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賣難怎麼破?今日,中央做出詳細部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今天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介紹《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並答記者問。

會上,對於大家普遍關心的農產品“賣難”的老問題,《指導意見》提出要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產銷銜接,並做了明確政策部署。具體有哪些措施?怎麼推進?哪些地區將受益?韓俊現場做出解答。

農產品賣難怎麼破?今日,中央做出詳細部署

記者:貧困地區採訪時經常看到一些扶貧產業政策,像是產銷對接、營銷幫扶,但是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我們看到好多好的農產品出現賣不出去或者賣不到好價錢,對此有什麼對策?

韓俊: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從我們瞭解的情況來看,現在各地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都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幫助貧困群眾上了不少的種養業項目,生產搞起來了,產品有的已經上市,有些即將上市,怎麼把這些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需要認真謀劃。

目前貧困地區生豬、牛羊、家禽等養殖業,果品蔬菜等種植業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大。一個區域內同類產品扎堆,產業發展確實存在單一化、雷同化的傾向。近期看,一些產品前景還是不錯的,增收效果也比較明顯。但有一些產品已經出現供給過剩,現在有一些貧困地區已經出現價格下跌、滯銷、虧本,長期來看,許多產品的銷路難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凸顯。脫貧攻堅首先要把產業搞好,確保產得出賣得出、產得好賣得好,解決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要強化市場導向,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調整這個地區的種養業結構,培育“一村一品”,扶貧產業不能盲目跟風,不能一哄而上。政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加強信息服務、技術服務、資金服務、營銷服務,但是不能大包大攬。最理想的方式是讓農民跟著市場走,而不是跟著政府走。這方面的教訓是比較多的。

農民跟著市場走需要一個過程。我們需要常規措施和應急措施並用,多措並舉來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賣難問題。抓產業扶貧不能夠只抓生產不抓市場,要生產、市場兩手抓,也就是說生產、技術、資金服務都要跟上,市場營銷服務也要跟上。

《指導意見》提出要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產銷銜接,並做了明確政策部署。從各地實踐來看,加強產銷銜接關鍵是要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比如說要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這些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合同購銷關係,形成市場帶動的關係,確保貧困戶產出來的東西有人收,能夠賣得出。

我們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農超對接,加快快遞下鄉工程,供銷、郵政、電商企業服務網點要加快向貧困地區覆蓋,為貧困地區農產品出村進城創造條件。要大力推廣以購代捐的新扶貧模式,從一些機構定點扶貧的情況看,我們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學校、醫院這些單位到貧困地區,特別是定點扶貧地區購買農產品,產銷掛鉤非常直接。我們把它稱之為以購代捐,這是一種消費扶貧的方式,效果比較直接,可以加快推廣。

要加快貧困地區貯藏、保鮮、烘乾、加工、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優化上市時間,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這樣就可以為農產品的銷售創造更好條件。我想通過採取這樣一些綜合性措施,農產品賣難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摘錄

脫貧攻堅目標要牢記!

——未來3年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要脫貧

這份意見稱,未來3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其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居高不下,在剩餘3年時間內完成脫貧目標,任務十分艱鉅。

意見要求,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這些民生目標要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