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關於「以房養老」的25句實話和2個悖論

董小姐|关于「以房养老」的25句实话和2个悖论

這是一個「精心計算」的養老故事。主角有三個:銀保監會,保險公司,房東。

8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了一個紅頭文件,要在全國推廣「以房養老」。

說實話,董小姐覺得,這事挺奇怪的。

「以房養老」,又名「倒按揭」,它的含義是,擁有房屋的60歲以上老人將房產抵押給保險機構,之後老人可以繼續居住或享受收益,同時按照約定條件每個月領取保險公司支付的一筆養老金,直至身故。老人去世後,金融機構抵押房產處置所得將優先用於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如果有結餘,則給老人的繼承人。

其實,它不是一個新事物,四五年前就在北上廣試點了,後來又擴大到多個省會城市。

按照中國政策設計的傳統路徑,應該是試點效果不錯,才會全國推廣。

可是,四年前的試點,效果堪稱「慘淡」。迄今為止,公開數據顯示,只有幸福人壽一家保險公司推行了「以房養老」相關保險產品。

截至2018年6月底,這款保險承保僅98戶、共計139人。是的,你沒有看錯,一共139人。

現在,它準備全國推廣了。

有幾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在前方等待著它:

1,效果不佳,全國推廣的底氣何在?

2,國外經驗如何?

3,四年前認知不到位,四年後如何?

4,今天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5,「以房養老」政策真正的BUG。

董小姐像小蜜蜂一樣採訪了一大圈,也思考了好幾天,寫了一篇數千字的報道。

我發現「以房養老」被高度看空。並且,瞭解到了幾個真實存在的場景,深受震撼。

在北京的醫院急診室裡,曾經出現過多次空巢老人急需手術,卻找不到家屬簽字的情況。

還有一位失獨老人在急診室中突然去世,他和他的房產以及賬戶上200多萬元人民幣,都一樣無人問津。

因此,老人們的痛點不能簡單認為就是錢的問題。中國的老人更缺的是真實可觸的養老服務。

董小姐的這篇文章,雖然在說房產,說政策,說「以房養老」的BUG,也想說說中國的養老困境。

文章有點長,我把它脫水處理成25句話,供你參考,歡迎切磋。

一,如果養老要把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才有錢,為什麼不直接賣了房拿著錢去高端養老院?

二,「以房養老」出臺有一個大背景。中國社科院預測,2018-2022年中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約為13-14個,其中,東北、西北部分省份養老金結餘耗盡風險還在加大。

三,中國大部分老人的養老問題需要政府託底。「以房養老」作為一種補充保險,舉國推廣,一旦落地,可以為政府轉移部分養老壓力。

四,有人認為,「以房養老」是金融產品創新的代表,用房產抵押換取養老金,能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

五,也有人認為,「以房養老」是政府將一部分養老責任推到了市場,嘗試讓老百姓自己解決養老問題,屬於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

六、「以房養老」運行良好,一定要有足夠的土壤。以日本為例,日本的「以房養老」在房價高的個別大城市推行,高額遺產稅是它的制度土壤之一,用來抵消人們對繼承房產的熱情。

七,即使在日本,這套玩法也不是主流。日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養老金相對充裕,很少有人會選擇抵押房屋來養老。

日本房屋的租售比走高之後,一些老人會在85歲以後,將家中的一個房間出租出去,用高額租金來補貼自己,或在養老機構裡住3—5年,直到離世。

八,相比中國,日本養老金體系較為全面,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說,日本推行介護險,給老人提供看護服務,政府負擔50%,企業或個人養老金及商業保險等負擔剩餘50%。

、中國「以房養老」的核心是讓民間房產變現為養老金,說到底還是取決於老人的房產價值多寡,與樓市息息相關。金融機構作為中介,既承擔風險,也從中牟利。因此,房地產市場的水溫是重中之重。它決定了這條政策推行的土壤和參與者的積極性。

、很多保險公司人士認為,「以房養老」在中國還是個概念,操作流程沒有設計好,很難落地。

十一,從金融機構角度看,不確定因素太多,將導致它們在拿房後傾向於儘快出售。中國房價過去一路高漲,但租售比一直比較低,房屋租金收益率低,再加上人們普遍預期的房地產稅,一旦落地,很可能進一步攤薄收益。這些都是金融機構最不願意看到的變數。

十二,如果未來「房住不炒」的政策繼續強化,房屋售價有進一步的變動風險,保險公司在「以房養老」這個險種的收益上將會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十三,基於傳統觀念,老人們也很擔憂,房屋實際升值高於當下評估值,心理抗性也很大。不信的話,你問問你身邊的老人家。

十四,「以房養老」需要先行評估房屋的資產價值,用來判定養老金額度。

但是,在實操過程中最常見的分歧是,估值時,老人希望房子有高估值,而保險公司會考慮經濟大勢、購房需求變數等各類影響房價升值的不確定因素,做低房屋的增值部分。

十五,房子漲了老人根本不捨得抵押,房子跌了金融機構收益少,也不願意。

十六,除房價風險外,未來還有房屋繼承糾紛、房屋70年產權到期續期、房屋損毀、折舊、老人預期生存年限、房地產稅等各類支出與風險。

十七, 保險公司的核心是通過資本運作讓資產保值、增值,希望拿到的資產乾乾淨淨。一旦接手房產,便涉及到房地產、司法、財稅等一系列領域,問題瑣碎而複雜。

當老人身故後,許多保險公司甚至不太願意和家屬直接對接拿房問題,除非下設或投資單獨公司來處理房產。

十八,金融機構做的是槓桿生意,天然傾向於把資金投到週轉最快、收益最高的領域,「倒按揭」形式對金融機構來說也是一種長期現金流佔壓。

十九,一個大型房企的養老業務負責人告訴董小姐,保險公司直接賣壽險就能有大筆現金進賬,何必再去碰以房養老呢?這個問題好毒辣,當壽險與以房養老擺在你面前,你會挑哪一個?這是「以房養老」的第一個需求悖論。

二十,目前市面上的養老險種,大多根據老人平均壽命來計算保費,較少涉及房產。即便涉及房產的險種,也更多是房產即刻變現,老人直接去養老院,與養老護理掛鉤。

二十一,「以房養老」涉及到產業鏈,保險公司只善於處理資金問題,其他不一定搞的定。

二十二,對老人來說,要接受「以房養老」並不容易。由於房屋價值評估不確定,這個舉措被認為是以低迴報抵押了高資產,到手的資金不划算。

參照幸福人壽推出的「以房養老」產品來看,目前一位70歲的老人抵押價值100萬的房產,每月僅到手3734元,壽命越長,回本的可能性才越高。

二十三,受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影響,中國的房屋被認為有傳承價值,老人們對房子有特殊的情感寄託。很多人難以接受耗費大半生積蓄買房,老了以後房子卻不歸自己,也不歸後人。

中國的大多數老人習慣住在自己熟悉的房子裡,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他們當然有提前賣房和抵押房屋的權利,但是,願意這麼做的老人並不多。

二十四,在實操過程中,「以房養老」不僅要老人認可,也需要徵得老人的子女同意。

在長達幾十年的抵押期限中,如何應對老人變卦、子女入住不退房等後續問題,目前也缺少配套的制度設計。

二十五,養老是一個系統工程,更多空巢老人和失獨老人最大的養老痛點並不是錢,而是養老服務。

有房老人的痛點不是資金,而缺錢的老人往往沒有高價值房產,這是“以房養老”的第二個需求悖論。錢的不需要,沒錢的要不起。

「以房養老」是很好的新嘗試,但如果純粹從利益結合點出發,明明老人和保險公司都不願意,政府還硬要牽線,最後只能是不歡而散。

PS:你認同嗎?也想在留言中聽聽你的高見。

插播一句,因為手頭一直有些備料,接下來你們最希望看到董小姐寫哪家公司呢,歡迎提名

PPS:董小姐是《財經》雜誌記者。此文完整版參見《財經》報道《“以房養老”為何不遭待見?》,作者董文豔。

董小姐|关于「以房养老」的25句实话和2个悖论
董小姐|关于「以房养老」的25句实话和2个悖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