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法國記者的眼中,歐家、虹橋上是這樣的……

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

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
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

2018年7月中旬,“中國紀實2018”中外記者江西報道組來到了美麗的江西上饒地區,沿著美麗的秀美鄉村,一路走走看看。其中,鉛山縣葛仙山鄉成為了他們此行中的一站!報道組離去後,“法語中國”數字廣播臺記者奧利維爾•戈舒爾,用文字記錄了這段在上饒地區參觀之時印象頗深的幾個秀美鄉村點。小編將全文發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在一個法國記者的眼中,上饒的美在哪裡,而我們鉛山縣葛仙山上又有什麼,讓他深深記在了心裡!

(法文翻譯 王越)

全文如下:

今天,我終於來到了有著4500萬人口的中國江西省,這裡距廣州800公里,距上海700公里,距北京有1400公里之遠。“江西”,顧名思義,“江的西面”,贛江穿省而過,“贛”也因此成為江西省的簡稱。江西省有著眾多河流和低海拔的群山,屬炎熱潮溼的亞熱帶氣候,自然資源豐富,這些為蔥鬱繁多的植被生長、水稻和綠茶的栽培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來到江西的第一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與當地村民的接觸。儘管我們之間有著語言障礙,但在江西第一晚的經歷,讓我著實喜歡這些村民。他們友好大方、熱情好客,對我這個法國人充滿了善意。

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

歐家村家規家訓牆

我們剛到上饒就去參觀了皂頭鎮周石村。這個村莊很少有機會接待歐洲人,特別是法國人,它渴望被歐洲人瞭解,因為這裡極具魅力,質樸真實,適合那些尋求傳統、平靜、簡單和浪漫的遊客前來。我跟隨村裡人來到一條兩邊種滿法國梧桐的街道。解放前上海法租界種滿法國梧桐,所以對中國人而言,梧桐樹即是法國的象徵。傍晚,溼熱的空氣讓人感到平靜而慵懶,街道兩邊是村裡的圖書館和茶館。茶館位於村中心,是村民們飲茶聊天、招待賓客的場所。在這裡,人們喜歡品綠茶,帶有桃香的綠茶尤其受到人們的喜愛。我還注意到,村子中心有一個村民們共同修繕維護的花園,旁邊有菜園、花生地和一片美麗壯觀的荷塘。在這裡,荷花不僅極具象徵意義,而且蓮子還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材。

在森林覆蓋率高達63%的江西省,綠化環境得到格外的重視,周石村也是如此,這裡有著佈滿太陽能板的公園,還有良好的汙水處理系統。說實話,我為這所村莊對於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崇和踐行感到驚訝和欣慰。

對於愛好自然的我而言,愛上江西這片土地是非常容易的。事實上,在江西的每一天,我都有新的體驗和感受。

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

法國記者奧利維爾參觀剪紙藝術館

第二天一早,天色微亮,空氣清爽,我們又開始探訪新的特色村莊:歐家村、虹橋上、亭子上、梧桐畈。歐家村是歐陽姓氏村民的聚集地,而虹橋上則是因村子建在七座小橋上而得名。我們首先來到了歐家村,從字面意思講,這是歐姓人家的村落(實際上這裡聚集了複姓歐陽、歐姓以及陽姓家族)。在歷史變遷中,這個寧靜迷人的小村莊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不放棄他們強烈的身份認同感,以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吸引著遊客。這個村莊確實有著悠久的歷史,那些百年老樹就是最好的證明。對於歐家村來說,他們把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歐陽修當作他們的祖先,歐家村的歐姓便是來源於此。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倡導保守主義、人性主義和包容,這是三個如今幾乎無法共存的理念。歐陽修在文學方面造詣頗深,影響深遠。他的作品眾多,其中包括歷史名作《新唐書》。他也創作出像散文《醉翁亭記》這樣浪漫的作品,詮釋了醉酒的詩人對人生的思考。這篇散文由於被選入語文教材而在全中國被人熟知。眾人皆稱歐陽修為“儒家大師”。當地年輕的導遊向我們介紹,歐陽修的傳統主義理念在歐家村得到了延續和發展,村裡一面牆上刷著關於孝道、倫理、禮儀的家訓,諸如“尊敬父母”、“勤儉持家”,這些家訓深入到世世代代村民的心中。在對中國的傳統歷史進行一番思考後,我對這些家訓有了自己的理解: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每一次由於地方衝突而導致國家分裂時,中國都會陷入長期的危難和割據狀態,而國家的統一是富強的先決條件,因此,鞏固國家各層人民團結統一就格外重要。而在歐家村這個小村莊,普通村民在傳統理念的引領下,十分團結。

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

法國記者奧利維爾在欣賞太空蓮花塘

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

虹橋上村的小橋

離開歐家村,我們來到緊鄰的虹橋上村。這是一個極有特色的小村莊,村民們悉心維護著村內保留下來的古老水車。中國人藉助古人的智慧和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充分利用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推動著整個國家發生巨大變革和快速發展。“世界在變化,中國在進步”,這雖然聽上去像是一句廣告語,但對於我來講,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當代中國的現狀。

在江西的村莊裡,村民們都明白,要想快速繁榮發展,就要依靠良好的自然環境,發展生態旅遊。對於歐洲遊客來講,這是一種意外的收穫。在亭子上村,我欣賞到中國剪紙藝術的魅力,我驚奇地發現,不僅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剪紙”這種藝術創作也是發源於中國。這是一種對紙進行研磨、剪切的藝術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六世紀。剪紙一般由剪刀或者刀來輔助完成,花紋圖案以動物、花草或其他常見物品的形狀為主。中國剪紙常用作門窗的裝飾,有時候他們也被稱作窗花或剪影。剪紙可以是單色的,也可以是五彩的,各種各樣的紙都可以用於剪紙作品的創作。最具難度的剪紙莫過於一氣呵成地剪切不同樣式的圖案。這次我很有幸結識了當地剪紙藝術大師周於坊先生。周先生在他繼承的祖宅內辦了他的小小剪紙博物館。作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大師,他很擅長詮釋自己的理念。他有兩種剪紙技法:一種用剪刀來完成,另一種用刀進行創作。用剪刀操作的時候,他先將許多張紙疊在一起,然後用鋒利的剪刀進行剪裁。刀的技法相對複雜,需要將許多張紙放在用火山灰或蜂蠟製作的基臺上,然後用尖銳的刀刻畫剪紙圖案。這兩種技法的優點在於可以一次性完成大量的剪紙作品。隨後,周先生親自為我展示了這兩種技法的製作過程,並贈予我兩幅作品。很榮幸可以有這樣一個機會與當地藝術家交流攀談。

欣賞完剪紙藝術,我們來到種植數百英畝太空蓮的梧桐畈,這裡的荷塘蔚為壯觀。漫步在高雅荷塘的浮橋之上是一種獨特的體驗,這裡還建起了數個小木屋,供遊人觀賞荷花。

(來源:鍾晨綜合中央廣電總檯國際在線)

審核 | 蘇家福 簽發| 傅金髮

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
一个法国记者的眼中,欧家、虹桥上是这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