語境中已然流離失所。

範的作品,骨感是給人的第一印象,這也是造成所謂的“新古典主義”假象的“皇帝新裝”。

但這種骨感並不見高古之風,儘管不可否認其在線條上的確有獨到之處,不過看多了就自然察覺出閃爍其間的油滑之處,這也使這種“新古典主義”有種師出無名投機取巧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並非推動傳統藝術的發展,反而在所謂的“迴歸古典、迴歸自然”中背離了古典的法理、背叛了自然的法則,最終極大可能在藝術史上落下個貽笑大方的結局。

範曾的字與畫,明顯畫好於字,其字能否入流都不好說,但就畫而言應在二三流之間,但他的作品價格在藝術品市場上執牛耳的地位只能說厥功至“偽”,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價格混亂,對中國畫的發展並無好處。

其實細想之下,他的作品更多的是有價無市,炒作大於實際意義,也許在一段時間內價格堅挺,但應該看到這種堅挺其實是他的作品的持有者或曰既得利益者的虛張聲勢的負隅頑抗,更像是此前炒作起來的天價菸酒、天價魚蝦甚至最近天價茶葉蛋一樣,只是一種市場畸變的產物。

在隔岸觀火中閒庭信步的範曾是這場遊戲的最大贏家,而最大的輸家當然是中國畫本身,不過,在歷史的“照妖鏡”的聚焦下,最終會將這種扭曲的價值觀撥亂反正,這一天遲早都會來的,這也許才是範曾之作對中國畫發展的一種歪打正著的功勞吧。


吃素的穿山甲


鄙人不才,且談普通藝術家到大藝術家(乃至巨匠)的必然之貢獻!在外邊呆久了,對美術史及書法史幾許忘盡。但總體認識還是比較清楚的,記得顧愷之的洛神賦以人大於樹、高於山再到誰的早春圖則將人放在山水之間遊於漁。在當時因人們對自然生態的逐漸認知而改變對生活的態度!

自秦統一六國,規範漢字,以去大篆等諸國文字而小篆為主!律嚴法正,至漢初,短短時間內從小篆到章草、隸書一一而成!誰又知道其中之個理呢?印章也是在其中形成逐步完善的。

故鄙人覺著藝術家(建國經年後才有此謂)應有的貢獻之一:革新除弊!在繼承前人傳承的優質文化的時候再有更新的一些辦法來解決,現實社會里面存在的一些矛盾並得到大多數人認可而得以延續!傳承的當然是政治認可最為僅要的,這屬於上層文化建設。

其二則是,對大眾社會認知的一種良知並有突出貢獻的!是問當今諸多著名的藝術家們,對普通社會有什麼貢獻?有誰可以跟範曾先生一類的藝術家可比的?

古有云:坐下來說別人,站起來被人說!你若坦蕩,自可笑看春月秋花,也可隨手摘片雲彩,可慰年華。


未名畫社


學過創作美術字的人對字的變形都會堅守一個原則:副筆劃隨意變,主筆劃不要輕意亂來,否則沒人認識了就失去了字的本意。

範曾和徐悲鴻一樣,在美術界堅守了一道美術教育的底線:正確的造形、傳統筆墨……主張藝術無新、舊之分,只有好、壞之別。

看看現在五花八門的書畫形式、亂像叢生的書畫市場。中國最高教育殿堂能有徐悲鴻、範曾這樣的美術教育家堅守是幸事。

亂中求正,範曾先生厥功之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