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暴露"底色" 生鮮電商的危與機

原標題:疫情之下暴露"底色"生鮮電商的危與機

今年春節期間,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徐先生千叮萬囑不讓父母去菜市場買菜,但在登錄生鮮電商平臺的時候,卻發現平時運轉正常的一些生鮮平臺一下子都“熄了火”。“宅在家”,成為春節期間人們阻斷病毒傳播擴散的主要方式,生鮮電商平臺的訂單量因此激增,但財聯社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不少生鮮電商平臺出現“今日售完”“暫不銷售”等字樣,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在此次肺炎疫情下,生鮮電商供應鏈能力弱、運力保障不足等問題暴露無遺,但其相對於傳統零售業態的優勢也得到進一步凸顯。有分析指出,生鮮電商存在的問題,同樣是其突破瓶頸釋放成長潛力的機會。生鮮是電商最後的堡壘,2022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有望突破7000億元,誰成功轉“危”為“機”,誰就將成為最後的贏家。

訂單激增5倍,多家平臺“掉鏈子”

“凌晨起床搶冬瓜,還是秒殺,終於可以在家待著不去菜場了”,1月28日凌晨,上海市民陳先生在朋友圈裡發出了這條動態。

每日優鮮平臺會在凌晨不定時放出一兩種綠葉菜,全靠秒殺,3分鐘之內不結賬基本就搶空了。2月3日上午10點,上海市民盧女士打開每日優鮮平臺,發現供應依舊緊張。“新鮮蔬菜”貨架上只剩大蔥、山藥、玉米、板栗等。盧女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想買的綠葉菜一樣都沒有。儘管小區超市蔬菜供應充足,但如果疫情期間能不出門就買到這些菜就更好了。”

同樣不想出門買菜的長沙河西某小區居民劉女士,也有相似遭遇。劉女士向財聯社記者介紹,“過去常用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這幾天卻一直顯示‘門店歇業’。昨天晚上和今天早晨登錄其他幾個生鮮電商平臺看了,發現不是缺菜,就是不在配送範圍內。”當日上午9點,劉女士用手機打開蘇寧小店的生鮮館,貨架上僅有幾款肉類,沒有蔬菜,而飄香牛肉、厄瓜多爾白蝦、雞翅根等均顯示“暫不銷售”。而在盒馬鮮生上,唯一一款蔬菜產品紫美人水果蘿蔔顯示“今日售完”。

武漢市民李女士則向記者表示,“剛剛和家裡通電話,說米不多了,明天開始熬粥喝,有幾天沒吃過蔬菜了,但不敢出門。”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城市市民不再外出買菜和聚餐,通過生鮮電商下單並送貨到家便成為首選。由於春節期間訂單量激增,盒馬鮮生、叮咚買菜、蘇寧菜場、每日優鮮等平臺,都加大力度保供應。據瞭解,春節期間,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平臺的訂單量增長3至5倍。但訂單量激增的現狀下,一些平臺出現了供應不足的現象,有些平臺甚至出現了菜品需要半夜秒殺的情況。但面對訂單激增、人力不足等問題,生鮮電商平臺似乎並沒有做好準備。

超市巨頭、配送平臺快速反應,“補位”入局

當生鮮電商集體“掉鏈子”時,反應靈敏的超市巨頭、本地配送平臺以及外賣APP快速入局,加入了這一賽道,成為居民買菜的新選擇。

超市巨頭步步高(002251.SZ)數據顯示,2020年1月,步步高超市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3%,線上到家業務環比增長3倍,平均客單價超過120元。其中,大年初一到初八,線上訂單銷售佔比超10%。

記者瞭解到,針對疫情,步步高緊急召開會議快速響應,升級了到家服務,全力開展線上到家業務。跑通“小步到家”三個波段配送:上午訂單下午送到,下午訂貨晚上送到,晚上訂貨第二天上午送到。大年初五,“小步到家”在長沙西區27個小區首發,上線一個小時,就突破了1000單。大年初六上午,前一天下單的第一批“小步到家”訂單,就送到了用戶手中。據瞭解,在這場“戰鬥”中,不少超市員工主動承擔齊了配送員的角色。步步高超市湘陰東湖店店長車傳霞和另一位同事,一同驅車把貨品送到顧客家中。

同樣反應快速的還有本地配送平臺。2月2日,達達正式啟動“到家新鮮菜場”項目,重點保障京東到家平臺每日7-10點的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米麵糧油等生鮮、民生類商品供給。達達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介紹,為充分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居民生鮮品的線上供應,目前,京東到家平臺上已有沃爾瑪、永輝、步步高、永旺、綠地優選、七鮮超市、世紀聯華、卜蜂蓮花等近40家連鎖商超,以及錢大媽、生鮮傳奇等16家社區生鮮連鎖及菜市場,作為首批商家加入該項目。

除此之外,美團、餓了麼等外賣APP也開啟了買菜業務。2月3日上午,財聯社記者在美團平臺“送菜上門”上看到,有菠菜、高原娃娃菜等多品種蔬菜正在供應。餓了麼也開設了“買菜”平臺,多個商家入駐,可提供送菜上門服務。

“生鮮電商此次表現出的供應不足,還是跟此次疫情有關,人們的採購需求快速提升了,這些平臺也在積極備貨解決。”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但是,在春節疫情的大考下,生鮮電商平臺的痛點也凸顯:相對傳統超市賣場,生鮮電商的供應鏈能力弱不禁風;而相對本地配送平臺,生鮮電商的運力難以頂住訂單激增的壓力。”

轉入洗牌期,生鮮電商的危與機

生鮮電商興起於2012年。數據顯示,生鮮電商融資金額在2013年-2016年迅速增長,從起初的1.3億元上漲到101.6億元。2015年,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曾預言:生鮮是電商最後的堡壘,得生鮮者得天下。但在2016年創下新高後融資金額迅速回落,2017年融資金額僅為26.1億元,同比下降74.32%。

事實上,生鮮電商現階段已經從崛起期轉入洗牌期。2019年11月,安徽呆蘿蔔資金鍊斷裂,1000多家店一夜之間關門;2019年12月,中國生鮮電商鼻祖易果生鮮因拖欠1400多萬債務,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同在12月,吉及鮮被曝出了融資失敗的消息,由於規模盈利遠遠不達預期,公司開始大規模地裁員、關倉。

莫岱青分析,生鮮電商問題頻現的原因有幾點,一是快速擴張快,同質化嚴重。二是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有一個保障的供應鏈渠道是很重要的。生鮮電商產業鏈很長,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環節,便直接導致產品的損耗大,利潤降低。三是物流配送對於生鮮電商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生鮮電商的物流還屬於粗放式的發展階段,沒有跟上市場發展的需要。

行業洗牌,巨頭入局,需求激增,這正是生鮮電商面臨的危與機。疫情之下生鮮電商同時面臨挑戰與發展契機,莫岱青表示,“整個行業在不斷的試錯中被完善,未來生鮮電商發展空間還是很大,城市生活節奏加快,這使得手機買菜有著較大的用戶需求。生鮮市場的線上滲透率未來將會逐步提升,擁有全產業鏈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企業優勢將愈加凸顯。加上現在一些大的平臺也在發展生鮮業態,生鮮市場會呈現菜市場、超市和社區生鮮等多種業態共存的局面。”

對於生鮮電商來說,危與機並存。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統計,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未來,隨著生鮮電商模式的成熟、網購生鮮用戶覆蓋數量愈發廣泛以及技術成熟、生鮮電商供應鏈的升級,生鮮電商行業仍將保持快速發展。上述機構預測,到2022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有望突破7000億元。在這樣的萬億級市場,誰成功轉“危”為“機”,誰就將成為最後的贏家。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