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揭祕: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道「太原莊」!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道“太原莊”!

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道辦在長安城南灃河與洨河交匯處,古時本地張家堡、姜家堡、周家堡、劉家堡、庵前堡各有五個大城門樓子,所以唐朝時期此地叫五樓村,清朝設五樓厫。解放初設五樓區,1956改為五樓鄉,1958年更名為五星人民公社,1984年改五星鄉,2011年撤鄉改設五星街道辦。五星街道辦的駐地就是“太原莊”,說起太原莊名氣不怎麼大,要說起“靈感寺”那是四鄰皆知,以至於本村秦腔大家,鬚生一代名宿“潤潤子”自報家門靈感寺人。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道“太原莊”!

【五星街道】

靈感寺在西安的地面上漢朝就有,《長安志》:“位於長安之東南,始建於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原名靈感寺,唐景龍二年改名為青龍寺。” 這個是隋朝的靈感寺也就是樂遊塬上的青龍寺。今天要說的是唐朝的靈感寺,宋朝時期改名為大寧寺。清《長安縣誌·寺觀志》:靈感寺本是永興王府家佛堂。五代後漢時期叫西明寺,後周時期改名白馬寺,唐朝貞觀末年改為靈感寺。《長安縣誌》記:“唐道宣律師修行處,有淨土壇,景龍中建,今不可考。”是方圓馳名大寺,佛教律宗的道場。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道“太原莊”!

【今靈感寺】

北宋元符三年《千手千眼觀世音 菩薩得道正果史話碑》記載:“唐初在長安終南山靈感寺, 天神向道宣律師講述了妙善證道成大悲觀世 音菩薩的本生故事。”道宣律師隨在寺中創設靈感戒壇。當時與玄中寺甘露戒壇與、洛陽會善壇合稱中土三大戒壇。日本東大的修建的戒壇就是以靈感寺《關中戒壇圖經》為依據,當時唐玄奘弟子圓測曾在此寺當過主持。民國時記載:寺尚存有道宣之舍利一座。雕刻甚為精美。其構造及形式均與他塔不一。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道“太原莊”!

【民國靈感寺舍利塔】

唐代靈感寺門前已是重要集鎮。唐末,黃巢起義建國“大齊,”據守長安,王鐸率唐兵反撲,屯兵之地就是靈感寺。史載:“歲大飢,齊軍賣人於唐軍,唐軍亦賣人於齊軍,烹而充食,每人值數錢,以肥瘦論價。”明朝嘉靖年間關中大地震,靈感寺被震毀,民國《咸寧長安兩縣續志》卷七記載“靈感寺,明正統二年重葺,嘉靖三十四冬月地震毀。萬曆元年重修。”據寺中碑文記載:清朝時期對靈感寺也曾進行重修。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道“太原莊”!

【重修碑文】

清光緒年間五樓廒進駐靈感寺辦公,民國時期靈感寺內尚有大殿五間,前殿三間帶樓,東西兩寮14間,東側大小五院,計僧寮等29間。抗日戰爭時期靈感寺曾作為日本鬼子的收容戰俘營。現在西安城內書院門有關中書院,為明朝工部尚書,關中大儒馮從吾所建,是明清關中最高學府,清光緒29年改為陝西省西安師範學校。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曾於1938年南遷至陝西西鄉縣,1943年8月復遷回西安,因校舍被國民黨兵站總監及醫院佔據,曾將學校臨時安置在靈感寺,直到1945年才遷回原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四月,國民政府確定每年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公祭黃帝陵。1937年清明節,國共兩黨各派代表前往黃帝陵共同祭奠,並將形成《恭謁橋陵記》發表在《建國月刊》其中就有一節關於靈感寺的記載:“出南門,由大道南行。南行十五里,越鳳棲原。再五里,抵達韋曲。折而西行,入市政會所修築之土路,路面亦頗平坦,可惜所栽種之樹木,則百不存一。過香積寺,過潏河旁之高橋,十點半抵達靈感寺,入寺稍息。靈感寺,唐宣律師修道處,為律宗之中心。有淨土壇,景龍中建。寺址寬大,佛像莊嚴,為城南名剎之一。大殿後存有道宣之舍利一座,雕刻頗精。可惜地處偏僻,遊人罕至,香火冷落。寺廟中幾個僧人,幾乎不能生活。張委員以僧人年前堅拒有力者盜竊舍利之石刻,頗具苦心,當即施捨數元。現在寺內有保安隊一排,詢問現狀,知西安事變時附近各村稍有騷擾,近已安靖如常。”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道“太原莊”!

【東大張靈甫】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悍將張靈甫是東大村人,戰死孟良崮後,他的哥哥張秀甫將張靈甫撫卹金捐出,將已停辦的靈感寺中學重辦起來,國民黨政府為褒揚張靈甫抗日戰功和忠貞不渝精神,特將靈感寺中學改為“靈甫中學”。解放後在此設立生產教養院;現址為西安市社會福利院。

太原莊就位於靈感寺以北,灃河東岸,為五星街道辦駐地,村民近三千。村子毗鄰灃河,不遠處有五樓新石器遺址,足見此地早有人居,夏為雍州所屬,商為崇國封地,周為豐鎬京畿,秦為杜縣所有,漢為上林之苑,晉為姜留村、唐稱豐谷鄉,宋稱華林鄉,明稱豐邑鄉。明朝洪武初年山西洪洞大槐樹張家兄弟在魯家寨旁、靈感寺前落戶,繼而開荒種田,繁衍生息,為記念家鄉,故而得名“太原莊”。戶縣草堂寺明朝萬曆十九年鐵鐘銘文已記有太原莊,村內建有張氏祠堂。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五星街道“太原莊”!

【五樓廒】

清朝時期長安縣設18廒,太原莊為五樓廒駐地。清末民初的《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載:長安縣有18廒,其中五樓廒 在縣西南50裡,全廒境內無原,諸河交流。五樓廒分10個保障,統領54村另2個峪,管轄住戶3383戶,人口15995人,廒辦公地在太原莊南靈感寺,太原莊,前志作太原村。”民國時期此地設五權鄉,當時澄城縣人張新法和細柳姜仁村人李艮在五樓一代發動群眾鬧革命,1927年7月,張新法在靈感寺執行任務時被國民黨縣府逮捕,由於機智應變而獲釋。1928年11月27日由於叛徒出賣,張新法和李艮在中長安縣委開會時不幸被捕。

解放初發大水,魯家寨被淹,隨即併入太原莊。本地水系發達,人稱“終南山下小江南”,當時南留村的大蔥、太原莊的九眼蓮菜、五樓的無絲白菜均在西安市享有盛名,改革開放前本村經濟就較為活躍,開個開放後村中企業如雨後春筍乍現,如今太原莊已經是西安市新農村重點村。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