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特別策劃:用生態「底色」繪發展「綠色」

大江奔流特別策劃:用生態“底色”繪發展“綠色”

大江奔流特別策劃:用生態“底色”繪發展“綠色”

2018年8月9日 江蘇南京 晴 星期四

“滴”,在南京市洲島家園悅江苑小區,志願者金玉婷用卡輕輕貼近垃圾袋自動發放機識別器,不一會兒,一卷印有二維碼的垃圾袋就被“吐”了出來……

大江奔流特別策劃:用生態“底色”繪發展“綠色”

▲在南京洲島家園悅江苑小區,志願者展示垃圾分類智能收集箱內的二維碼垃圾袋。吳 穎攝

這套垃圾分類智能收集箱於今年年初安裝,共分為金屬、玻璃、紙張、塑料、廚餘垃圾和垃圾袋自動發放機六個部分,不僅可以計算垃圾的重量,還能自動為用戶積分。這些積分可用於免費換取衣架、百潔布、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據介紹,這套智能系統好比為垃圾辦了“身份證”,可以精準追溯每一戶扔垃圾的居民家。金玉婷告訴“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團,通過二維碼的識別,物業在清理垃圾的時候,就知道居民的垃圾分類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志願者就上門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目前,該小區1020戶居民垃圾分類的準確率已由以前的20%提高到了80%。

洲島家園是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的安置房。在這個生態科技島上,類似的綠色化、智能化設計隨處可見。全島以與生態保護密切相關的水科學產業和無汙染的信息科技產業為主導產業,秉承“生態、科技”的建設理念,確立了7大類56項生態指標體系,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和建築面積雙控要求,保留一半土地為非建設區,僅進行土地整治和環境美化,全島綜合建設容積率只有0.5,綠化覆蓋率接近70%,島上建築100%都是綠色建築。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吳凡介紹,“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打造集生態環保、信息科技、文化旅遊、現代都市服務、生態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科技之城、低碳智慧江島,做到了生態指數的最大化,經濟發展能耗的最小化。”

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的打造,折射出江蘇保護生態的魄力和手筆。

江蘇地處長江下游和末梢,坐擁400多公里長江岸線,全省80%的生產生活用水源自長江。保護長江生態,對江蘇至關重要。為此,江蘇人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重要位置,堅持涉及長江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務於生態這個前提,用生態“底色”繪就發展“綠色”。

“我們是招商選資,不達環評標準的堅決不要。”探訪南京市鼓樓區的幕府創新小鎮,南京鼓樓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許小衛告訴我們,小鎮在規劃之初就確定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原則,嚴格按照省級森林公園生態紅線要求,依託幕府山優越的自然條件,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主導產業,全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園林式“綠色”新型產業基地。為此,小鎮拒絕了很多不符合要求的企業。許小衛坦言:“起初拒絕了一些企業,確實有壓力。但我們算的是生態賬,如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損害的是子孫後代的利益。通過綠色謀求發展,才是長遠的路子。”

目前,幕府創新小鎮累計引進、培育企業673家,其中科技型企業200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創新型企業28家。2017年,小鎮實現稅收收入11118萬元、同比增幅42.5%,實現信息化和軟件業務收入108384.11萬元、服務外包執行額3.14億美元。

南京市江寧區黃龍峴村的生態賬也同樣算得很成功。5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偏僻落後、交通閉塞的小村莊。2013年,江寧區交通集團、旅遊集團依託當地獨特的茶文化資源,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堅持少拆除多修復、少徵收多種植、少限制多引導、少投入多扶持的“四少四多”理念,探索出一條國企與村民共融共生共發展的“美麗經濟”發展模式。如今,這裡成為熱門的鄉村旅遊地。村裡的龍鳳酒樓老闆喜滋滋地為我們算了一筆賬,2013年前在南京跑物流,一年才賺4萬塊左右,現在吃起了“旅遊飯”,一年收入50多萬。

和黃龍峴村一樣,附近不少鄉村圍繞生態做精山水文章,推動農旅融合,鼓起了百姓的“錢袋子”。

選的對,走得遠。江蘇用綠色發展涵養氣質,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