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鄉方言中,「膝蓋」如何表達?

-一秒變土豪


我是湖北麻城人。麻城,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中段南麓,版圖面積3599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科技開發區,716個行政村,7461個村民小組,人口近120萬。麻城歷史悠久。七千多年前即已開發,春秋為楚地,名柏舉,因吳楚在此大戰(柏舉之戰)而聞名,秦屬南郡,漢為西陵。後趙大將石勒部下麻秋築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設縣並正式命名麻城,屬黃州府,唐宋以後歷代相襲至今。1986年撤縣設市,仍屬黃岡市轄。麻城玄武岩、大理石、螢、硅、玉等礦儲量很大,還有金、銀、銅、褐鐵等礦。珍稀動物有野豬、水獺、草狐、娃娃魚等。大宗特產有桑蠶、板栗、菊花、柿子、銀杏等。還有大量珍貴中藥材如蔓荊子、天麻、杜仲等。

境內出土的諸多文物證明,7000年前已有人群在舉水流域生活。夏商時期境內屬於夏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國“舉國”,公元前11世紀以後,成為黃國的屬地。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楚地。秦統一全國,置36郡,以郢為南郡,麻城屬南郡轄地;後置衡山郡,郡治邾城(今黃岡禹王城),乃屬衡山郡。兩漢為“西陵轄地”,隸屬江夏郡。

三國時先屬魏弋陽郡,後屬吳蘄春郡。晉屬弋陽郡,永嘉三年(公元306年),因恢復西陽王爵位,先後將弋陽郡的西陵、邾、蘄春等劃歸西陽國(都今河南光山)。咸和四年(公元329年),西陽王因依附叛亂被殺,國除,於邾城附近僑置西陽郡、縣,遂屬西陽郡轄。後趙南侵,其部將麻秋在今縣城東北15裡的古城畈築城以守。自此,始有麻城之名。南北朝時期,劉宋初,分西陽置建寧左郡(今縣城西南)。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又於境內置長風(西北)、赤亭(西部)、陽城、彭城等縣,隸屬豫州西陽郡。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西陽郡劃入、郢州。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建寧左郡降為左縣,合併赤亭、彭波、陽城三縣為陽城左縣,隸屬郢州西陽郡。

南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置齊安郡,治齊安(今縣城西南)。又分西陽縣為建寧、陽城二縣,恢復建寧左郡,治建寧。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改建寧左郡為建寧郡,劃屬(西)豫州。南梁分西陽設置信安縣,又於白沙關(今縣城西北)置沙州,轄建寧、齊安郡;於蒙龍城(今縣城東北)置定州(轄郡今屬河南),於鹿城關(今紅安地)置北江州,轄梁安、義陽(今紅安地)、齊昌等郡。又先後設置北西陽、岐亭、梁豐等縣,以及南郡、定城、陰平等郡。北齊天保年間,於境內設置衡州。陳廢。北周恢復衡州,改定州為亭州,以建寧、陽武兩縣(今麻城)隸州之北建寧郡。又於縣城東80裡設置東義州。

隋初罷諸郡為州,信安縣屬黃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信安為麻城,仍屬黃州。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廢州設郡,屬永安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麻城置陽城縣,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轄麻城、陽城兩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亭州,並陽城,恢復麻城舊制,屬黃州都督府。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麻城併入黃岡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恢復。

五代時,建置如唐,先屬吳。後屬南唐。其時,南唐與後周劃江為界。周世宗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後周佔領南唐江淮之間的大片領土,麻城遂為後周轄縣。宋屬淮南西路黃州。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麻城為南宋北界。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避兵亂,縣城曾一度遷至什子山(今縣城東80裡)。元初屬湖廣行省黃州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隨路改屬淮西道。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又隨路改屬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年間,縣治從什子山遷回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銘等築城於今地,後為縣城。明太祖甲辰年(公元1364年)屬湖廣行省黃州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屬湖廣佈政司,隨府劃屬河南。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還屬湖廣。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張獻忠率部攻佔麻城,改麻城縣為長順州。七月,引兵入蜀,名復其舊。清代,麻城屬湖北布政司黃州府。

民國二年屬湖北省武漢黃德道,後更名鄂東道,又改為江漢道。二十一年,屬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二十七年七月二十日,日機轟炸縣城;八月,縣政府遷往龜頭河。三十二年,又從龜頭河遷往閻家河山水垸暇形地。三十四年,遷回麻城。

1949年3月11日人民解放軍解放麻城全境。3月29日,麻城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隸屬鄂、豫行政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麻城縣一直隸屬黃岡地區。1986年8月,麻城撤縣設市,1996年黃岡撤地設市,麻城屬黃岡市管轄。






Kennethwky


在你的家鄉方言中“膝蓋”如何表達?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對於膝蓋各地叫法不僅不同,如果再用本地方言說出來,完全可以把外地人聽的雲山霧罩,不知其所以然了!比如:我用家鄉方言說一句:“不拉蓋兒”,你能聽出我是哪兒的人嗎?如果在異地他鄉,一聽到這樣的說法,立即可以判斷出,此人應該是同鄉的可能非常大!為什麼不能說肯定是同鄉呢?這就涉及到就我國方言的複雜性了。俗話說:‘’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調‘’,在各地可能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可是一旦在不同的地區,出現了和你們家鄉一模一樣的方言,你是否會感到奇怪呢?然而就這正是我國方言的複雜之所在了,也許也只有語言專家們,才能對這個問題予以答疑了吧!至於我的家鄉在哪兒?暫不透露,就請友友們試猜一下吧。











hyh139


湖北江夏方言:髁膝頭。

方言跟普通話相差比較遠,分詞彙和讀音兩個方面來說。

1.詞彙。

髁字從骨從果,果亦聲。這個字用來表示骨節兩端圓形隆起物,膝蓋是大腿骨和小腿骨連接部分,當然也是髁。從骨從果,是說骨頭凸起部分,外形有點像瓜果,皮膚比較薄,從這個角度來說,髁字非常形象。

同時,《廣韻》當中就說:“髁,膝骨。”用髁字作為核心詞,加上膝頭,應該說老家方言非常準確地指出了膝蓋的部位。


2.讀音。

江夏屬於武漢郊區,過去是武昌縣,接近咸寧地區,本地方言比較複雜,南八鄉和東七鄉的話差距很大,跟武漢話差距更大。不過現在武漢的吸附力非常強,現在江夏這邊發展勢頭比較好,學者說蹩腳的武漢話的本地人年輕人越來越多,弄得回老家見同學和老鄉的時候,有些難過。你跟老家親友說過去的方言,他們覺得太土,都在說憋出來的武漢腔。

不過我還是用過去的方言來說這個詞的讀音吧。

國際音標可以準確記音,但輸入太難,寫成拼音大概是這樣的:kè jì tuó。

還有個詞跟膝蓋有點相關:胳膊肘。我們的方言是連髈(也可以寫成膀)頭,讀音是 lián pǎng tuó。髈字原義是大腿,但後來也指臂膀,也就是胳膊。連髈頭,是把胳膊連接起來的部位,也還是比較準確和形象的。

其實方言有時候也非常準確,也有文化,可惜方言慢慢被遺忘了。倒不是說不應該學普通話,而是說,在學好普通話的時候,也需要關注和適當保護才好。


西奈山的火柱


我安徽人的方言有很多,安徽是個方言的大熔爐,劃分南北方的秦嶺淮河線就在安徽,安徽方言分為三大區域,淮河以北的北方方言,和長江以南的南方方言尤其是到了大別山區的皖南方言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就是外語,根本聽不懂他們說啥。一個縣幾十種方言有的一個村就有一種語言。

而我所在的地區屬於南北方的過渡帶,淮河南邊長江北邊的江淮地帶。我們這裡叫膝蓋:科撈頭。可能是小時候叫慣了覺得自己這樣叫著還挺舒服。如果身在異鄉讓我聽到有人叫:咳撈頭,我會覺得很親切的!


安徽好排丈土雞蛋


在梅州客家方言,膝蓋,是如何表達的呢?

客家人說,膝蓋,喊到膝頭,喊膝頭的意思又是什麼呢?意思是指唔野只人像似膝頭一樣似的俺板,做脈個事都好都是不靈活的人,相當的呆板的意思,比方,叫一個人去辦什麼事或者是做什麼事,沒有辦好或沒有做好的情況下,通常會對人說,真真個還呆板個人,俺妮個一點俺簡單俺好做個事情,俺妮唔都辦唔好或做唔好,真真是個還板個人,使唔去做脈個唔當使膝頭。


上下左右681218


我知了哥生活的廣東粵西茂名是三種方言廣府白話(即一般人說的粵語)、黎話(閩南話的一種)和涯話(客家話)都有比較多的人群在使用。

膝蓋在廣東廣西兩廣白話(即廣府話)口語為:sʌgtouguo膝頭哥。

茂名電白黎話(閩南話的一種):kaotou靠頭。

涯話為:cittougu膝頭牯。

另外,我認識海南臨高人,臨高話屬於侗臺語系話,膝蓋為:haogao蒿搞。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菠蘿蓋”聽說過嗎?

廣西柳州方言很好玩的,柳州話屬於西南官話的分支,但是柳州話由於接近廣東而多受到粵語影響,很多發音接近與白話與客家話衍生而來,但是音準基本西南官話為主。

什麼是西南官話?西南地區包括雲南、廣西、貴州這帶片區的人基本都能不使用普通話也能交流順暢,廣西從來賓截止賓陽開始就屬於白話(粵語系)方言片區了。廣西百色部分地區、河池、來賓、柳州、桂林基本都屬於西南官話片區,方言音色都比較接近。

柳州話裡還有很多好玩的發音,先給您來一波樂呵樂呵,我就直接上圖,客觀請看!











靈動優揚


方言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文化,小的時候,我們在老家經常說方言也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妥。現在長大了,出來工作了,來到城市裡面,工作場景基本都是說普通話,即使說家鄉話,也都不怎麼說方言了。

在河南,膝蓋的方言叫做"不老蓋兒",用全拼就是bu lao gai er,聽起來好像還帶有一個兒化音。後來我感覺如果用方言跟老家人溝通的話,他們如果語速快一點的話,外來人估計都聽不懂。

除了河南之外,很多城市的方言說膝蓋也非常有意思,比如:

(1)安慶市區稱“開立波”

(2)嶽西稱“色落坡”

(3)桐城稱“腳轆坡子”

(4)唐山稱“脖勒蓋兒”

(5)天津稱“磕膝蓋”

(6)北京稱“胳稜瓣兒”

(7)四川稱“磕膝頭兒”

(8)內蒙稱“菠蘿蓋”

(9)山東稱“各拉敗子”

(10)河北稱為“夜溜蓋”

您的家鄉方言應該如何讀膝蓋呢?歡迎留言評論說說您的看法。


保險島島主


魯東南的叫法比較雷人

☞“胳嘍(了)敗子”、“胳敗子”、“胳嘍(了)敗”......😂😂好吧,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說啥了。

估計這個“敗”應該是“蓋”的意思;“嘍”應該是個助詞,無實際意義,“胳了敗”的讀法類似。即☞ “骨頭的蓋”的意思

類似的說法還有額頭☞ “額了蓋”、“額嘍蓋”...😂

可能魯東南以及周邊地區(如蘇北、淮北一些地兒)叫法是差不多的。我有同學是邳州的,他們方言和我們基本一致,口音略不同。


上弦月M


在你的家鄉方言中,“膝蓋"如何表達?我國地大物博,光民族就有五十六個,再加各地小區域的方言不計其數,光“膝蓋"一詞有多少種說法恐怕也沒有人統計過。

我的家鄉在黃海之濱,有幾百公里的海岸線,多水無山。一看望不到邊的灘塗溼地,有珍禽異獸。小方言也有很多種,各縣,各鄉,甚至有的一條河兩岸叫法都不一樣,光“膝蓋"的不同叫法就有好多種,如:“腿肌彎“,“胳腿頭",“波羅蓋"。

遠在他鄉的家鄉人,一聽到家鄉的方言特感親切,儘管素不相識,免不了會停下行走的腳步,敘一敘家鄉之情,有多少在外的老鄉知道我們是同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